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進一步改革政府機構、轉變政府職能,不僅是提高政府效能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強社會發展活力的必然要求”。伴隨著經濟增長方式變革和結構調整的日益深入,互聯網時代特征的凸顯,社會公眾對政府效能的要求日益提高,政府機構改革歷程一直在摸索中前進。改革開放以來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的國務院先后經歷七次大規模的機構改革。
呂志奎老師長期研究政府改革和治理,他將我國國務院機構改革按時序分為“適應性改革與選擇性整合(1980-),適應性改革與機械式整合(1990-),大部制改革與系統性整合(2002-)和系統性改革與整合式治理(2013)”,并深刻地識別出機構改革中的規律,即“政府機構作為上層建筑需要不斷適應經濟基礎變革和發展的要求”,“從機械式改革轉向生態型改革,從整合經濟管理部門轉向整合公共服務部門,從科層制整合轉向網絡化整合”。其見解獨到深入,鞭辟入里。
呂志奎能用如此短的行文篇幅總結出政府機構改革的規律,可見其精深的專業功底和嚴謹的邏輯能力。短文雖然篇幅有限,但是研究的主題非常重要。國務院機構改革也和中國經濟增長模式一樣,是中國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中國經濟與社會創新的基礎保障和動力源泉,而且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治理現代化模式創制了一個全新范例。因此,這是一篇兼具理論與實踐指導價值的高水平研究。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博導兼副院長,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