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古代題材如何“現代性”傳承成為當代舞蹈人的一項重要責任。本文主要從古典題材的改編來闡述古今舞蹈的發展,分析當代一些成功改編作品的案例,詮釋如何對中國古典舞題材進行現代化改編。
【關鍵詞】古典題材;現代性;解構;剖析
中圖分類號:J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6-0170-01
一、古典題材與現代性
古典,一般指古代人創造出來的經典文化,富有那個時代顯著的特色。古典也可指典故,這與時尚文化是相對的。就目前而言,追求古典文化和時尚文化的大多是青少年,老年人則更重視傳統文化。一般而言,“傳統”具有世俗性,而“古典”則具有權威性,“傳統”與“古典”之間既密切聯系,又有一定差別。中國古典文化一般具有溫柔清麗、莊重含蓄的特性,我們應注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看來,改編古典題材的舞劇大多都是從古典文學里選取出來的。
中國傳統舞蹈的“現代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形態的變異,二是精神氣質的變異。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都體現出現代人審美需求的變化,也體現出傳統舞蹈在新時期的一種自我調整特點。因此,傳統舞蹈“現代化”的“現代”不應狹隘地理解為西方現代舞的“現代”,而是現在式的“現代”,這是一種時態意義上的現代化。我個人對此的理解是,給傳統的舞蹈加入了現今的思想觀、道德觀、世界觀。隨著人們三觀的變化,注入其中的現代化思想也將隨之有所改變。要想對一個古典題材進行改編,就必須打破其原有的故事架構,注入新的理念,從新的組織中得出一個新的故事結構。
二、古典題材改編的現代性舞劇
(一)舞劇之《游園驚夢》分析——從故事情節解構出發
舞劇《游園驚夢》是上海金星舞團由《牡丹亭》改編而成的一部現代舞劇,包含了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舞劇分“閨塾驚夢”、“寫真離魂”、“魂游冥誓”、“冥判回生”四幕,以劇中男女主人公柳夢梅與杜麗娘極其浪漫的愛情為主線,在有限的時間里集中講述了一個至情至愛的故事。
該舞劇將西方思想與東方文化經舞蹈演員的肢體語言進行了巧妙的嫁接,使其不單是一個舞蹈形式,而是在肢體語言上加入了現實生活中許多豐富多彩的情節,使其更加現代化。如,第一幕“閨塾驚夢”就是在日常生活的敘述中加入了情感,把生活化的動作進行豐富。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從日常生活中提煉出的感悟、動作,更能引起廣大觀眾的共鳴。給舊的事物注入新的靈魂,從而塑造出一個全新的更貼近現代人思想的人物。
(二)舞劇之《貴妃醉酒》分析——從人物視角入手進行重組
舞劇《貴妃醉酒》由京劇《貴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改編而來,分三個部分:“輸液”“條凳在行動”“我扮貴妃”。通過對楊貴妃華麗唯美形象的改變,表達出了現代社會對傳統文化的解剖、氧化、浸泡,從而建立出一個兩種不同時代文化的對視。
這部舞劇通過對比的手法來表達時過境遷的種種變化以及人性的一種病態。當一名帶著眼鏡的老學者推著整車的垃圾食品上臺時,一名200多斤的女演員從中肆意取食,這樣的場景突顯了人們審美觀的變化,原本唐朝以胖為美的審美趨勢,在現今看來卻是啼笑皆非。種種對比,表達出了人們價值觀、世界觀、審美觀早就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了。
三、對古典題材現代化改編的建議
通過對這幾部舞劇的分析,筆者總結出了舞蹈編導中古典題材的現代性改編的幾種方法:
1.通過對原有故事或人物的解構,打破原有的東西,重新構建出新的視角、新的框架,使其從形式上出現不同。還有就是剝層:對故事人物的真實以及人性上的逐層剝減,發掘出更深層的情感,不過“剝”的程度是根據編導自己的視角,會更主觀一些。
2.借事言志。借故事與現實生活中某些現象的對比,或是輔助。方法基本上是對原有故事的擴展或是將故事的另一面展示出來,但后者大多是個輔助或貫穿的作用。不過在改編的同時我們也應注意一定的邏輯思維,既然大多數的改編都是反映人的種種行為,那就不能太過,不能超出人們的正常思維,扭曲人性的一面。太抽象的表達就脫離了現實基礎,那么也就不能正確表現出人性的一面。
舞蹈是一種藝術形式,也是一種文化形態,當語音、詩詞、音樂都不足以表達內心情感時,人們便以舞抒情。面對中國繁多的古典題材,現代化改編主要是通過對原有故事或人物的解構,打破原有的東西,重新構建出新的視角、新的框架,使其形式上出現不同。注意人物的“情感”,人的“情感”是復雜多變、難以琢磨的,準確地抓住一種細微的感情,是可以展開許多連帶的人生哲理或人性的另一面的。人性與現實生活是相互依附的,脫離任何一個都是不完整的,所以要注意將二者的關系進行適當的改編。
參考文獻:
[1]李煒,任芳.中國現代、當代舞蹈發展概論[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
[2]王克芬,隆蔭培.中國近現代當代舞蹈發展史(1840-1996)[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
王騰凡(1997-),男,漢族,山西臨猗人,大學本科在讀,專業方向:舞蹈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