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田艷鳳+余曉青+胡功笠
摘要:利用ANSYS/LS-DYNA程序對泡沫鋁-鋼層合板的變形情況進行數值模擬,驗證了泡沫鋁-鋼層合板具有良好的緩沖吸能特性,結果表明,在沖擊波作用下,層合板產生較大的塑性變形,從而吸收轉化了部分沖擊波能量。最后,給出了泡沫鋁-鋼層合板的吸能機理。
關鍵詞:沖擊波;泡沫鋁-鋼層合板;數值模擬
目前,常規武器對戰場上防護掩體的殺傷手段主要有航炮彈、鉆地彈、鉆爆彈等,它們主要是通過破壞防御工事來達到殺傷內部人員的目的,但隨著科技的發展,戰場上爆炸產生的強沖擊波已成為殺傷人員的重要手段之一,即便是弱沖擊波,也可以對防護掩體內部人員造成很大的傷害。因此,為了有效的防護沖擊波毀傷,本文提出了一種新材料,泡沫鋁-鋼層合板,該層合板有兩種材料組成:上下兩層鋼板和芯層材料泡沫鋁,其中泡沫鋁為核心材料,具有優良的緩沖吸能特性以及衰減沖擊波的性能。再加上下兩層的鋼板,使得層合板既可以做到滿足強度的要求,又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吸收沖擊波能量,是一種有效的沖擊防護及沖擊波衰減材料。為了驗證沖擊波作用下層合板的緩沖吸能特性,本文利用ANSYS/LS-DYNA程序對泡沫鋁-鋼層合板的變形情況進行數值模擬。
一、模型
在尺寸為150cm×150cm×2cm的泡沫鋁-鋼層合板的中央,放置一尺寸為4cm×3cm×150cm的長條形炸藥。在炸藥上端采用線起爆方式,模擬分析層合板對爆炸沖擊波能的吸收情況。模型如圖1所示。
二、模擬結果及分析
比較圖3和圖4,可以看出層合板在爆炸荷載作用下上部鋼板首先屈服,接著泡沫鋁層的上部單元被壓實,胞壁在不斷的自上而下崩塌,是一種分層壓實的變形機制。彈性階段,壓應力很小,試件受壓產生彈性變形,泡沫鋁處于線性彈性形變范圍,胞壁經受彈性形變的過程;塑性平臺區主要反映了泡沫鋁孔結構被壓垮屈曲的過程,在此階段,由于壓力的增加,有個別孔壁首先被壓垮,其所在層面上的其余胞壁產生應力集中,導致整層胞孔被壓垮。而致密區則反映泡沫鋁被壓實后的變形過程,試件中的胞孔全部被壓垮,壓實,孔壁基本材料的應力-應變特性開始出現,導致應力急劇增加。
2、泡沫鋁中心單元的位移時程曲線。泡沫鋁中心單元的位移時程曲線如圖5所示,單元1801是與上部鋼板接觸的泡沫鋁中心單元,單元1651是與下部鋼板接觸的泡沫鋁中心單元。
由圖5可以看出,當爆轟波傳遞到泡沫鋁單元時,泡沫鋁的上層單元也發生塑性變形,隨著應力的急劇增加,單元1801的位移也迅速增大,變形持續整個過程,爆轟波能量也被衰減。單元1651的位移比單元1801小,這是由于單元1651還處于平臺屈服階段,此時的爆轟波能量已經部分被泡沫鋁單元和上部鋼板單元衰減,已不足以再使底層的泡沫鋁單元和下部鋼板單元發生大的塑性變形。
3、鋼板單元的壓應力時程曲線。
圖6顯示上部鋼板應力值比較大,達到5.8GPa,而且在剛開始的40ms內,鋼板的壓應力值出現多次波動。隨著爆轟波的繼續傳播,上部鋼板的壓應力值也逐漸衰減。圖7表明下部鋼板的壓應力值比較小,約是上部鋼板壓應力值的0.15%,且在爆炸過后的70ms內應力幾乎沒有變化,在最后的50ms內壓應力也是增加緩慢。由此可以得到,泡沫鋁在中間層發揮了良好的吸能作用。
三、泡沫鋁-鋼層合板的吸能機理
層合板的吸能效能分別由鋼板和泡沫鋁承擔,因此可以得出層合板的吸能機理為:首先,鋼板發生塑性變形吸收部分能量;接著泡沫鋁發生塑性形變,泡沫鋁孔壁在變形過程中相互摩擦時,能量轉化為內能,泡沫鋁中有空氣,空氣在沖擊波作用下絕熱壓縮,這就導致沖擊波的能量在傳播過程中部分被耗散,剩余部分向前傳播;因為有了第二層鋼板的存在,利用其剛度大的特性,在剩余沖擊能量透射過程中,降低了內層層裂產生的破壞效應。
四、結語
本文利用ANSYS/LS-DYNA程序,對泡沫鋁-鋼層合板在沖擊波作用下的變形情況進行數值模擬,驗證了泡沫鋁-鋼層合板具有良好的緩沖吸能特性。結果表明,在沖擊波作用下,層合板產生較大的塑性變形,從而吸收轉化了部分沖擊波能量。最后,給出了泡沫鋁-鋼層合板的吸能機理。這些機理導致沖擊波的能量在傳播過程中被耗散,只有較少部分向前傳播,應力越高,變形越大,吸收的能量越高。
參考文獻
[1] 呂洪生,曾新吾編著,連續介質力學(中冊)流體力學與爆炸力學[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1999.
[2] 李斌潮,趙桂平,盧天健,閉孔泡沫鋁低速沖擊防護的臨界條件與優化設計[D],固體力學學報,2011.
[3] 陳成軍,謝若澤,張方舉,內部填充泡沫鋁的柱殼力學響應數值模擬[D],爆炸與沖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