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雨睛
摘要:人的行為會對環境造成破壞,環境污染會影響生態系統各個層次的結構、功能和動態,進而導致生態系統退化和生物多樣性在遺傳、種群和生態系統三個層次上降低。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態保護的核心內容之一,而環境影響評價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手段。隨著人類活動對環境污染的不斷加大,重視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
關鍵詞:生物多樣性;物種;人類行為;喪失;環保舉措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基礎,也是當今國際環境和發展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中國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物種最多的國家之一,現有的生物物種約占全球十分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地區,但由于自然和人為原因使得中國的生物多樣性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和損失,我們應該反思,在加速經濟發展的同時,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對生物特種的巨大破壞所造成的深刻影響,我們要重視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認識,加大對生物的保護力度。
一、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原因
1、生物自身多樣性的特性。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由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等部分組成。遺傳基因多樣性是指生物體內決定性狀的遺傳因子及其組合的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在物種上的表現形式,可分為區域物種多樣性和群落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基礎,生態系統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點。
2、人類行為的影響。影響生物多樣性因素的最主要原因是人類的生產和活動及污染排放。人口迅猛增加,生物多樣性減少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態系統在自然或人為干擾下偏離自然狀態,環境污染,生物失去家園。由于人類對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同事有過多的重視經濟發展,而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薄弱,從而導致生態環境破壞時有發生。對生物資源開發過度,有些甚至是掠奪式開發也導致環境污染加重。
3、外來種的入侵。對于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來講,生物的入侵畢竟是個擾亂生態平衡的過程,因為,任何地區的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是經過了幾十億年演化的結果,這種平衡一旦打亂,就會失去控制而造成危害。
二、我國加大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舉措
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必將反作用于我們人類。我們應該有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強烈意識,和行之有效的實際行動。
1、建立完善的公約。國際上現有的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公約是《生物多樣性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現從原有的物種及其棲息地保護和生態系統恢復,擴展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外來入侵物種、遺傳資源的獲取和惠益分享,生物能源、轉基因、海洋、氣候變化和極地等領域。隨著國際形勢的不斷變化,戰爭、保護主義、領土爭端和政權交替等問題使得這個公約逐漸成為了一個空殼。建立各國的制約機制、區分好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責任義務和環保組織資助機制,這些都需要加入到公約里面,并且要經多方協商,達成一個較為詳細的共識。
2、加強公眾教育,提高國民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除了專業人士外,公眾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水平還是比較低的,很多人對于這一概念很感陌生。必須針對不同的人群進行生物多樣性的宣傳教育,在教育中增強人們的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企業家、政府官員應當了解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礎常識,并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具體實踐中做出相應的貢獻。只有人們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提高了,才能動員人們實施有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相關計劃。
3、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的監測機制。自然保護區是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并不是一勞永逸的,我們需要周期性監測該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考察外界對保護區的影響以及保護區內部生物群落,生態系統的變化,及時對其作出相應的措施。例如,高光譜遙感技術在氣環境中污染氣體、溫室氣體監測,水環境中重點水污染源水華、水質、飲用水源地安全監測,生態環境的生物多樣性、植被類型監測、土壤污染等方面的應用情況扮演重要角色。
4、加強外來物種管理。要防止外來物種或者病害的危害,至少應:完善法律、法規,嚴格控制外來種的引入;加強國際間合作與管理,控制外來物種入侵;建立有害物種信息庫;堅持不人為地有意引進外來物種;加強入境檢查,防止來訪者將外來物種帶入帶入特定區域;對可能潛藏外來病蟲害的任何饈材料及時消毒甚至銷毀,以減少外來病蟲害的感染機會;加強周邊社區宣教教育,預防周邊社區引入外來物種造成對自然保護區的威脅;盡可能地控制和減少家畜等進入自然保護區的機會,減少家畜病蟲害對保護區的感染;對國內已經知道的入侵物種進行研究與控制;在任何造林綠化、植被恢復以及位于自然風景區等地的園林綠化活動中,堅持使用鄉土樹種;在自然保護區內,堅決禁止采用任何外來植物進行綠化和栽培試驗,禁止進行任何目的外來動物馴養繁殖實驗。
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貢獻是巨大的。它提供人類所有的食物和許多諸如木材、纖維、油料、橡膠等重要的工業產品。中醫藥絕大部分來自生物,它是維持人們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生存與發展,歸根結底,依賴于自然界各種各樣的生物。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各種生命資源的匯集和未來農林業、醫藥業發展的基礎,為人類提供了食物、能源、材料等基本需求。生物多樣性為我們人類提供了衣食住行,我們才得以延續。現在生物多樣性因為人類的肆意破壞越來越難滿足我們人類的需求了,溫室效應就是越來越讓我們值得關注的問題,化工廠的肆意排放更是加劇了環境的破壞力度,正因為如此才會使溫室效應不斷的加劇惡化。
參考文獻
[1] 王豐年.論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原因[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12-30.
[2] 鄭世英.環境污染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J].生物學通報,2002-05-20.
[3] 周亮進,涂燕玉,宋永昌.閩江河口濕地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J].生態科學,2006-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