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David Rosenbloom&Peter A. Barnes著張澤平譯
美國公司稅改革與讓-保羅·薩特*
H. David Rosenbloom&Peter A. Barnes著張澤平#譯
編者按:美國眾議院共和黨稅收改革工作小組在2016年6月發布了一份稅收改革藍皮書,藍皮書的核心內容就是以目的地現金流稅(Destination-based cash flow tax, 以下簡稱“DBCFT”)取代現行的聯邦公司所得稅。盡管學術界關于目的地現金流稅的討論已經有十多年歷史了,但從政府層面對此方案進行推動還是首次。目的地現金流稅能否成為特朗普政府稅改的方向,目前并無一致的看法。對于這一稅改方案,本文作者表達了不同的觀點。美國業內專家的討論與觀點,對于國內讀者原汁原味地認知DBCFT會有很大幫助。

H. David Rosenbloom,紐約大學法學院國際稅法項目主任、教授,Caplin & Drysdale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曾擔任美國財政部國際稅收事務辦公室主任。

不論是稅務專業人員,還是不那么專業的稅務人員,最近都可以在華盛頓享受一個迷人的新智力玩具——目的地現金流稅(DBCFT)。書寫這個名稱的首字母已經夠麻煩了,更重要的是,以DBCFT來取代目前的公司所得稅,將使人們得以在稅收領域討論經濟理論,這是數十年以來最令人興奮的機遇。
DBCFT提案利用了人們熟悉的一些稅收要素,但這些要素從來沒有以現在這種方式組合過。該提案要求進行邊界調整(Border Adjustments),根據這些調整規則:(1)美國納稅人通過出口取得的收入在美國免繳所得稅(盡管出口商品和服務的成本可以稅前扣除);(2)在計算應稅所得時,進口商品和服務所支付的費用不得稅前扣除。這一提案還包含一個“現金流”特征:資本性支出(比如房屋或機器)可以一次性稅前扣除,而不是按照現行法律在好幾年的期限內分期抵扣。另一方面,對許多納稅人而言,DBCFT取消了利息費用的抵扣,雖然我們認為這不包括金融服務行業。最后,該提案還大幅降低公司所得稅稅率,比如,從目前的35%降到20%甚至15%。
關于這個提案可以討論的(話題)太多了,該提案已經在眾議院得到了財政立法委員會主席Kevin Brady和其他共和黨議員的堅定支持,目前預言參議院是否會同樣支持還為時尚早, 參議院金融委員會主席Orrin Hatch一直專注于公司稅和個人稅的統一化,這與DBCFT是不同的兩個方向。
DBCFT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的邊界調整,這讓人聯想起人們常常討論的增值稅,增值稅在很多國家(不包括美國在內)已經存在幾十年了,“增值稅”一詞足以讓大多數美國政治家們調頭就跑,因為共和黨人認為它是一個印鈔機,民主黨認為它是一種累退稅。(美國前任財政部長Larry Summers曾經表示,只有當民主黨人認為增值稅是一個印鈔機,共和黨人認為它是一種累退稅的時候,增值稅才會馬上被立法通過。他說的不僅僅是一個玩笑,只是這至今還沒有發生。)邊界調整的目的是鼓勵出口和抑制進口,表面上看,它似乎非常契合于這一目的。
DBCFT的支持者說,邊境調整將有助于消除轉讓定價爭議,因為如果一個美國公司從其外國分支機構高價進口產品,價格高只會增加不可抵扣的費用;同樣,如果一個美國公司向其海外分支機構低價出口產品,它就放棄了賺取免稅收入的機會。但(實際上),這里的轉讓定價風險仍然是存在的,如果換為另一種情形,當美國公司以不合理的高價向外國分支機構出售產品時,就會在獲得高額免稅收入的同時減少外國分支機構的應稅收入;當美國公司從外國分支機構低價進口產品或服務時,就會在減少美國境內不可抵扣費用的同時減少海外分支機構的應稅收入。
DBCFT可能會大幅提高進口商品和服務的成本,如果美國進口商在計算應稅所得時不能抵扣這一成本,那么這一成本要么被轉嫁給消費者,要么減少利潤,或者兩種后果同時發生。
經濟學家說,不用擔心,因為美國國內的生產者將填補這一空白,生產出國內產品以替代目前從國外的進口,而且,美元持續堅挺,美元能夠購買更多的外國商品,將使美元對消費者的進口成本恢復到目前的水平。
對此,我們表示懷疑,同樣持懷疑態度的還有美國零售界,更不用說經驗豐富的貨幣交易商。以美國產品替代外國產品理論上聽起來可行,但實際上,很多外國商品,例如廉價的服裝、鞋、電視機、香蕉等,在近期是不可能有切實可行的美國替代產品的。而且,貨幣調整需要時間,在貨幣調整到位之前進口商該怎么辦呢?
