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金輝華,王海琴,季玲琳,盛松松
?
蟾烏凝膠膏穴位貼敷緩解癌癥疼痛臨床觀察
李瑛,金輝華,王海琴,季玲琳,盛松松
(上海市徐匯區華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 200231)
目的 觀察蟾烏凝膠膏穴位貼敷緩解癌癥疼痛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50例、對照組50例。治療組予常規三階梯藥物聯合蟾烏凝膠膏穴位貼敷治療;對照組單用三階梯藥物治療。觀察兩組癌痛患者疼痛減輕程度、鎮痛起效時間及持續時間、不良反應等情況。結果 治療組在緩解癌痛程度、鎮痛起效時間及持續時間方面均優于對照組(<0.05);且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0.05)。結論 常規三階梯藥物聯合蟾烏凝膠膏穴位貼敷治療在緩解癌性疼痛方面療效確切,可減少三階梯藥物劑量和毒副反應。
疼痛;腫瘤;癌癥疼痛;蟾烏凝膠膏;穴位貼敷法
疼痛是癌癥患者常見的臨床癥狀,癌癥初期時,約25%患者伴有疼痛癥狀,中晚期約70%癌癥患者出現顯著疼痛[1-2]。癌痛給患者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及精神折磨,如何有效地緩解或消除癌痛是臨床工作中十分棘手的問題[3-5]。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痛三階梯止痛原則[6]作為臨床治療癌痛的基本指南,已得到廣泛認可和應用,但三階梯止痛藥物難以克服的不良反應[7-9],降低了患者的依從性,影響治療效果。而中醫外治法具有“簡便廉驗”、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小等特點[10-12],在緩解癌性疼痛方面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和發展。近2年筆者觀察了蟾烏凝膠膏穴位貼敷對癌性疼痛的緩解效果,并與單用三階梯藥物治療相比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在上海市徐匯區華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舒緩療護病區收治的晚期癌性疼痛患者100例。通過簡單隨機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治療組中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齡(77±10)歲;卡氏評分(59.86±8.26)分;疼痛評分(4.40±1.44)分。對照組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齡(77±10)歲;卡氏評分(61.05±8.04)分;疼痛評分(4.20±1.61)分。兩組性別、年齡、卡氏評分及疼痛評分基本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晚期癌癥指原發腫瘤無切除或淋巴和血行轉移,局部復發患者;②癌癥患者需提供二級及以上醫院的明確病理診斷或明確影像學診斷,對骨轉移患者需要有相應磁共振或CT證實;③有服務需求患者為入選優先條件;④KPS評分70分以下;⑤預計生存期6個月以內;⑥確定癌性疼痛患者。
1.3 排除標準
①既往有精神病史;②有精神疾患家族史;③有嚴重視聽障礙;④親屬要求對患者實施病情保密者;⑤其他可能影響對問卷的正確理解和回答者;⑥有中藥過敏史者;⑦中途因其他原因退出者。
2.1 對照組
采用WHO推薦的三階梯止痛療法[6],參考藥物說明書常規劑量給藥。
2.2 治療組
在常規三階梯止痛療法基礎上,進行蟾烏凝膠膏(上海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穴位貼敷。蟾烏凝膠膏主要成分有蟾酥、川烏、重樓、兩面針、關白附、三棱、莪術、細辛、丁香、肉桂、乳香、沒藥、冰片、薄荷腦等24味中藥。使用前清潔疼痛部位,將蟾烏凝膠膏按照1 cm×1 cm的尺寸裁成藥物敷貼片,用其輔助粘帖材料按照2 cm×2 cm的尺寸裁成固定加強貼。根據患者癌癥的臟器及疼痛部位選擇穴位,主穴為合谷、丘墟(均雙側)。肝癌加肝俞;肺癌加肺俞;胃癌加胃俞;腎癌加腎俞;膀胱癌加膀胱俞;大腸癌加大腸俞;小腸癌加小腸俞;胰腺癌加胃脘下俞;胸痛取內關、膻中、阿是穴;腰腿痛取環跳、腎俞、陽陵泉、昆侖穴;肩背痛取天宗、肩髃、阿是穴;內臟痛取相應臟腑的俞、募、原穴;血瘀明顯配血海、膈俞;痰凝配豐隆;氣滯配行間或太沖。每日1次,每次貼敷時間為5~6 h。
兩組治療均5 d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 d,連續治療2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
3.1.1 疼痛減輕程度
根據NRS法來評價疼痛緩解程度和疼痛緩解率。
0度:未緩解(疼痛未減輕,≤24%)。
1度:輕度緩解(疼痛減輕1/4以上,25%~49%)。
2度:中度緩解(疼痛減輕1/2以上,50%~74%)。
3度:明顯緩解(疼痛減輕3/4以上,75%~99%)。
4度:完全緩解(疼痛消失,100%)。
疼痛緩解率=[(中度緩解例數+明顯緩解例數+完全緩解例數)/總例數]×100%。
3.1.2 鎮痛起效時間及持續時間
止痛起效時間是從給藥開始一直到疼痛減輕為止的時間;疼痛緩解持續時間是從疼痛開始緩解時起一直到疼痛再次加重,要求給藥的時間。每天記錄兩組止痛起效時間、緩解持續時間,比較兩組差異。
3.1.3 不良反應
于治療過程中記錄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貼敷部位皮膚反應情況)。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連續校正卡方或確切概率法。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檢驗。<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治療結果
3.3.1 兩組患者疼痛減輕程度比較
