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愛英+林松
摘 要:喀左紫砂礦產資源豐富,近些年來紫砂藝術產業得到了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然而藝術產業價值的提升絕不能僅僅依靠資源,因此,喀左紫砂藝術產業的發展要從人才培養、市場培養、文化培養、創新意識培養等諸多方面尋找自己的出路。從工藝角度上思考,柴燒紫砂工藝的藝術獨特性可以為喀左紫砂藝術的發展提出新的發展思路。
關鍵詞:紫砂產業價值;柴燒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喀左)地處遼寧省遼陽市境內。自古以來,紅山文化、古地質文化資源滋養著這方水土。新中國成立以后,喀左縣以豐富的非金屬礦源成立了國營陶瓷廠。隨著產業規模的發展,又將其紫砂車間獨立建為喀左國營紫砂廠。發展至20世紀80年代,喀左國營紫砂廠員工達到150多人,其主要產品類型包括紫砂壺、紫砂花盆及各種紫砂工藝品等,出口多個國家,紫砂產品曾經獲得原國家輕工部優質產品獎。
近幾年,喀左紫砂藝術產業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得到迅速的發展,力求打造北方陶都。在政府的經濟主導下涌現出一批發展勢頭較好的紫砂民營企業和一批優秀的紫砂工藝美術人才,如天佑紫砂的創始人梁海江、晚窯創始人白雪峰。然而不得不承認,喀左紫砂追趕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宜興紫砂還有一段距離。其在如下幾方面存在差距:第一,紫砂藝術的歷史發展脈絡和根基;第二,紫砂藝術特征與地域人文文化背景的關系;第三,紫砂工藝技術的積累和傳承;第四,紫砂藝術市場成熟程度和市場的認知度。
歷史的積淀與傳承并非短期能夠解決的問題,喀左紫砂要想找到突破口,打造獨樹一幟的,具有喀左紫砂文化藝術特點的文化符號就得從藝術品類、藝術特征、地域民族文化等方面入手,形成獨特的紫砂藝術風貌。喀左有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民族特色資源。紅山文化、蒙族文化就可以作為文化節點融入紫砂藝術的創作中。近幾年,有一些民間紫砂藝人從喀左地域民族文化的角度進行挖掘和創作。例如,白雪峰,遼寧省工藝美術大師。他的紫砂作品《紅山化龍壺》就是以紅山文化的中華第一龍“C型龍”為原型進行創作的。還有《紫砂大汗帳壺》則是以蒙古大汗的帳篷為創作主體,再配上蒙式的如意紋飾,彰顯蒙古大汗的尊貴與威嚴。壺把又以蒙文字母為形,既美觀又不失把握的舒適性。另外,還有徐振海,高級工藝美術師。他的作品《紅山神韻》同樣也是運用了紅山文化的符號,以陶罍為壺身,壺蓋紐是牛河梁出土的玉豬龍的形象,壺把同樣采用“C型龍”的造型要素。壺形整體上靈活運用紅山文化諸多要素的融合,造型和諧具有韻律感,形成了古今北方文化符號的對比,能讓人體會到具有北方特色的紫砂藝術。像這二位民間紫砂藝術家的創作就能夠脫離宜興紫砂的影響,找尋本土文化特色和藝術語言,從而體現出不同于宜興紫砂的藝術風貌。這些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應當作為喀左地區紫砂文化創新理念的重要依托。
打造喀左紫砂藝術獨樹一幟的風貌,一方面可以從具有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視覺語言特征入手,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燒制工藝上區別于當下宜興紫砂的主流工藝特征。