此外,美元走強可能對進口商有利,但對出口商來說是不利的,真的是非常不利的。DBCFT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刺激出口,而強勢的美元卻正好起到反作用。
美國是不可能找到兩全其美的辦法的,即使是在最先進的經濟教科書中,也找不到一種方法在通過美元走強推動進口的同時使出口不受影響。
邊界調整特別鼓勵美國生產商到全球市場上去從事交易,而這些交易將給相關市場帶來的后果尚不可知。比如,試想一下,一家美國原油生產企業,如果它出口原油,收入在美國不用繳稅,而且成本可以抵扣,這將帶來非常有吸引力的財務回報。但如果這家企業將原油賣給一家美國的煉油企業,那么全部收入就都需要繳稅了。于是,原油生產企業就有了出口的動力,即使將原油運到國外客戶那里將產生額外的費用。這樣一來,美國的客戶購買美國產品的價格就會比外國客戶購買美國產品的價格高,這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如果美國生產者賣給外國客戶的價格低于賣給美國客戶的價格,美國生產者是否將會對這種傾銷行為負責呢?
同時,美國生產企業的外國買家可能會要求降價,這樣一來,出口免稅待遇惠及的只是外國客戶。美國的采購團隊是熟悉這個把戲的,例如,當美國公司從中國的生產廠家采購時,美國公司知道對方將獲得增值稅退稅,所以堅持要求價格遠遠低于中國廠家銷售給中國境內客戶的價格。
邊界調整的上述后果將使DBCFT的實施效果受到損害,而且也一定會使它變得復雜化。此外,對幾乎所有的美國大公司而言,增長都來自于美國境外,因為其他一些國家通常都強調本地生產,降低對美國進口的需求。DBCFT看上去是針對制造業而擬定的,但美國出口增長最快的是服務和無形資產,而不是制造業。
支持DBCFT的分析人士似乎都假定這是一個靜止的世界,美國在這個靜止的世界里通過立法來刺激美國生產而其他國家對此毫無反應,這是非常不可能的,正如讓-保羅·薩特談到足球時所說的,“一切都因為對手的存在而復雜化?!边@句話在國際稅收中也同樣適用。
DBCFT的管理優勢似乎也經不起仔細檢驗,提案不確認出口收入卻允許抵扣出口成本,這可能會被利用來掩蓋美國國內銷售產生的所得,從而帶來結構性稅收損失。這一結局是極不合理的,因為它將使得那些從事出口業務的企業與那些僅僅從事國內銷售的公司相比獲得巨大的稅收優勢。既然沒有理由對國內生產產生的國內所得免稅,一旦要求納稅人在其出口業務和國內業務中分攤成本,就會帶來跟轉讓定價類似的相關問題。
如果沒有其他選擇,DBCFT也未嘗不能冒險一試,但現在華盛頓有其他一些很成熟的國際稅收改革議案。美國可以采用屬地稅制:對于美國公司通過在美國境外的營業活動取得的收入,如果在國外已經承擔了一定程度的外國稅負,將在美國免繳所得稅?;蛘?,外國收入在美國也同樣納稅,但稅率比美國國內收入的稅率低。最傳統的方式是讓美國像其他國家一樣實施增值稅,用增值稅收入來降低所得稅稅率,不過選擇這種方法從政治上講是最困難的。所有這些選擇都已經過政府官員和外部經濟學家充分的討論。
DBCFT可能會迎來美國經濟輝煌的新時代,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使無數企業破產,造成國內經濟混亂,引發貿易戰??紤]到目前的美國經濟運行良好(失業率下降,工資水平上升,股票市場創新高,經濟增長速度高于幾乎所有發達國家),冒此風險有意義么?
責任編輯:高 陽
Peter A. Barnes是杜克大學國際發展中心資深研究員,Caplin & Drysdale律師事務所顧問。
* 本文原文發表于TaxNotes Volume 154, Number 7 February 13, 2017。本文經作者和TaxNotes授權翻譯并發表于本刊。
# 張澤平,華東政法大學國際稅法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