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最終的消費者面前,可能是你唯一的答案。
究竟什么樣的生意,是艱難的生意?
在中國河北,某個最具規模的民營汽車企業,收到了來自各個外包廠商送來的車體配件,經過自己組裝平臺的拼裝之后,最終成為了一臺臺面向消費者的車輛;
在東北某城市的軟件園中,有大量以利潤微薄著稱的軟件外包公司。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說,需要支付的人工成本也絕非小數目。而來自客戶在費用、要求上的壓力,也是實實在在;
受“小反芻獸疫”的影響,如今活羊價格已經跌至數年來新低,但對于終端消費者來說,買一斤羊肉所需要花費的價格,仍然是30元左右,相比此前基本沒有節省。牧羊人眼睜睜的看著終端價格和自己的活羊價格嚴重倒掛,無可奈何;
而這家北方的汽車廠商,在2016的凈利潤預計將超過100億元之巨。對于它的零配件供應商來說,工作變得越來越繁重,而利潤增長卻遠遠沒有這家汽車廠商那般豐厚。
面向終端的企業獲取利潤,為之服務的企業卻愈發艱難。一些原本只需要悶頭生產的企業家發現,產業鏈上游企業對自己的掌控力量越來越強。
更有甚者,上游企業可以輕松決定一家供應商的生死。蘋果公司在2014年宣布他們不會使用新型的藍寶石屏幕后,供應商GT Advanced公司很快宣布破產。
對于各行各業,千千萬萬個“GT Advanced”來說,怎樣才能避免類似的尷尬?
確實有企業跨過了這樣的困境。我們看到Intel寧可花費巨資與PC企業一起打廣告,也要在終端消費者面前露臉,展示自己奔騰的心,我們也看到郭臺銘拼了命,也要把爛到不能再爛的SHARP收入囊中,因為那是一個人盡皆知的優質品牌。
在農牧行業,新希望的劉永好也開始在這條路徑上奔跑。飼料業務已經撞上天花板,怎樣保證在農產品行業中的發展空間和盈利能力持續?他選擇進軍養殖與肉制品行業,開始從“一袋飼料”向“一塊豬肉”進行轉變。
對飼料的掌控,讓新希望的生豬養殖相比競爭對手更有優勢,習慣于為養殖企業提供產品的新希望,終于開始擼起袖子親自上陣。這是一個從ToB向ToC的轉變,是一個向消費者進軍的過程。原本深藏在產業鏈中的優秀企業,開始走向終端。
從新希望、Intel、鴻海的案例,以及汽配廠、牧羊人、軟件外包企業的遭遇中,我們看到了究竟哪些生意是艱難的生意,哪些又是更好的生意。
對于所有自認為自己還能做出一些不錯產品、在產業鏈上還有些影響力的企業來說,想要獲得產品的溢價能力,想要改變在行業中弱勢的地位,那么走向終端,走到最終的消費者面前,可能是你唯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