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志昌
所謂思維斷層即思想的間斷性、不穩定性和片面性。為什么會出現思維斷層呢?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的一個統一的較為繁重的腦力勞動的過程,而課堂教學方法的單一化,則始終要求學生大腦保持緊張興奮狀態,這就容易引起學生大腦緊張疲勞。為減輕疲勞,緊張興奮的大腦自然會出現松弛狀態,從而自覺或不自覺的產生一種急切要求休息的心理,借以調節大腦神經。這表現在注意力上,就是一定時間的注意之后,就產生不太注意的心理,從一個人的思維活動軌跡來看,這是“低谷區”。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如果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僵化,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就會出現注意力分散、耍小動作等現象。也就是說,學生的思維跟不上課堂思維,出現思維斷層。這一現象至少要延續三至五分鐘。這對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提高教學質量無疑有消極的影響,在解應用題中表現為漏步驟。
一、產生思維斷層的原因

3、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學習習慣的影響,學生在審題時沒有嚴謹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往往造成思維斷層。如“一具工廠原計劃5天完成60臺機器的生產任務,實際每天生產15臺機器。實際比原計劃提前幾天完成任務?”學生會錯誤理解成求實際天數,而列成60÷15.
二、防止思想斷層的幾點方法
1、重視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良好習慣。解答問題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額,只有善于發現問題才能更好地去解決問題,發現問題后要進一步明確問題的實質,才能使思維活動有一定的方向,思維活動有明確的方向就能尋找出解答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如”一個工廠五月份生產1500個零件比原計劃增產了10%。五月份比原計劃增產多少個零件?”教學時可采用分析法和綜合法相結合,利用線段圖理解題意,明確核心問題,然后從條件(順想)和問題(逆想)雙方面出發接通信號—中間問題,最終確定思路和方法。

檢驗假設就是確定所提出的假設是否與實際相符合。在應用題中表現為把已知問題、中間問題和要求問題綜合起來,統一判斷,確定已知條件所推導出來的結論是否與要求問題想吻合。這樣善于檢驗,重于檢驗就會使學生自覺地從思維斷層過渡到統一、完整的思維上來。
3、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也是避免思維斷層的重要途徑。教學時要訓練學生思維具有深度和廣度,善于從表象中發現最核心的問題,做到深思熟慮。同時訓練學生思維雅具有判斷性,反復推敲,去偽存真。另外要訓練學生思維具有邏輯性,做到有理有據。如此有了良好的思維習慣就能擺脫思維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