燒制是泥土質變為陶瓷制品的必要環節。一件好的紫砂制品必須經合適的溫度才能燒制成功,溫度高了則“過”,泥土過度燒結影響紫砂使用的透氣性,降低了功能的優越性;溫度低了則“弱”,器物表面缺乏光澤,硬度不夠,既影響美觀又影響使用。所以溫度必須控制得恰到好處,才能將紫砂泥土中的鐵、錳等元素展現出樸雅的色澤與質感。追溯歷史,早期的紫砂燒制工藝都是采用柴窯燒制,紫砂器物的燒制完全仰仗燒制工人的經驗。后來由于科技和工業化的發展,逐漸用煤、油、電作為熱能來燒制紫砂。其中,電窯的燒制是受外界因素影響最小的,其升溫快、升溫速度穩定、溫度分布相對均勻,所以燒制的成品率較高。更重要的是,電窯的燒制不需要復雜的燒制技術,只要按照設定好的升溫曲線進行控制就好。甚至現在普遍使用自動控溫,一鍵設定解決問題。因此,無論是宜興還是喀左,如今紫砂的燒制工藝均采用電窯進行燒制。
然而傳統的柴燒紫砂卻有電窯無法企及的藝術魅力。紫砂的柴燒是將紫砂坯體裸露裝入窯中,用木柴作為燃料進行燒制。在燒制過程中,火焰在窯內流動,直接作用于坯體表面,由于火的流動方向燒成制品會產生受火面與背火面,從而產生天然的色彩對比變化。柴窯的燒制還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如坯體的大小不同、滿窯位置不同、裝窯的疏密不同、火力大小不同、窯爐結構不同、天氣自然情況不同等因素都影響火焰在窯內的運動軌跡,從而產生豐富多彩、變幻無窮的窯變效果。在柴燒過程中,火并不只是將泥土變成陶瓷這么簡單,火對坯體的反應有時會產生紅色火焰般的痕跡,有時和坯體里微量的金屬元素發生反應產生金屬般的光澤,有時甚至是各種色彩交織在一起。柴燒的木柴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木材其所含的金屬元素不同,在燒制過程中會與坯體的成分發生反應從而使紫砂坯體的色澤質感產生不同的變化效果。在紫砂的柴燒燒制中采用松木最為理想,因為松木的油脂會更好地體現紫砂器皿油潤的光澤度。柴燒紫砂沒有固定的公式可循,作品當中更不可能燒出相同的兩件作品。由于影響柴燒的因素太多,而且細微多變,因此每一件柴燒紫砂器物都是孤品。這也大大增加了柴燒紫砂的珍貴性和稀缺性,從而提升了紫砂制品的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
由于在燒制過程中火焰與紫砂坯體直接接觸,因此,燒制過程是一個極其漫長、緩和的升溫過程,才能保證坯體不至于被急速升溫所破壞。一般燒制需要幾天甚至更長的時間。坯體的緩慢升溫會有利于氣孔率的提高,保護了紫砂器胎體的“雙重氣孔結構”,使紫砂器皿吸附氣體的性能和透氣性能更好。這樣就更加彰顯了紫砂透氣不透水的材質特征。紫砂柴燒所需燃料全部是天然的木材,在燒制過程中不添加任何人工的無機化學成分。另外,紫砂原料里含有的大量氧化鐵,經過柴燒以后,氧化鐵氧化還原反應后就變成了二價鐵,形成容易被人體吸收的鐵。所以在使用過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經過柴燒氧化還原法燒制的紫砂器皿具有改變水質的效果,能夠起到軟化水質的作用。從而提升了飲茶者對茶葉口感和茶湯醇厚的味覺感受。更好地體現了紫砂壺“泡茶色香味皆蘊”和“暑月夜宿不餿”的功能效果。這在功能上又為紫砂增加了“賣點”。
近幾年,由于受到日本和臺灣地區茶道文化的影響,以及柴燒工藝在視覺效果和飲茶功能上的優越性,使得國內的茶文化領域逐漸產生了對柴燒茶器的熱捧,并且熱度逐年升高。因此,對于喀左紫砂藝術價值的提高也可以將柴燒紫砂工藝作為工藝特色,區別于當下普遍使用電窯燒制工藝的宜興紫砂,從而提升喀左紫砂的藝術價值和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