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江蘇溧陽沙漲村是一處鮮為人知的古村落,它有著罕見的姓氏(偰),具有特色的自然環境、歷史建筑和村俗文化。由于受到自然和時代因素的影響,它也曾面臨困境。文章目的是通過對沙漲村的實地調查,分析它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更多人能夠重視古村落的價值,同時給那些也處于風雨飄搖境地的其他古村落一絲信念。
【關鍵詞】古村落;溧陽沙漲村;合剌普華墓志銘;古村落保護與研究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6-0273-02
古村落往往藏身于世外桃源或者城市的某個小角落,帶有自身獨特的民俗與文化,是歷史發展過程的見證者。歷史文化遺產的發展離不開傳承與創新,離開傳承就失去了傳統的根基,離開創新就缺失了時代氣息。而古村落保護需要全社會引起關注,最后達成共識。只有這樣,古村落才能散發迷人的光彩,得以延續。
一、沙漲村文化內涵與價值
(一)歷史價值。沙漲村有著700多年歷史,村里面最具有歷史價值的是合剌普華墓址,它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墓志內容讓我們了解到了一位高昌回鶻及維吾爾族的重要人物及其家族如何從漠北到高昌,再與漢民族融合的經歷,為研究中華多民族國家的形成提供了資料,合剌普華家族是中華民族多元文化交融傳承的珍貴遺存,它見證了以漢民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它能夠主動吸取并借鑒其他民族濃厚的文化,不斷進步,為人類的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
(二)藝術價值。藝術體現在諸多方面:合剌普華墓志志蓋、志文出自元代許有壬、張起巖之手,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古村落承載著歷史的滄桑,文化的璀璨,民風的淳樸,環境的和諧,建筑的多樣,這種種都體現了古村落其實就是一幅幅簡單干脆而又底蘊深厚的作品,具有其藝術價值。
(三)科學價值。沙漲村建筑特色體現當時生產力的水平,整體呈現出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建筑和諧的特色;沙漲村在選址布局中四周環水、負陰抱陽,一方面體現了中國古代的風水理論,另一方面體現建筑的設計要采光、通風好。因地制宜的古村落規模與設計都是遵循當地的文化與傳統而形成的,從布局、風水、建筑結構來看它,對于當代人居環境以及空間布局結構的設計和現代城市規劃都有很高的借鑒意義。
二、沙漲村保護現狀
沙漲村在地理位置方面來說,它的周圍都是化工廠,對于村民的生活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村子里到處散落著石碑石刻,有的文物只是被鎖在一個原偰氏宗祠里面,沒有對它進行很好的保護,村里現在剩下的都是老年人,年輕人都在大城市打拼工作,空巢現象有點嚴重,所以沙漲古村的境地是風雨飄搖的。雖然保護的過程是漫長的,充滿著不確定性,但是它的未來也是光明的,首先偰姓這個姓氏遍布朝鮮、韓國、越南、蒙古及國內十個省份,分布比較廣泛,但是他們的凝聚力卻是緊密的。每年清明節,都有韓國后裔千里迢迢趕來祭祖。其次,村民對于古村有著強烈的使命感,他們拼盡全力保護他們的家園,對文物保護也很用心,全村人合力捐錢在合剌普華墓址建立了“尚書亭”,將修復過的墓志銘鑲嵌在尚書亭中,十多個村民自發組建“文保組”看管墓地,老支書偰恩連擔任組長,村里安裝了六個攝像頭來保護文物。而且,隨著網絡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沙漲村,越來越多慕名而來的人開始意識到古村的文化底蘊和價值。
三、保護計劃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古村落離不開人的活動,失去村民就失去了生機。村民才是保護古村落的主體,是古村落文化的傳承者和創造者。他們了解自己肩上承擔的責任,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保護著古村落,村落才能走過百年風雨,才能抵抗外來人的破壞。村民居住在古村落里,是古村落的一部分,要本著“以為人本”為原則,不能將自己的感受強加在當地居民的身上,讓他們按照傳統方式生活,不與現代接軌。這樣會導致大量村民外遷,使得傳統古村落失去了人情味,剩下的只是空骨架。因此要充分考慮當地村民的感受,滿足村民的生活需求,要改造破損程度嚴重的房屋;解決房屋采光、通風、供暖不足的問題,讓村民擁有幸福感,協調好村民現代化生活與村落保護的關系,那才是“以人為本”的體現。
