摘要:灰色預測是一種對含有不確定因素的系統進行預測的方法。本文首先介紹了灰色預測法的原理和計算步驟,然后通過選取2005—2015年經濟學類考研英語分數線為樣本,建立GM(1,1)模型,最終得到經濟學類考研英語分數線的預測模型。
關鍵詞:考研分數線;灰色預測;G(1,1)模型
1.灰色預測概述
1.1 概念
灰色預測是對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不確定信息的系統,即灰色系統進行預測?;疑A測法是通過對影響系統變化的隨機變量之間進行關聯分析,并處理原始數據,使其生成較強規律性的序列,由此探尋系統變換的潛在規律,從而建立相應的微分方程,得到預測系統未來發展情況的預測模型。
1.2 計算步驟
1.2.1 數據的檢驗與處理(進行級比檢驗)
為了保證可行性,GM(1,1)建模方法需要對已知數據進行必要的檢驗。設原始數據列為[X(0)=X(0)(1),X(0)(2),X(0)(3),…,X(0)(n)],計算數列的級比
[σ(t)=X(0)(t-1)X(0)(t),k=2,3,…,n.]
從而獲得級比序列[σ=(σ(2),σ(3),…σ(n))]
當所有級比都屬于可容覆蓋區間[σ(t)=(e-2n+1,e2n+1)]內時,數據列[X(0)]滿足建立GM(1,1)模型并進行灰色預測的條件。否則,需要對數據進行一定的變換處理,例如平移變換等。
1.2.2GM(1,1)模型的建立
設時間序列[X(0)]有n個觀測值:[X(0)=X(0)(1),X(0)(2),X(0)(3),…,X(0)(n)]
要求n≥4 。通過累加生成了新序列:[X(1)=X(1)(1),X(1)(2),X(1)(3),…,X(1)(n)]
由灰指數率可知,將原始序列[X(0)]通過一次累加生成的序列[X(1)]具有近似的指數規律。則把生成序列[X(1)]視為t的連續函數,可建立如下微分方程:[dX(1)dt+aX(1)=b]
式中,a稱為發展灰數;b稱為內生控制灰數。
參數向量記為B=(a,b)T,用最小二乘法加以估計:得:[B=ab=XTX-1XTY]其中:[Y=X(0)(2),X(0)(3),…,X(0)(n)T]
[X=-12[X(1)(1)+X(1)(2)]1-12[X(1)(2)+X(1)(3)]1??-12[X(1)(n-1)+X(1)(n)]1]
求解微分方程,即得GM(1,1)灰色預測模型:[X(1)(t+1)=[X(0)(1)-ba]e-at+ba]
再累減還原,則可得原序列的預測值:[X(0)(t+1)=X(1)(t+1)-X(1)(t)]
用于建立GM(1,1)模型的序列必須為非負序列。若序列包含負值項,則需通過數據提升法來進行非負生成。即取該序列的最小值,設為p,把p的絕對值加到序列的各項上去,即可得非負序列。按生成的序列建立模型,得到預測值,再將各項減去p的絕對值,即得原序列的預測值。
2.模型建立
2.1數據檢驗
4.分數線預測
用檢驗合格的模型進行預測:
[X(0)(t+1)=X(1)(t+1)-X(1)(t)=(-2800.60)[e-0.02t-e-0.02(t-1)]=56.58e-0.02t][X(0)(t)=56.58e-0.02(t-1)]
當t=12時,[X(0)(12)=56.58e-0.02*11=45.41≈45]
由此可得2016年的經濟學類考研英語預測分數線為45分。
結論
2016年經濟學類考研英語實際分數線為45分,與預測值完全一致。可見,GM(1,1)灰色模型可以用來進行分數線的預測。但是,根據模型計算出的2005-2015年的分數線估計值,與實際值還是存在一定的誤差,說明灰色預測還是存在一些缺陷,預測模型也需要進一步的改進。
參考文獻;
[1]謝威,廖飛.灰色預測理論及其應用[M].科學出版社, 2014.
[2]閔惜琳.基于灰色預測模型GM(1,1)的人才需求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05,25(6):72-74.
作者簡介:
劉哲思(1992- ),女,湖南岳陽人,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統計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發展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