兩組患者按規定完成2個療程治療后,治療組疼痛緩解率為86.0%,對照組疼痛緩解率為68.0%,經卡方檢驗,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3<0.05),說明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疼痛減輕程度比較 [例(%)]
3.3.2 兩組治療鎮痛起效時間及持續時間比較
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在平均鎮痛起效時間及平均鎮痛持續時間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5)。詳見表2。
3.3.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兩組患者均能耐受,均未中斷治療。治療組治療過程中有2例出現貼敷部位局部皮膚瘙癢,無明顯皮疹,經局部給予清潔護理后瘙癢消失。由于樣本量偏少,單個不良反應癥狀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但治療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0.038<0.05)。詳見表3。
表2 兩組治療鎮痛起效時間及持續時間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鎮痛起效時間及持續時間比較 (±s)
組別例數平均鎮痛起效時間(min)平均鎮痛持續時間(h) 治療組5025.15±7.1414.14±2.91 對照組5038.52±7.828.12±1.46 t值-8.9313.07 P值-P<0.05P<0.05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1)<0.05
中醫學將癌癥所致的疼痛稱為“癌瘤痛”,是指癌瘤侵犯經絡或瘤塊阻滯經絡氣血而致機體某部位的疼痛[13]。其病因病機主要為氣滯、血瘀、熱毒、痰濕等導致經絡阻滯,不通則痛[14-16],故應采取“以通止痛”的治療原則,其治法以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行氣止痛為主[17-19]。本研究依據人體經絡學說,認為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津液,聯絡內外、上下、左右,調節身體各部分功能的一個完整的系統。而穴位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它能運行氣血、調節陰陽,因而可以通過敷藥的方法來治療臟腑疾病。故選用止痛要穴[20]合谷、丘墟為主穴,不同癌痛部位經中醫辨證選取配穴,給予膏藥穴位貼敷,通過對體表腧穴的適宜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臟腑的功能活動,能夠既全面又針對性地緩解患者疼痛。所選蟾烏凝膠膏中蟾酥有解毒消腫、麻醉止痛作用[21-22];川烏、兩面針、三棱、莪術、乳香、沒藥等,有活血消腫、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23-26];重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等功效[27-29];薄荷腦、冰片、樟腦等,均具有開竅醒神、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30-31];關白附、丁香、肉桂、細辛均屬溫性藥物,具有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等作用[32-36]。諸藥合用,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消腫解毒,又透皮引經,通過局部滲透和經絡敷布作用,直達病所,調整局部功能和全身雙重作用,其抗腫瘤、消炎鎮痛之功效通過相互作用而增強。
本研究結果表明,常規三階梯藥物治療聯合蟾烏凝膠膏穴位貼敷緩解癌痛能在保證療效的基礎上減少口服止痛藥物用量,并有效降低惡心、嘔吐及便秘等消化系統毒副反應。且蟾烏凝膠膏在體表穴位貼敷,無創傷,使用方便,可隨癌痛范圍大小任意貼敷,藥物通過體表直接滲透至疼痛部位,可以快速到達靶器官發揮止痛作用,副反應較少。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兩種方案鎮痛,患者疼痛評分均有顯著改善,但治療組患者止痛效果更好、起效更快、持續鎮痛時間更持久,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鎮痛療效優于對照組。同時治療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藥物聯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口服止痛藥的副反應。
綜上所述,常規三階梯藥物治療聯合蟾烏凝膠膏穴位貼敷緩解癌痛不但能減少三階梯中藥物劑量和毒副反應,而且減緩阿片類藥物耐藥的發生,其綜合療效優于常規三階梯藥物單用,可以更好地緩解晚期腫瘤患者的癌痛,有助于提高癌痛患者生活質量,且患者不良反應少,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1] 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腫瘤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633.
[2] 李去病,劉樹松,李森.痛靈止膠囊治療癌性疼痛臨床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0,10(4):11-12.
[3] 史鶴玲,李雪冰,張同梅,等.癌痛患者疼痛門診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2013,40(24): 1506-1508.
[4] 逄增艷,劉洋.如何做好癌痛患者的指導及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4,(23):175.
[5] 王芬,周秀敏.芬太尼透皮貼劑聯合護理干預治療中重度癌痛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11):1376-1378.
