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鵬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企業的不斷增多,經濟全球化帶來了企業的跨國經營,從而引發了跨文化管理問題。其中,對文化融合問題的解決程度決定了企業能夠成功的進行跨文化管理,本文對此進行分析。
【關鍵詞】企業;文化融合;跨文化管理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的文化管理也逐漸被企業所重視,不少企業都與不同國家有著業務交流,所以,企業的跨文化管理也備受企業的重視。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在進行交流與交易時常常會因為文化差異使得交易失敗。因為,在不同的文化中,對待相同的事物會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企業在進行跨國交易時,要注重企業的跨文化管理,尋找有效的文化融合途徑,才能夠切實有效的提升企業在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本文首先提出文化差異給企業發展帶來的困境,再分析如何增強企業跨文化管理的相應策略,分析出只有文化融合才是企業跨文化管理模式的理論核心。
一、文化差異對企業跨文化管理的挑戰
隨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發展,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企業面臨著相同的境遇,在企業進行跨國交易時,因為文化差異使得在交易過程中出現許多意料之外的狀況,例如對于經營目標的選擇、原材料的運用,管理方式以及處事作風的差異導致在交易時容易發生失敗。企業對這類交易失敗的原因進行探討,發現因為文化差異是直接影響企業跨文化交流的方式,我們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1、文化差異是跨文化管理中引起文化沖突的深層原因
文化是人們從出生開始的生活環境以及接受的教育所產生的心理程序,每一種文化都代表著不同民族的為人處世風格以及行為方式上的差異。雖然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國家企業來往日益密切,我們的文化界限也在不斷融合,但不同地域人們面對相同的事情時,還是會表現出很大的差異。例如在企業中最常見的見面方式,中國人更愿意通過握手的方式作為初次見面的禮節,但國外會通過更加熱情的擁抱、貼臉等行為表達自己對新朋友的友好。從深層次的角度思考,文化是指人們在生活環境下產生的價值觀、信仰以及行為準則,這是在特定條件下形成的生活方式的基礎,也是在不同地域下教育制度、歷史傳統以及法律制度的循環積蓄,從而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態。同時,這類文化習慣在不同國家的人當中是無法察覺的,但是當進行交流或交易過程中,察覺到了他人與自身的不同,便會感受到文化的沖擊,在心理上自然而然的認為這是對自身信念的侵犯,不自覺的產生排斥心理。
在這種基礎上,企業跨文化交流便會產生許多不必要的沖突,也使得文化差異影響著企業的交易成敗。
2、文化沖突使得跨文化企業管理受到阻礙
在國際場合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流是建立在雙方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礎之上的。在交談的過程時,管理者雙方或是員工之間都應該相互信任,但由于地域差異,文化沖突,使得原本和諧的談話變得容易缺乏信任。這一方面是因為溝通所產生的矛盾沖突,另一方面也會因為一些行為習慣使得雙方覺得不被尊重。例如在同英國企業進行交流時,我們使用英文作為交流的語言,對于一些詞匯,中國與英國有著不同的譯法,使得在交談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誤會,例如ambition這個詞匯,在中國,認為這個詞匯含有貶義的含義,譯為“野心勃勃”,但在英國與美國當中,把這個詞匯用作褒義表示“雄心壯志”。不同的譯法使得在交談過程中形成不必要的誤會,也會導致雙方有猜忌的想法。
同時,文化差異也會導致跨國公司在一些業務談判上失敗,跨國公司不同于其他類型公司,在員工的選擇上會存在著不同國籍的人才,這些人才在交流的過程中往往因為信仰與文化的差異,使得只愿意與本國的人一起交流,在企業中造成各自為政的行為,使員工之間不能夠和諧相處。遇到問題時,會自然的按照本國的文化進行分析,判斷。這樣會直接影響企業管理層的復雜化。例如在對員工進行批評教育時,中國管理層更愿意通過委婉的方式表達員工的失誤,并讓員工進行改進,但管理層如果是美國人,在批評教育時會直接說出你的不足,并嚴厲的進行批評,這在中國人看來就是“特別不給面子”的行為,也使得員工與上司之間的關系疏遠。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跨國企業要重視企業中的跨文化管理,讓員工能夠通過特定的培訓緩解文化差異。
3、文化融合能夠促進企業的跨文化交流
企業的跨文化管理的核心任務是要解決不同國籍員工之間的沖突,形成新的文化融合,在進行國際交流時,能夠將交流的氛圍變得輕松愉快。我們在進行文化融合時,首先要摒棄以自我文化為中心的理念,許多跨國企業在進行文化融合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按照自己的文化進行要求,讓其他文化能夠與自身文化相融合,這樣的行為會導致員工在表面上對企業有著尊重,但在心中依然堅持著自己的文化信仰。所以企業在進行文化融合時,要找到特定的切入點,適當的進行改造,才能夠贏得原有文化的認同,使得企業多元化員工能夠和諧相處。