(二)堅持原真性和整體性保護——建立原生態博物館。一個村落就是一個文化寶藏,它蘊藏著鄉村文化記憶。對于古村落的保護必須堅持原真性和整體性保護。1964年,《威尼斯憲章》①提出,保護的范圍應當“不僅限于單個建筑,還包括能夠從中找出一種文明、一種有意義的發展或一個歷史見證的城市或鄉村環境”。《華盛頓憲章》②認為環境是體現真實性的一部分,歷史地段保護更關心的是外部的環境,強調保護和延續當地人們的生活。原生態博物館的定義是由村民自發地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進行保護,是對整個大社區保護,包括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它所強調的是,向社會人士展現一個正在生活的村子,這也可以看作是一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它們保留著當地獨特的習俗與文化,可以向現代人展示。當地居民可以很自然地展現當地習俗,在節慶活動中展現出來,一方面可以加強村民對村落文化價值的了解和認同;另一方面對于外來的游客,他們可以親身參與到當地文化,了解當地文化的價值與樂趣,讓自己的心靈在寧靜的村落里得到憩息。
(三)保持旅游開發和古村落保護的平衡。古村落保護與旅游開發兩者是相輔相助的,一方面古村落保護能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旅游業的發展也能使古村落保護更完善。但是古村落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點,古村落是集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一體的產物,是民族文化中最根性的文化,因此旅游開發也必須是以保護為前提。對于古村落宣傳可以建立一個古村落專用的網站,拍攝一些關于傳統習俗活動、節日慶典、建筑特色的小短片,將視頻放在網站上,吸引社會的關注。在開發旅游業的同時也要提前考慮到會出現的問題,要加強對開發力度的控制,盡量避免旅游帶來的破壞。在開發旅游業的同時可以邀請一些文化產業的加入,因為文化產業的加入可以讓傳統與現代相結合,讓村落與現代接軌更具有魅力與活力,讓古村落在旅游業的推動下被保護得更好。
四、結語
沙漲,關聯著大漠戈壁的一個神秘姓氏,一個勇猛民族的后裔。沙漲村是中華民族多元文化交融傳承的珍貴遺存。隨著鄉村都市化進程的加快,民間古村落的村民也開始蠢蠢欲動。而歷史的車輪永不停歇地往前進,在這樣追求時尚的時代,鄉村的存在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沙漲村要在傳承與創新中續存,一方面要保留屬于本村落的民俗與特色,另一方面要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作出相應的調整,這樣才能讓古村落發展得更好。
注釋:
①《威尼斯憲章》第二屆歷史古跡建筑師及技師國際會議于1964年5月25日-31日在威尼斯通過,定義第一條。
②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第八屆全體大會于1987年10月在華盛頓通過,對《威尼斯憲章》中保護歷史地段的概念有了重要的修正和補充。
參考文獻:
[1]任延婷.徽州古村落保護和更新研究--以漁梁村為例[D].合肥工業大學,2009.
[2]汪書鋒.快速鄉村城鎮化背景下的古村保護規劃研究--以粵北古村灣頭為例[D].廣東工業大學,2013.
[3]徐震,顧大治.“歷史紀念物”與“原真性”--從《威尼斯憲章》的兩個關鍵詞看城市建筑遺產保護的發展[J].規劃師,2010(04).
[4]楊新平.鄉土聚落整體保護的探索:生態博物館之路[J].中國名城,2012(03).
作者簡介:
陳燕玉(1994-),女,江蘇溧陽人,南京藝術學院人文學院研究生,文化遺產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