[6] 孫燕,顧慰萍.癌癥三階梯止痛指導原則[M].第2版,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1-18.
[7] 閻瑋茹,張小麗.癌癥患者三階梯止痛方法及藥物不良反應的預防處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 19(12):1504.
[8] 劉華,王蔚,鄭垂志,等.癌癥三階梯止痛563例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2004,(23):1346-1348.
[9] 吳志剛,石昆.癌癥疼痛控制的若干問題[J].右江醫學,2004,23(1):37-38.
[10] 白樺,李忠,張雅月.中藥外用緩解癌性疼痛的研究現狀與思路[J].中醫外治雜志,2009,18(1):46-48.
[11] 龍建新.癌痛的中醫外治治療進展[J].中國實用醫藥,2014,9(8):257-258.
[12] 劉永軍,楊亞琴.癌痛的中醫藥外治法現狀及展望[J].中醫臨床研究,2014,6(8):147-148.
[13] 孫靜,李慧杰,黃利敏,等.淺談中醫藥治療癌痛[J].河南中醫,2011,31(3):251-252.
[14] 吳登斌,高晶晶,劉靜,等.癌痛患者中醫辨證60例分析[J].環球中醫藥,2009,2(4):276-278.
[15] 郭蕾蕾,田國慶.癌痛的中醫治療概況[J].中國臨床醫生,2010,(11):22-25.
[16] 李園,吳曉秀,李佩文.中醫對癌痛的認識及治療概況[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02,16(5):335-337.
[17] 巫桁錁,熊慧生,文軍.攻癌鎮痛散外敷治療癌性疼痛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7):1128-1129.
[18] 司富春,李建省.中醫治療癌痛證型方藥分析[J].中醫學報,2010,(4):607-610.
[19] 王涵.癌痛的中醫治療近況[J].內蒙古中醫藥,2013,(8):116-117.
[20] 李寶巖,谷忠悅.合谷穴治療痛癥的整理研究[J].中國臨床研究,2012,4(12):121-122.
[21] 王玲華,宋克中.蟾酥臨床應用近況[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06,23(7):618.
[22] 王桂香.癩蛤蟆雖丑 養好也招財[J].科技致富向導,2013,(13):37.
[23] 王成才.活血止痛散外敷治療四肢軟組織損傷[J].中醫正骨,1989,(4):52.
[24] 劉輝.攻傷散外用跌打挫傷治驗[J].湖北省衛生職工醫學院學報,1995,(1):59.
[25] 劉習珍,陳家彬.山甲三棱消瘤湯治療子宮肌瘤66例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0,(24): 2480-2481.
[26] 張瑾峰,王喆,劉欣.莪術、三棱和白介素-6對人乳腺癌細胞凋亡的誘導作用[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06, (4):492-493.
[27] 王艷霞,李惠芬.重樓抗腫瘤作用研究[J].中草藥,2005,36(4):628-630.
[28] 滿意,魏銘,王慧凱.中藥重樓活性成分抗腫瘤的作用機制[J].藥學研究,2016,35(6):355-356.
[29] 李秀珍,于昌貴,柏巖.清熱解毒藥北重樓中微量元素的分析[J].黑龍江醫藥,1995,(6):328-329.
[30] 李傳真.冰片薄荷腦溶液治療口腔潰瘍[J].山西中醫,2001,17(3):42.
[31] 霍思敏.這些藥物可防中暑[J].農家顧問,2007, (6):60.
[32] 朱耀寰,遲相林.白附子抗腫瘤作用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6,22(3):122-123.
[33] 郭姍姍,于海食.白附子抗腫瘤研究進展[J].中國腫瘤,2013,(6):451-456.
[34] 丁舸,葛小繼,胡珂.試論肉桂在方劑中的配伍意義[J].時珍國醫國藥,2010,(2):447-448.
[35] 徐立鵬,仝小林.肉桂現代臨床用量研究[J].中國臨床醫生,2015,(10):78-81.
[36] 段景然.桂枝在中藥配伍中的功效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18):2528-2529.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cupoint Sticking withGel in Releasing Cancer Pain
,-,-,-,-.
,20023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oint sticking withgel in managing cancer pain. Method A hundred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of 50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50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the three-step analgesic ladder plus acupoint sticking withgel; the control group was by the three-step analgesic ladder alone. The decrease of the pain degree, action and lasting time of analgesia,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comparing the release of pain, action and lasting time of analgesia; the occurr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0.05). Conclusion The conventional three-step analgesic ladder plus acupoint sticking withgel is effective in mitigating cancer pain, and it can reduce the dose of the three-step analgesics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Pain; Neoplasms; Cancer pain;gel; 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
1005-0957(2017)04-0397-04
R246.1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04.0397
2016-11-20
上海市中醫藥參與舒緩療護(臨終關懷)科研項目
李瑛(1974—),女,副主任醫師,Email:ly13636340857@sohu.com
金輝華(1975—),女,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