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榮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它是聽、說、讀、寫的綜合體,無論是識字訓練還是寫作練習,閱讀教學都是學生學習語文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徑,而且蘊藏著豐富文化內涵的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載體。那么,如何進行小學生語文的閱讀教學呢?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
一、新課標對小學閱讀教學的要求
新課標對小學生閱讀教學的要求是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并且,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在閱讀教學中,要體驗什么,探究什么,“課程目標”中有具體的體現:
一是培養閱讀能力,即“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p>
二是培養認識能力,即“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p>
三是充實文化底蘊,即“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p>
四是培養崇高情感,即“培育愛國主義情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情感。”
五是形成優秀品質,即“有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又有實事求是崇高真知和科學態度、科學思想方法?!辈⒚鞔_指出,上述任務的完成,要“注重情感體驗”,要進行“探究性學習?!?/p>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過程,不僅承載著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使命,更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信息傳遞、情感交流、思維碰撞的批判性、創造性的過程。課改強調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提倡學生在閱讀思考的基礎上,發表獨立見解,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二、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1、重視朗讀。在閱讀的過程以及閱讀的方法上,《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而且要“正確、流利、有感情”。“正確、流利、有感情”這三個要求,是不能相互分割的,是不能分開來要求的,而是要以一貫之,全面落實。
因為朗讀注于目、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是一種復雜的心智過程,它有助于學生掌握每個漢字的音、形、義;有助于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層次結構;對兒童語言的形成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朱教仁教授說過:“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使人知道,朗讀使人感受?!泵科n文都是編委們精心選取的,文質兼美,內容豐富,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力、想象力,豐富學生的感情,陶冶學生的人格。
因此,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認識:只聽老師滔滔不絕地講述,不聞學生瑯瑯書聲的閱讀課,不是好的語文課。
2、營造“質疑探究”情境,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課堂上教師要營造“質疑探究”情境,就是說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有意識設置問題懸念,引起學生在認知經驗上的矛盾,從而引發學生極大的關注,激發學生,自主投入探索的意愿,發揮自主意識,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在不斷“提出問題——探究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新的感悟,學會大膽發問,提出獨到的見解,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閱讀課中小學生的一點懷疑,一聲感嘆,一句批評,哪怕是一知半解,雖帶著稚氣,但只要是自己的獨特體驗,只要是自己的獨立思考,都是可貴的。教師要會不失時機抓住學生心理狀態,引導學生擴大閱讀范圍,瀏覽相關的書籍報刊,搜集篩選相關的信息,旨在讓學生從這一過程中發現多種答案和新的問題,進而激勵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把各種各樣的答案都擺出來,再比較異同、得失、長短、利弊,最后,從中篩選出一種較為滿意的答案,或否定所有現成答案,而提出自己的觀點并闡述理由。這時,小學生心中的迷霧才能消散,小讀者才會感到豁然開朗,語文課堂閱讀才會步入小學生自由創新的天地,小學生的能力也可以充分得到提高。一位教育家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小學生的這種心理世界尤為突出。”創設“質疑探究”情境,正是迎合了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讓學生在質疑并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新知,獲得新體驗,獲得新方法,從而培養學習的自主參與意識和探究意識。
3、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要引導學生從最根本、最普通的事情做起,嚴格按照良好閱讀習慣的要求,循序漸進,不放松任何細節,從而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其次,要培養學生閱讀文本時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培養學生閱讀文本時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不是閱讀教學的附加任務,而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貫穿于閱讀教學始終的。《語文課標》要求學生“對作品思想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所以,教師在閱讀課教學時,要培養學生在閱讀時的正確價值取向,是不能靠一味地灌輸,只能是根據語文課程的本質特點,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樣,學生才能逐漸形成對文本的正確理解與正確的價值取向。再次,就是要尊重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蔽覀冋Z文教師的責任應引導學生去挖掘課文的感人之處,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知情交融,必定會促進教與學。
以上便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當然,良好的閱讀習慣還有很多,我覺得我們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時,最關鍵的是加強引導,過程是先緊后松,再慢慢放開,到不需要我們引導的時候,學生的閱讀習慣就養成了,那時候,語文素養的提高便指日可待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語文閱讀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還需要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認真實踐、長期歷練、不斷積累,才能逐漸養成。這種良好的閱讀習慣,它會伴你奔向未來、邁向成功,成為你終身受用不盡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