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雨
摘 要:樂隊指揮是樂隊的組織者,也是樂隊的領導者。樂隊指揮的能力不但會影響到樂隊整體演出的質量,甚至會影響樂隊的長期建設。同時他也是樂隊的靈魂所在,樂隊指揮是激發樂隊成員音樂演奏潛能的重要人物,他擁有著控制樂曲呈現速度與演出效果的無限權力。
關鍵詞:樂隊;指揮;發展
樂隊指揮在各個時期有著不同發展以及變化,本文將對比出樂隊指揮的演變歷史,以及樂隊指揮應用中的意義和作用,并對指揮者在結合時代特性時自身應具備的素質以及自身能力進行探討,使讀者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樂隊指揮這一職業,并大膽設想樂隊指揮未來的發展前景。
1 樂隊指揮的產生于作用
說起樂隊指揮,人們自然會想起那站在樂隊方陣前手持指揮棒盡情揮舞的指揮大師們。其實管弦樂隊最初是沒有專職指揮的,最早的指揮則是出現在祭祀舞蹈中的領頭歌手,在當時,領頭歌手需要在歌手們指示旋律,所以便開始在空中“劃線”,這也就是指揮的雛形。起地作用就是向歌手們指出旋律的高低音。這種指揮法,被稱為“手勢術”。但是由于這樣的“手勢語”極其不方便,因此線譜油然而生。
而到了希臘時代的指揮便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行為,人們開始用自己的肢體開始指揮,有用腳的、用手的以及還有人在風琴旁邊敲打鐵板指揮的。在1890年之后,一些歌劇的指揮用一根木棒敲擊鋼琴和桌子,一下一下的,類似于現在的節拍器一般。直至1820年,德國作曲家施波爾首次手持指揮棒向觀眾們致意,這也就是指揮史上第一根指揮棒。至此之后,門德爾松等著名的音樂家紛紛開始推崇指揮這個形式,從而樂隊指揮由此誕生。
樂隊指揮在整個樂隊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不僅是樂隊的指揮者,也是樂隊演奏中的協調人。樂隊指揮在樂隊的演奏過程中,通過指揮控制演奏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演奏的速度以及各種樂器的統一,能夠讓音樂作品完美地呈現在觀眾面前。樂隊指揮的具體工作是總譜的準備、排練準備以及進行階段排練。一個實力強大的樂隊指揮,可以讓樂隊的整體水平提升,同時樂隊指揮能夠賦予作品靈魂,使音樂作品的藝術價值得以呈現。
2 樂隊指揮手法及對作品的二度創作
可能每個指揮家在最表面的動作風格都是不同的。有個經典的例子,是比較伯恩斯坦和卡拉揚,伯恩斯坦在樂曲的演奏指揮時,動作幅度很大,能夠很好地用肢體動作來表現激情;卡拉揚則閉著雙眼優雅地做著各種指揮動作。指揮的手勢動作都是隨著作品的旋律而進行的,并不是每個樂句的演奏都需要指揮手勢。另外,指揮還要控制合唱聲部的進入和結束。
指揮給予樂隊的手勢和合唱隊的手勢是不同的。比如說指揮常常會做出打太極拳的動作,表示指揮想讓某一個部分的情緒完全釋放。另外,左手的緩動是為了能夠讓情緒保持,不能停止。
例如,我們在指揮《黃河大合唱》的時候,就可以通過音樂美學來提升我們的指揮技巧。《黃河大合唱》是壯美的表現形式。在音樂中,壯美和優美兩種相對應的美感。那些剛勁有力、粗獷勇猛的音調,所呈現出來的就是壯美。這種音調常被用來表現事物的豪情以及氣概,而優美常以溫柔婉轉來表現。因此我們在指揮的時候,尤其是強弱對比的時候,指揮動作的力度以及肢體上都要呈現出一種陽剛之氣。
3 樂隊指揮者應具備的條件
