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利
【摘要】當前我國社會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社會公平與正義,人類的自由與解放備受關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蘊含豐富的公平思想,共享發展的提出是馬克思公平思想的本質要求,作為一種新的發展理念有助于讓更多人享受發展成果,同時也成為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公平思想 分享發展 改革成果 分享經濟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始終關注的重要問題,同樣也是哲學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馬克思經典著作中蘊含了十分豐富的公平思想。當前我國正處于轉型時期,各種社會矛盾凸顯,維護社會公平已經迫在眉睫。剖析馬克思公平思想,對于處理好我國現階段社會中的某些不公平問題具有借鑒意義,對于共享發展的實現具有重要啟示。
馬克思公平思想的基本內容
公平是現存經濟關系與評價主體利益關系的反映。公平是人們交往過程中相互關系的反映。馬克思的公平思想主要有兩方面內容:一是公平以差別為前提,但同時又要求以一定的尺度來消除差別。由于個體之間條件存在差異,雙方在意志上存在差別,要實現公平就要承認這種差別,因而要用同一尺度,從同一角度去看待和衡量。
二是公平是社會的產物,必然受到一定歷史時期經濟基礎的影響。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公平關系的建立與其形成的歷史經濟基礎是分不開的,歷史條件、社會性質、經濟基礎等因素不同,公平思想和觀念也會不同。在馬克思看來,從本質上講,公平是現存經濟關系與評價主體利益關系的反映,公平是與生產關系息息相關的,同時公平對社會發展具有反作用。馬克思的公平思想主要包括經濟公平和道德公平兩方面。
經濟公平,消除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公平思想反映的是行為主體與對象之間的相互關系,從社會整體角度來看,公平思想應包含社會、經濟、政治、道德等層面。馬克思經濟公平思想主要是指分配的公平,馬克思指出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要實現按需分配。馬克思通過分析生產資料占有制來揭示資本主義經濟社會中存在的不公平現象,指出其倡導的公平只是表面現象,并提出只有消除生產資料私有制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公平。
馬克思提出共產主義社會的暢想,并指明共產主義社會的實現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事求是地制定和完善分配方案。因此,馬克思認為,經濟公平的實現需要消除生產資料私有制,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當物質生產達到足夠豐富時才能實現按需分配。
道德公平,實現人類自由與解放。公平本身屬于一個道德倫理范疇,雖然當前沒有普遍的關于道德公平的說法,但馬克思公平思想中蘊含的道德公平內容是值得我們深入挖掘和探討的。道德公平要以生產方式的發展規律為前提,關注的是人類的解放與自由,因而是更高層次的道德追求。道德層面的公平是指人們在道德生活中享有平等的義務和權利,是人格尊嚴的平等。
人類尊嚴的實現不僅表現為個體本身,更是整個人類社會。人類自由與解放的實現,一是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因為自然界是人類社會尊嚴生活的基本條件;二是要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個體是生活在社會環境之中的,每一個個體在對待他人時要注重公平原則。
由此可見,馬克思公平思想是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性認識,其中不僅蘊含了豐富的經濟公平思想,還包括社會公平、道德公平等內容。人類社會的自由與解放才是真正的公平與正義,探究馬克思公平思想對于現階段我國共享發展理念的實施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共享發展是馬克思公平思想的本質要求
馬克思公平思想隨著中國社會發展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從兼顧公平到更加注重公平,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收入差距的增大,公平與效率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公平與效率問題關系著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因而要正確處理公平與效率的關系。馬克思公平思想中隱含了其對公平與效率的看法,馬克思認為人們應在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換中去尋找正義和真理,社會主義國家更要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按照馬克思公平思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平的前提是承認人生而不公平的事實,人們享有勞動的公平,但同時也存在事實上的不公平。為此,我們要建立大家都認可的原則,逐漸縮小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共享發展強調經濟與民生的共同發展,其根本目標在于實現人的自由與全面發展。共享意味著對社會財富的分配,意味著家庭之間、社會之間可以共享成果,突出體現了共同富裕的社會發展方向,為“如何發展”指明了方向。共享發展理念的提出是我黨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發展經驗的總結,同時也是一次理論上的創新,是對馬克思公平思想的繼承與創新。共享發展體現了無產階級運動的根本目標,要實現共享發展,應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共享發展體現了大多數人的利益,我們需要的社會制度是能夠提供給人們充分的自由與民主的,人們在享受社會發展成果的同時,還能夠有足夠的時間享受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步入新常態,共享發展能夠更好的滿足社會需要,為經濟發展輸入持續動力,優化經濟結構,擴大社會需求。
共享發展的前景和需要注意的問題
共享發展的概念主要針對經濟的共享與發展,基于收入差距不斷拉大的社會現實,運用共享發展理念為指導有助于緩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公平。當前,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的人數不斷增加,《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顯示,共享經濟的年均增長速度已經達到40%,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一方面,分享發展的實現需要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分享經濟發展模式的不斷創新有助于更多的人享受共享發展的成果。另一方面,通過為傳統企業做出引領和示范,共享發展有助于促進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從本質上來看,共享發展的實質是生產過程的創新與發展,共享經濟的過程是社會公平的體現。
我國人口眾多,分享發展是針對我國國情提出的創新發展方式,是馬克思公平思想的創新與豐富。當然,共享發展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要認識到共享經濟發展之中存在的固有缺陷,循序漸進地促進分享發展與時代潮流相適應。首先,要加強政府監管和制度建設,共享經濟發展作為新理念,其推行和實施必然離不開制度等的保障,因而加強監管力度,完善相關制度體系是關鍵;其次,共享發展的實現要重點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隨著網絡平臺的不斷發展,應讓更多人了解共享發展的內容,享受共享發展的好處;再次,應完善共享發展相關法律法規,積極鼓勵共享發展,培育共享經濟新業態,逐漸實現行業自律。共享發展的實現要在理論建設、制度建設、法律建設等方面進行完善,由于共享發展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而需要增加更多的理性思考,惟其如此,才能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健康持續發展。
綜上可知,馬克思公平思想包含經濟公平、道德公平等多方面內容,其中經濟公平是重要方面。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實現社會公平我們應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社會生產實踐之中,參與到社會勞動之中。市場經濟的發展拉大了人們之間的收入差距,為了體現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共享發展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分享經濟能夠為經濟收入水平較低的人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由此可見,共享發展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實現共享發展的目標,我們要加強理論建設,以馬克思公平思想為指導,實現理論創新與發展;加強制度和法律建設,為共享發展提供制度支持和法律保障。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參考文獻】
①鄒佰峰、劉經緯:《馬克思恩格斯的代際公平思想及其當代價值》,《學習與探索》,2016年第2期。
②何建華:《略論馬克思公平正義思想的實踐性》,《齊魯學刊》,2016年第2期。
責編/孫垚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