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楠+韓朝怡
[摘要]文章采用1952—2013年的流通產業與三次產業增加值樣本數據,結合VAR模型對流通產業對三次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進行動態分析,同時利用脈沖響應函數進一步考察流通產業的沖擊對三次產業的傳遞效應。研究結果表明,在流通產業對三次產業的沖擊響應或在流通產業對其他產業的關聯帶動作用上,流通產業中的交通運輸、倉儲與郵政業對三次產業的發展表現出了顯著的正向作用,而批發與零售業則表現得不太充分。整體來看,流通產業對國民經濟三次產業的發展基本都具有正向促進作用。
[關鍵詞]流通產業;三次產業;VAR模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071
1引言
在社會經濟運行的總過程中,流通起著決定性作用,流通產業作為參與流通經濟運行的主體和流通功能發揮作用的載體,也呈現出明顯的加速發展趨勢,并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流通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其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會越來越大。
盡管國內對流通經濟理論的研究已經發展得相對成熟,但依然主要停留在理論層面的闡述,經驗研究顯得相對滯后,通過構建計量模型來研究流通產業對國民經濟影響的實證研究還為之甚少。在文章的研究中,主要以流通產業的兩個主要產業即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與批發和零售業為主要研究變量,建立VAR模型,通過脈沖響應函數,分析我國流通產業對國民經濟各產業的發展將產生怎樣的動態影響。
2實證分析
21模型設定
本文采用如下的k階向量自回歸模型:
其中,Xt=(lnX1,lnX2,lnX3,lnTSP,lnWRT)T,X1、X2、X3分別表示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本模型中,主要選取流通產業現行的統計口徑下的兩個主要產業活動為代表變量,其中,TSP(Transport,Storage and Post)表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增加值,WRT(Wholesale and Retail Trade)表示批發和零售業的增加值。
22數據分析
本文采用的樣本數據均為年度數據,樣本期為1952—2013年,其中,1952—2008年的原始數據資料來源于《新中國60年統計資料匯編》,2009—2013年的原始數據資料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單位均為億元。以1952年為基期的GDP平減指數消除價格對各經濟變量的影響,得到三大產業與流通產業的實際增加值。為降低異方差性,在下面的實證檢驗中將對各變量取自然對數。
23單位根檢驗及協整分析
為了分析流通產業與國民經濟各產業之間的相互影響機制,要建立VAR模型進行檢驗。流通產業在本文被細化為兩個產業,即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及批發和零售業。
由于協整檢驗要求變量為同階單整,因此,在作協整檢驗之前,要對時間序列變量的平穩性進行檢驗,確定其單整階數。利用Eviews 80,對變量lnX1、lnX2、lnX3、lnTSP、lnWRT做單位根檢驗,發現其皆為一階單整序列I(1)。
建立VAR模型的變量應是平穩的或協整的。對三個VAR系統里的變量分別進行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表明三個VAR系統中的變量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均存在協整關系。
24建立VAR模型
241確定滯后階數
建立VAR模型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滯后階數的確定。文章使用LR準則、FPE準則和AIC準則三個評價指標來作為選擇最優滯后階數的檢驗標準。得到lnTSP、lnWRT、lnX1模型與lnTSP、lnWRT、lnX2模型兩個VAR系統均認為它們的最優滯后階數應該選擇2,但lnTSP、lnWRT、lnX3這三個VAR模型認為最優滯后階數應選擇1。
242VAR模型穩定性檢驗
VAR模型具有穩定性是模型適用的前提。VAR模型具有穩定性的條件:如果所有單位根的模都小于1,則VAR模型滿足穩定性條件,如果有單位根的模大于1,則說明模型不符合穩定性條件,模型不穩定。
在Eviews軟件中通過AR單位根檢驗圖對模型進行平穩性檢驗,發現三個VAR模型中,所有的單位根顯然都落在單位圓內,因此三個VAR模型都是穩定的。
243脈沖響應分析
由于VAR模型中的參數不好直接解釋,因此主要用脈沖響應函數來解釋變量間的作用。此處使用脈沖響應函數的方法來分析流通產業對國民經濟各產業的影響,如果其他產業對流通產業的一個正的增長脈沖產生一個正(或負)的增長響應,則其聯動具有“擴散效應”(或“回流效應”),建立以lnTSP、lnWRT為沖擊變量,分別以lnX1、lnX2、lnX3為脈沖響應變量的三個脈沖響應模型。
根據得到的脈沖響應圖可見,對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給一個正向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沖擊,第一產業在1~4期表現為負響應,第4期以后逐漸表現為正響應,最大響應值出現在第5期;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對第二產業的沖擊響應幅度較明顯,且具有周期為3的正負上下波動,波動幅度越來越小;第三產業對DLNTSP的響應幅度變為正響應,最大響應值出現在第1期,不存在滯后效應。
對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給一個正向的批發和零售業增長沖擊,第一產業表現為正負交替的周期波動,且波動幅度較小;同樣,第二產業表現為周期為3的正負交替波動,波動幅度比第一產業所表現出來的更微弱;而第三產業對DLNWRT的響應幅度變現為正響應,最大響應值出現在第1期,表明不存在時滯效應,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正向效應逐漸衰退下來。
綜上所述,從整體看,流通產業對三次產業的發展都具有正向促進作用,但從促進作用大小看,第一產業相對而言較小,對二、三產業的促進作用較大。具體地,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對第一產業的增長主要表現為“回流效應”,但對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長的影響表現為促進效應。而批發與零售業對國民經濟各產業均表現為促進作用,且批發與零售業對第一、第二產業的增長存在一定的時滯效應,而對第三產業增長的影響不存在時滯效應。
3結論
第一,流通產業對國民經濟三次產業的發展都具有正向促進作用,對國民經濟三次產業主要體現為“擴散效應”,積極地推動了國民經濟的增長。但從促進作用的大小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基本相近,第一產業相對而言較小。其中,除了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對第一產業存在“回流效應”,流通產業的兩個行業都對國民經濟主要體現為“擴散效應”,積極地推動了國民經濟的增長。因此,流通產業對第二、第三產業的影響力得到了顯著體現,但對第一產業的影響力體現得還不完善和充分。
第二,綜合來看,既然流通產業的發展對三次產業增長具有正向作用,進一步扶持和加快推動流通產業的發展,提高流通產業服務產業結構變動和三次產業發展的能力對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是有重要意義的。
參考文獻:
[1]曹靜基于典型相關分析的流通產業與國民經濟關聯性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0(5):13-17
[2]胡永仕,王健福建省流通產業關聯及波及效應的實證研究[J]技術經濟,2011(9): 70-74
[3]李細建流通先導問題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09
[4]王錦良流通產業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商業大學,2012
[5]楊龍志流通產業在國民經濟中起到先導性作用了嗎[J].財貿經濟,2013(5):62-70
[作者簡介]王志楠(1993—),女,山西朔州人,碩士。研究方向:數據挖掘;韓朝怡(1994—),女,山西呂梁人,碩士。研究方向:宏觀經濟統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