樂隊指揮者在樂曲演奏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存在價值。正是由于他的關鍵性,一名優秀的指揮家,不僅要掌握大量的音樂知識,還要懂得各種樂器的演奏方法,了解每種不同樂曲所代表的思想感情,能夠對各種樂曲的藝術風格正確地區分。另外還要認真研究每種樂曲的創作背景,以此來分析作曲家所要通過作品表達的內涵,以此來更好地呈現。樂隊指揮還要熟悉掌握每種樂曲中的分句以及不同的力度。在演奏過程中,知道樂曲作品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如何能夠讓整個作品形成一個整體,以及如何將音符轉變為激情。還有就是,樂隊指揮還要必備一定的身體協調能力,能夠用肢體語言來表現作品的高亢激昂,或者是平和婉轉,并以此來串聯整個樂隊。不僅是在演奏過程中,在排練過程中樂隊指揮依然擁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在排練時,樂隊指揮還應該和樂手們建立起良好的關系,能夠在作品理解上達成一致。然后通過自己風趣幽默的指揮,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呈現出最好的表演狀態,在登臺以后還要用自己的氣質和魅力來感染觀眾。
從起初的沒有指揮這個角色開始,到慢慢發展成為樂隊的核心靈魂人物,對于樂隊指揮而言其地位是日益上升的,但是隨著時代在進步對于一些樂隊指揮而言其專業素質的要求,則更為嚴格,因此想成為一個優秀合格的指揮家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3.1 規范良好的指揮動作
指揮藝術和其他的表演藝術一樣,不僅給人以美好的聽覺享受,同時還要給人以視覺形象的美感享受,因此指揮在舞臺上的一舉一動,除了要給樂隊演奏員強烈的藝術感染以帶動演奏外,還要注意塑造美好的視覺形象。有的指揮在舞臺上過分晃動身體,做一些多余的夸張動作,更甚者搞得滑稽可笑,好像一名小丑,給聽眾留下了不良的視覺形象,破壞了藝術效果。因此要成優秀的樂隊指揮,便應當注意自己在舞臺上有良好的姿勢,恰如其分的動作、優美的表現手段,使指揮的音樂效果和視覺形象協調統一,形成完美的整體。
3.2 不斷訓練自己的聽音能力
通音樂是一種重要的藝術體現形式。它是一種聽覺藝術,人們可以通過聽覺器官來感受音樂作品的魅力和意境,當然指揮家的聽覺能力能夠直接地對作品進行影響。指揮者只有具備優秀的聽覺能力,才能夠了解所要演奏作品的總譜。通過內心的聽覺還能夠對樂曲的感情更好地體會。
在演奏過程中,指揮家的聽覺能力依然非常的重要。指揮者要通過聽覺來掌握每個音樂表現形式的變化,以及控制作品的速度和情緒變化。
3.3 培養嫻熟的讀譜能力
在19世紀,門德爾松在指揮樂隊演出的時候,把總譜背下來是基本要求,而總譜是作曲家們運用各種作曲技巧來表達音樂情感的工具,也是進行演奏指揮工作的重要依據。指揮者在樂曲排練之初,應該對總譜進行認真的分析,以此來對每個細節進行把握,更好地指揮樂隊,控制樂曲演奏的節奏變化,讓整個樂隊演奏形成統一。
4 結語
隨從起初的沒有指揮這個角色開始,到慢慢發展成為樂隊的核心靈魂人物,對于樂隊指揮而言其地位是日益上升的,但是對于樂隊指揮的要求也是越來越嚴格。
我們在音樂會中所欣賞到的音樂,是由樂隊指揮和樂手們的相互配合得以呈現的。而要想成為一位成功的樂隊指揮,不僅要掌握多個方面的知識。同時還要富有極高藝術修養。并且通過不斷的學習和訓練才能達到這一目的。因此,樂隊指揮不僅是音樂作品的指揮人,同時也是藝術的傳播者。
參考文獻:
[1] 王永生.樂隊指揮應具備的能力及培養[J].音樂生活,2008(7):34-35.
[2] 劉增輝.論樂隊指揮[J].寧波大學學報,2002,15(4):50-53.
[3] 杜曉山.學生樂隊指揮應具備的素質[J].成才之路,2008.
[4] 陳貽鑫.培養樂隊指揮的幾個問題[J].人民音樂,1987.
[5] 仇明德.樂隊的排練與指揮[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