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歷史遺跡的營建有其獨特的理念和方法,其中蘊含了深厚的哲學思想及地域文化理念,國內外都十分重視保護歷史遺跡建筑及其景觀文化,頒布了大量的條例及規定。
【關鍵字】:歷史遺跡;蔚州古城;景觀格局;建筑
【引言】:信息、交通、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促成了全球經濟文化方面的世界性日益增強,“既是人類一大進步,又起了某種微妙的破壞作用,它不僅破壞了傳統的文化,而且正對創造了過去偉大文明的文化資源起著銷蝕作用。”保護歷史遺跡勢在必行。歷史文化名城,代表著一方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歷史遺跡的保護與發展是文化與經濟的有機結合,是歷史脈絡的世代延續。
1、古城概況
蔚縣古稱“蔚州”又稱蘿川,曾為“燕云十六州”之一,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東臨京津,南接保定,西倚大同,北枕張家口,現在所說的蔚州古城具體是指蔚縣縣城老城區,是河北省的歷史文化名城。
2、蔚州古城資源與價值分析
蔚州古城是河北省的歷史文化名城,占據著重要的地理位置,它蘊含著大量的歷史文化遺產和豐富的內涵。城市的歷史文化特色已然成為一種可以被持續利用的資源,既體現了城市的形象,促進城市經濟、文化發展,也符合現代人的精神需求,因此成為了城市現代化建設需要重點考慮和規劃的部分。蔚州古城的歷史文化資源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
2.1物質文化資源
蔚州從代王城發展到今天的蔚州古城,已經有1400多年的歷史, 北面是地位最高的玉皇閣,現存的城墻只有西、北兩段,總長約2200米,城樓也只剩下了南邊的萬山樓和北邊的玉皇閣兩座,蔚州城內的歷史遺跡除了玉皇閣、南安寺塔、萬山樓之外還有眾多的廟宇樓閣以及民居建筑,光緒版的蔚州城池圖廟宇共15座;民國時期的《蔚州城街巷形勢詳圖》中廟宇樓閣增加了很多,共計35座。
2.2非物質文化資源
蔚州古城不僅物質文化豐富多彩,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更是造就了蔚縣深厚的文化底蘊,流傳下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豐富的民間文化、工藝、小吃印證了蔚州古城的歷史沉淀。
3、蔚州古城的傳承與保護
3.1歷史遺跡傳承與保護的內容
歷史遺跡的傳承與保護主要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對于歷史遺跡主體的保護,第二歷史遺跡周邊環境的保護。目前為止對于歷史遺跡的保護研究還是僅僅局限于歷史遺址主體的保護,對于其周邊環境的保護相對滯后。19世紀頒布的《威尼斯憲章》以及2005年頒布的《關于歷史建筑古遺址和歷史地區周邊環境保護的西安宣言》都強調了遺跡環境對遺跡對象保護的重要性及保護遺跡環境的重大意義。
3.2歷史遺跡傳承與保護的原則
3.2.1整體性原則
歷史遺跡保護與傳承的整體性包括歷史遺跡本身、其周邊一定的空間范圍以及歷史遺跡所存在的城市。歷史遺跡的構建一定從宏觀角度出發,對于空間場所的限定一般以遺跡周邊形成院落或有一定次序性的程序,其限定的空間對于歷史遺跡帶給人的直觀感受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歷史遺跡最重要的宏觀性就是空間層面的宏觀性。同時,在歷史遺跡的傳承與保護過程中,我們必須要處理好社會、經濟、文化與歷史遺跡之間的關系,同時將這些要素進行整合以促進歷史遺跡的發展。
歷史遺跡的傳承與保護面臨錯綜復雜的問題,我們必須以宏觀的眼光來處理歷史遺跡與這些問題的矛盾,宏觀的調控他們之間的關系,如此才能將歷史遺跡的傳統魅力在現代社會綻放光彩。
3.2.2客觀性原則
歷史客觀存在即原始的、非復制的,即歷史遺跡的原真性,“關于原真性的奈良會議”是國際上專家針對文化遺產原真性的研究,并對其進行了擴充。歷史遺跡的傳承與保護同樣要遵循這一原則。
蔚州古城傳承與保護的客觀性包括傳統景觀文化的客觀性、景觀材料的客觀性、本土文化的客觀性。歷史遺跡的傳承與保護不僅僅是歷史遺跡本身而言,它是建立在本土的風俗文化、精神信仰之中的,它是這種地域傳統文化以及精神寄托的載體,因此歷史遺跡的傳承與保護需要有其自身的文化色彩。
3.2.3文化傳承性原則
歷史遺跡環境景觀分為原生環境未被破壞和被破壞兩種類型,歷史遺跡極其周圍環境會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的積累時代信息,保存完好的歷史遺跡經過時間的變遷會積累大量的歷史信息,我們在進行歷史遺跡傳承與保護過程當中應該對這些歷史信息采取尊重保護的態度,并且對原始信息以及后來人工的手段加以區分,從而使得后人可以明確歷史遺跡所表達的歷史信息,解讀歷史遺跡的精神與歷史文化,從而來重現歷史遺跡景觀環境,使現代人通過景觀環境來解讀歷史遺跡的內涵。
3.2.4藝術審美原則
藝術審美原則是指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無限的情感意境的原則。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包含藝術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哪種形式,都十分注重美學的研究,美學是涵蓋了人們內心關于美的認知與意境的表達,時間、地點、場景、心境等任何一種因素發生變化都會引起美的表達的變化,美具有一種無限的力量,因此,在歷史遺跡傳承與保護的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藝術性原則。
3.3歷史遺跡傳承與保護的建議
蔚州古城歷史遺留了大量的歷史遺跡,因此如何發展復興歷史遺跡是當代蔚州的主要問題,蔚州城內散落的各個古跡如何將它們聯系起來打造成為一個整體的文化生態網格是蔚州歷史文化名城構建的唯一出路,目前蔚州古城采取的“有機保護”、“一城、兩山、三堡、四區、五朵金花、六大服務體系”針對蔚州古城自身問題,站在整個古城的角度進行經濟、政治、文化、歷史遺跡的一體式發展,相互促進、相互依托。
4、結語
蔚州古城的保護與發展是文化與經濟的有機結合,做好這項工作需統籌協調,形成合力。文化資源的利用切忌目光短淺,只顧眼前有限的經濟利益,而忽略了長遠的根本利益和影響,或者盲目無限地開發和利用。
只有認真保護不可再生的民族資源,合理消費,把損耗降到最低限度,歷史的脈絡方能世代延續。只有在強調物質環境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同時,在精神品質上追尋地域文化的歷史沉淀,才能真正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平.鄂西傳統民居聚落影響因素分析[D].華中農業大學.2008
[2]楊佳音.河北省蔚縣歷史文化村鎮建筑文化特色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2012
作者簡介:余全紅(1992.12-);性別:女;籍貫:河北省張家口市;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歷: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風景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