文化融合的目的時為了讓不同文化群體能夠形成相同的文化意識,以企業的戰略目標與經營策略為核心,擁有共同的價值取向,提升員工之間的凝聚力,讓上級與下級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企業在進行文化融合時,首先要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差異,并對不同人群進行培訓,讓多元化的員工能夠對對方文化相互尊重,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發展。
二、文化融合是企業跨文化管理模式與理論的核心
在社會的不斷發展當中,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跨國企業,跨地區運營的企業如何成為自己的核心動力,取決于企業跨文化管理能力。根據筆者調查,目前我國跨國企業在跨文化管理中的文化融合模式主要分為兩種,我們分別進行分析。
1、共同文化管理模式
部分企業在進行跨文化管理時,會通過共同文化管理方式對企業中不同國籍員工進行管理,給不同員工樹立一個相同的目標,促進員工的相處和諧,也能夠讓員工將公司利益放在首位,不會因為文化差異而在合作中存在間隙。
共同文化管理模式有著三項基本的要求。首先要因地制宜的進行共同文化管理,對于部分跨國企業來說,要盡快的適應當地的地理環境以及與自身的文化差異。要求企業中的員工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一個新地區的文化,提升員工的適應性。只有因地制宜的適應當地的地域文化,才能夠快速的取得跨文化管理的成功。其次,使用整體管理原則,就是將企業看做一個整體,有著共同的管理文化,在管理文化的要求下,不會區分地域文化差異,不同國籍的員工在企業中要遵守企業管理文化,才能夠使企業運行有序,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發展。最后,在企業中樹立和諧相處原則。能夠接受不同地區的文化,也能夠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不以自身的文化來要求他人遵守,并在企業中進行文化交流,讓不同國籍的員工對自己的文化、才藝進行展示,促進員工之間的和諧相處。并在文化交流會中將企業經營理念與當地的社會發展緊密結合,促進員工的創新能力。
2、整合同化管理模式
整合同化管理模式是在共同文化管理模式上的一個提升,具體指的是跨文化企業能夠主動對企業文化進行整合,將不同地域的差異與文化差異進行同化,促進企業的經濟發展與利益上升。
整合同化管理模也有著三項基本要求,首先,要將理性管理與人性管理進行整合,讓企業在管理過程中既要有公司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原則,但又能夠理解人的感情以及不同價值觀。將理性管理與人性管理相結合,形成新的管理原則,尊重每一位員工之間的國籍差異,也讓公司的管理制度嚴謹科學。其次,要將法制管理與道德約束相結合。不同文化的法律不同,人性對自身的道德約束也不相同,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道德約束能夠大于法制所帶來的影響,所以企業在進行文化融合時,要將法制與道德相結合,通過科學的管理方式,讓員工從心中尊重公司的管理制度。最后,可以將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根據員工不同狀態,給予不同的獎勵,既能夠以物質的獎勵提升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又能夠及時關注到員工的思想動態,讓員工的精神得到滿足。例如不同員工對獎勵的要求不同,一些員工希望得到升值或是加薪,而一些員工則希望能夠有假期,出去旅游等。企業可以根據不同員工的心理特征,了解員工的真實想法,明白在不同文化下對獎勵的要求機制,將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實行同步激勵,提升員工工作積極性,促進企業發展。
三、跨文化管理的創新策略
1、培養企業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超越
終身學習在任何行業來說都是一項重要的理念,在時代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國進入到了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創新的經營理念與經營方式涌出,這對一些老牌企業是一項全新的挑戰。對于跨國企業來說,要不斷適應新的環境,學習先進的管理手法與科學技術。能夠在經營過程中對不同地域的文化、風俗進行深入了解。只有了解到不同文化的差異時,在企業管理中才會有競爭優勢。在談判過程中,也不會因為文化差異導致談判失敗。
在這基礎上,首先要培養企業的終身學習理念,能夠真實的看到企業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改進策略,并虛心的像有才能的人學習。只有不斷的超越自我,才能夠在時代發生變化時迅速的做出正確的判斷,讓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綻放光彩。
2、培養企業創新理念,把握市場先機
創新是時代發展的靈魂,對于跨國企業來說,只有不斷對未知進行探索,對企業進行創新,才能夠在時代的發展中找到自身企業改變的道路,沒有企業能夠一成不變,一些不愿意創新的企業最終都一步步的衰退,著名的一些例子:IBM,諾基亞等跨國企業,因為不愿意改變自身的經營策略,跟不上創新,使得企業在時代的發展中逐漸被淘汰。過往一些鮮明的例子告訴我們,創新贏得未來,所以在企業中要不斷改變自身傳統的經營思想,培養員工的創新能力,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本文主要分析跨國企業在文化管理中的挑戰,并提出文化融合才能夠促進企業跨文化管理,并對跨文化管理的創新策略提出自身的看法。讓跨國企業能夠重視文化融合,并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創新,把握市場先機,讓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當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