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霈
我們走來,不是一帆風順;我們走去,也不會路途平坦。
也許很多的犧牲,在很久以后它的意義才會為人所知,可民族的后人始終會記得這些事,并且將它永遠的延續(xù)下去,直到星辰大海。
“如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要擊垮一個民族,是要在精神上將其徹底征服。
夜很靜,很靜。他們走在寂靜的學校里,似乎每一次行走都是最后的一次。校園里靜的可怕,已經(jīng)幾乎全部撤離,他們甚至不知道哪一分哪一秒,就有從天而降一顆炸彈“轟”的一聲,硝煙四起,將那些積淀在校園里的文化與精神炸毀。學校里含著他們的心血,將一批有一批的學生帶進大學,悉心教授,又將很大一批人送出國門,去往更高的學府進修。眼看著學生們在戰(zhàn)亂中逃亡,日常的授課也無法進行下去,甚至有些學生早已與他們陰陽兩隔。作為老師,心痛著卻又似乎無能為力,對于戰(zhàn)爭、對于炮火、對于冰冷和殘忍的彈藥,誰又能做什么呢?可他們還是用盡全力,盡可能多的保護好這個國家的未來、和那些異常珍貴的學術資料。
他們給低薪的教職員工發(fā)維持費,使其能有充足的路費平安轉(zhuǎn)移至南下之地;他們偷偷溜進已成廢墟的教學樓,將珍貴的化學放射元素帶出。
他們不是幾個人,而是一群在侵略戰(zhàn)爭中維護著祖國教育與文化資源的人們。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自此中國土地之陷落,從東北三省延展到華北的平津地區(qū)。而這里,身為封建王朝土地的中心地帶,占據(jù)著天時地利的先天條件,正是數(shù)所高校的所在地。北大、清華、南開以及北平師范大學等優(yōu)秀的大學,全部集中在平津地區(qū)。而這里卻成為了日軍全面攻占中國土地的起點。
南開大學最先被摧毀在敵人的轟炸之下,往日里充滿了學生歡聲笑語以及濃厚的學習氛圍,現(xiàn)如今被一顆又一顆的炸彈所破壞,校園各處硝煙遍布,日軍正無所不用的想盡辦法摧毀著中國人最重要的精神家園。
此時,最為重要的就是保護文獻資料和一批優(yōu)秀的知識分子和民族精英。教職工及其家眷、學生紛紛南下西行。學校眼看著就要淪為一片廢墟黃土。
鄭天挺、梁實秋、馮友蘭、吳有訓等一批優(yōu)秀的學者,自發(fā)自愿地留下來保護學校,疏散學生以及教職員工,以及盡可能的挽救那些寶貴的學術資料。
他們只是老師,平日里是儒雅站于講臺,為學生們授課的講師。可就是那些看似手無縛雞之力的中國第一批大師們,正以自己的肉體守護著這些名校,和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他們在盡力守護,而非一頭扎進學術鉆研中,甚至不管國家興亡。他們比很多人都要著急,一次次開會,又一次次的商量對策,生怕現(xiàn)在的境地會一直持續(xù),然后學校的課程再也無法開展。
他們遠遠地站著,他們成為了這里的守望者;他們切身的感受著,他們正盡力維護著他們的精神家園。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你只看見萬里晴空,是有人將黑暗擋在身后。
他是個年輕的父親,兒子還小,可他不得不離家,將家中老小交給妻子打理。一年也沒有幾天回家的時間,兒子舍不得他走,他更舍不得這一家人。每每走的時候,兒子總像個小大人一樣叮囑他注意安全。他嘴上應著,心里卻在打鼓,要知道,戰(zhàn)場上哪里有什么安全可言?兒子很以他為驕傲,動不動就對著別人說“我爸爸是軍人!保家衛(wèi)國可厲害了!”兒子暗暗發(fā)誓也要像爸爸一樣,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可小孩哪里知道,為了千萬人的家庭幸福,為了自己心中的正義與理想,他的爸爸再也回不來了。
他不是一個人,是千百個舍棄了小家幸福而去千萬里外執(zhí)行維和任務的軍人們。
2016年8月10日,南蘇丹首都市區(qū)持續(xù)交火,聯(lián)合國中國維和步兵營分隊遭襲,2人犧牲,5人受傷。
在那個和中國相隔無數(shù)方土地,無數(shù)片河海的東非內(nèi)陸國家的國土上,一枚炸彈鉆進步戰(zhàn)車,死亡一下離他們只咫尺之距。炸彈的響聲,卻成了他們其中兩人的生命絕響。幾萬里以外,國民的心也一起牽動著。
他們本可以在祖國的庇護下平安喜樂的生活,他們卻沒有。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著糟糕的事情發(fā)生,小則家庭矛盾,大則戰(zhàn)火紛飛。可不能所有人都站在庇蔭處,總有人要站出來的,不是么?
維和行動是大國責任的體現(xiàn),維和部隊是國家向戰(zhàn)亂地區(qū)派遣的中國軍人組成的隊伍,這項活動從1990年開始,已經(jīng)持續(xù)了近30年。這幾十年間,有很多很多的中國軍人,倒在了異國他鄉(xiāng)的土地上,用真真正正的軀體,在遙遠的地方,守護著我們的國家。在信息媒體還不發(fā)達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會知道有人在遠處保護著國民的安全,維護著國家的利益,而現(xiàn)在,隨著網(wǎng)絡媒體的發(fā)達,我們都可以通過媒體了解到他們,他們終于可以不再沉默的離開。
在去到那里之前,可能他們就預知到了死亡,似乎踏上這片不安的土地就隨時隨地會有犧牲。我們安穩(wěn)的坐在家里、教室里,每一個安全的地方,卻只因為身前有著千百英雄們正為我們撐起一方無憂的天地。
有人在千萬里之外,無怨無悔的守望著國家,在異國的土地上做祖國的守望者,甚至是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的對于犧牲的了然;也有人在這片國土上,在洪水、雪災、地震的每個災難現(xiàn)場用身體駐守著安全的防線,是身體力行地守護。
無論是近80年前拿著筆桿,用文字與文化保護著國家的精神文化內(nèi)涵的中國那批大師們,還是80年后的今天,真槍實彈用身軀保護著國家安全的中國軍人們,他們都無疑在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著這個國家。
每一個時代都有那么一些人在做這個國家的守護神,不懼犧牲,也不怕被摧毀。
千年的歷史,自然有數(shù)之不盡的人守護著自己心中的正義,義無反顧地護衛(wèi)著每一個時代需要為之保護的東西。
我們固然是要向前的,未來的路,自然也需要有人走在最前面沖鋒陷陣。
那可能是我,是你,是我們這一代的人,將千年來共同的信仰帶到更遠的地方,直到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