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林
摘要:化學目標分層教學模式的研究,讓我有了很大的思考。傳統的高中化學教學片面強調化學的嚴謹性、邏輯推理的形式化,忽視化學的創造性; 我們一貫倡導的“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就是要承認差異,張揚個性,提高素質,這就勢必要丟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而進行針對性、科學性、可行性的分層教學模式。
關鍵詞:分層教學;素質;差異
一、分層教學的前提條件
分層教學是“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性的、良性的發展”的教育觀念指導下的一種教學實施策略。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分層教學,有三個前提:首先,要承認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學生之間,不僅有化學認知結構上的差異,也有在對新的化學知識進行同化或順應而建構新的化學認知結構上能力的差異,還有思維方式、興趣、愛好等個性品質的差異,這些差異無一例外地對學生的化學學習產生大小不一的影響進而形成不同類型的學習障礙;其次,每個學生都可以學好化學。只要提供給學生良好的化學學習環境,采取不同的對學生學習障礙的矯正策略,不同的學生都會有提高,或者說每個學生都可以建構起與自己能力相稱的新的化學認知結構,得到全新的情感體驗,進而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達到知識與能力雙贏的結果;第三,從新的教學觀看,高中化學教學要求教師創造適合不同學生發展的教學環境,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觀,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學生來適應教師所創設的單調的、唯一的教學環境。首先,從現狀看,我們在教學中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要求,實際上存在兩個不同的層次:一個是基于學生達到高中畢業水平的知識與能力層次要求,另一個是參加高考,進入大學進行深造的要求。兩者都不可偏廢。這就要求教師對高中畢業和高考在學生的知識與能力上的不同要求做到心中有數。一方面是對高中畢業的要求深刻領會,另一方面是對高考說明的認真研究,作為化學教師,尤其要研究兩個說明對學生要求上的差異。其次,學生與各個層次的要求如何對號入座?前邊提到,我們承認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是產生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的客觀要求。但有時,這種差異往往又不是顯而易見的,甚至于一些被認為是差生的學生,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或是某個特定的知識點的學習上或是某次考試中,其表現完全可能比好生更為出色。因此,我們對學生屬于哪一種層次所要求的學生,應持有一種不帶有任何偏見的、動態的觀點。對于我們認為是屬于能參加高考進一步深造的第一層次的學生,任何時候都不能降低要求,只是在一些難點問題上,不一定要求其一定要一次性達到教學要求(這也是一種動態的觀點);對于大部份學生來說,是處在第一層次和第三層次之間的學生,真正屬于第三層次的學生(即其學習一貫地表現為達不到課程標準的要求或是一貫地表現出存在學習障礙)實際上也只有少數學生。對第二層次學生的把握,是高中化學分層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所在。進行分層之前,我們有必要對學生存在的學習障礙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在實踐中,我們注意到,我們高中生常有以下一些學習障礙的表現:
1、課注意力不集中,好動,坐不住。
2、題時書寫經常忽視關鍵詞語或數據,論證時邏輯混亂。
3、做作業速度太慢,時間拖得太久。
4、不愿對化學概念、性質、用途等作必要的記憶。
5、不愛閱讀或閱讀理解能力差。
6、上課沒有記筆記的習慣,不愿進行思考,所提問題層次低。
以上均為存在學習障礙的表現。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以利于不同的學生克服自己的學習障礙為目標而采取相應的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二、化學分層教學的實施
1、轉變教學理念,調整課程設置。“立足高考,兼顧畢業,培養興趣,發展特長,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明確提出了“要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合格的高中畢業生”的要求,并確定了“開齊基礎課,上滿提高課,落實活動課”的可操作性方案。
2、調整教學內容,保證各有所得.調整課程設置,只是改革的一個方面,改革的核心是從高一開始對教學內容就進行分層次安排。這在具體操作上也是一個難點。我們的安排是:(1)課堂講授內容分層次。教師備課時要兼顧基礎與提高課程標準的要求設計課堂教學內容,以基礎課為主,適當滲透提高課內容。(2)課后練習分層次。每節課的課后作業除按基礎課課程標準的要求留必做題外,還適當加一至兩個提高課程標準要求的題作為選做題。(3)考試內容分層次。學校組織的每次考試,在試題的分量和難易程度上都加以區分,一般基礎內容占60%~70%,提高內容占30~35%。這樣便保證了各類學生都能學有所得。
3、變換輔導方式,培養自學能力現代教育越來越重視教法和學法的研究。
三、分層教學與能力培養
1、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我們利用多媒體電腦向學生展示科技發展史尤其是化學發展史,讓學生意識到重要的問題歷來都是推動化學科學前進最重要的力量,讓學生體會到:一個善于提出問題并表現出非凡的“提問”才華的人,其發展前景將是非常樂觀的。
2、創設“提出問題”的情景要使學生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好問題”,需要教師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會觀察、分析、揭示和概括。多媒體技術正好是創設真實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與仿真技術相結合,則更能產生身臨其境的逼真效果。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利用以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手段,在化學教學中創設與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創設多種教學情景來激發學生學習情感。使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諧地、理智地參與教學過程,這正是師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發揮教學整體效益的可靠保證。
四、分層教學的點滴體會
經過一段時間的分層教學后,結果都表明:(1)區別對待的做法,使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得到了落實。(2)增強了教學工作的針對性,使學生各取所需,學有所得。(3)單差生、雙差生轉化很快,厭學的學生大大減少。(4)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經過自身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了全體學生奮發向上的自信心,并對促進學生形成樂觀、頑強的心理品質起到了積極作用。(5)融洽了師生關系,促進了良好學風和教風的形成與鞏固。(6)差生的轉變和提高得到了認可(7)分層教學的決策和具體實施還有一定的差距,可更現實、更具體、更周到,尤其不能出現優生不優,差生更差的局面。(8)分層教學的模式仍有可改進或優化的地方。我們分層教學模式的改革仍在實驗和實踐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我們在分層教學實踐中感到,學生的負擔減輕了,但教師的負擔加重了,怎樣把教師的負擔也減下來,還應當繼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