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瀾鑫
摘 要:在藝術不斷發展的進程里,素描以不同的形態呈現。從素描的單一到探討素描多樣性的表現,因時空、審美觀與藝術技巧發展的演變,讓素描的表現形態有著多元化的發展。
關鍵詞:多元;素描;表現
0 前言
徐冰講座的時候在講自己在喻紅之前有張大衛的素描是最有名的,并留在中央美院做范本。學生就問他:“后來的當代藝術與前面的寫實傳統訓練之間是否存在著矛盾,它們之間有沒有聯系呢?”徐冰認為它們之間是非常有關系的。因為通過了這種扎實、嚴謹的訓練,讓他找到了藝術中精準的表達與高品質的質量。所以這就是他后來做藝術很成功的基礎。正是因為他經過科班的這些嚴謹的訓練以后,他不會馬馬虎虎、隨隨便便處理任何的作品。他總是能找到一種最佳的狀態與最認真的切入點。所以,素描的訓練是造型藝術的基礎。有些老師認為這樣的教學過于落后,他們認為已經21世紀了,許多都已經采用攝影與電腦處理為主了,還畫大衛這樣的肖像畫不是已經很落伍了嗎?是否真是這樣的?
素描基本功本沒有錯。問題在于,如何告別僵化的單一的素描理解?還原多元靈動的素描本意。徐冰曾說:“一直以來,我們對藝術基礎的認識是偏執的,重視繪畫基礎,而不重視思維能力的基礎,不考慮作為需要面對未來的藝術家所應具備的條件,大量的時間用在適合古代畫家的素描訓練上?!?/p>
如今在國內,人們似乎已經把“素描”的概念和“大衛”“伏爾泰”“凱旋門”或寫實頭像等同起來。這不僅僅因為多年來,此類的素描是美術藝考生們高考的必考科目,更因為20世紀50年代后,中國的國情選擇了“蘇式”素描教學體系和徐悲鴻的寫實藝術,使得此類素描在國內成為主流,甚至是“唯一”。如何找回素描的藝術靈性,鼓勵素描的多元化發展,將素描與創作緊密聯系呢?
1 素描的概述
靳尚誼先生說過:“素描解決的是水平問題,而不是風格問題?!绞鞘裁??是從事任何領域者都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一種穿透、容納、消化各類藝術現象的能力以及執行的能力?!彼孛璨皇亲屇銓W會畫像一個東西,而是通過這種訓練,讓你從一個粗糙的人變為一個精致的人,一個訓練有素、懂得工作方法的人,懂得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中明察秋毫的人。因此,素描絕不是可有可無的。
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造型能力的培養不是指對客觀物象的被動描述,而是培養對事物的主動把握和對自然生活的敏銳感受力?;A是不會過時的,達·芬奇、米開朗琪羅等大師是不會過時的。我們現在可能是對于應試教育反感。因為是對于蘇聯的契思恰可夫教學體系那種機械的、長期作業的一種反感而推翻有利于我們的。無論怎么變化,文藝復興時期那些大師的高度是永恒的。陳丹青說過他不畫素描也照樣能畫油畫,但陳丹青的速寫是非常棒的,這就是他的基礎。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畫的素描也就大概在A4紙大小的速寫本上畫,并沒有畫那種長期的、整開的素描。例如,米開朗琪羅的小素描是真正有研究的,米開朗琪羅解剖了無數具尸體才對人體有庖丁解牛般熟悉的認識,這就是大師是無法超越的永恒的經典。所以,時代再怎么發展,只要是架上繪畫,我們都應該學習這些經典的。
2 如何表現素描
畫家掌握素描的本領首先是為了認識客觀物像和刻畫客觀物像,這是畫家在初級階段要達到“刻畫”的目標。所以歷來畫家們都認為素描是藝術的基礎,是繪畫的生命根源。藝術家們在素描中進行語言嘗試和造型訓練,最終都落實在了他們的藝術創作中。素描不僅僅是一種繪畫的技術手段,更是一種思維方式。
2.1 觀察方法
縱觀世界美術史其實就是一部“怎樣觀察”的歷史。養成一個良好的、科學的觀察方法,對于每一人來說都是十分必要的。怎樣的觀察,則直接導致某一風格或流派的形成,導致東方與西方、古人與今人的“看法”不同。故此觀察的方式很重要,這也是素描訓練中首先碰到的課題。
2.2 空間問題
這就涉及東西方觀念的不同,也就是現實的空間與抽象的空間這兩個命題。這就不僅僅要懂得透視、物與物的關系等法則,更要體會空間的抽象概念,這其中包括造型、色彩、構成等內容。
2.3 對形的認識
在復雜多變的客觀物象中,要善于概括、歸納、提煉最基本的形式因素。無論是自然形還是人造形,都是由基本形所構成。通過運用簡單的基本形,來展現物體的結構關系。
2.4 畫面語言
這其中包含有材料語言、黑白灰構成、面積對比、個性化表達、社會文化因素等等。語言符號的形成,是一個人藝術完善的標志。之所在科技化發達的今天,仍然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正是由于它反映了人的本性。藝術形式單一,人的生活內容也單一;藝術風格多樣,人的生活內容必然豐富多彩,二者是統一的。
在學習中,要倡導個人的語言表達的訓練。從一點一滴的知識點,擴大到生活、文化、時代背景的高度來深入思考。從而完成由“再現的藝術”過渡到“自由表現的藝術”這一認知過程。
3 西方素描表現的方式
在西方20 世紀現代畫壇里,諸流派蜂擁而起,素描也呈現出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百花齊放、多元共存對局面。20世紀處同時出現的野獸派和表現派,以強烈扭曲夸張的造型和狂野奔放的色彩,最先吹響了現代藝術的號角。野獸派的創始人馬蒂斯,不僅以善于運用色彩而超群出眾,在素描肖像領域的探索和突破同樣成就非凡。
馬蒂斯說“畫素描就是要清楚地體現某種觀念,素描就是思想的精準形式。通過素描,畫家的情感和靈魂毫無困難地走進觀者的精神。一件沒有素描功底的作品,就是一座沒有骨架的房屋。”馬蒂斯的素描多是用線條來表現的,看似很隨意很簡單的幾條線,其實并不簡單,用的線條越少,就越是要求線條的準確性,只有及其精準的下筆,才能寥寥幾筆就畫了出來。他以最簡練的方法來表現自己——他把他的線描作品作為他情感最直接、最純粹的表達,而簡化的表現手段保證了這一宗旨的實現。
奧地利畫家席勒是表現派畫家,席勒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是素描。他善于用線條略帶夸張地勾勒出人物的體形與結構,完全消除了明暗和光影,席勒筆下的人體都是瘦骨嶙峋的,沒有多余的血肉和曲線,只有突出的脛骨肌肉、扭曲的線條、精煉的造型和帶有棱角的幾何結構。人物痙攣般的造型、恐怖的眼神、夸張的關節、病態的消瘦形體,都揭示了現代人潛意識中某種病態的詭秘與動物性本能的一面。
20世紀最偉大的巨匠畢加索,受塞尚的造型理論啟發,和勃拉克一起創立了立體主義。他們從解構形體出發,然后武斷地重新組織這些成分,以創造一種能夠獨立存在的“繪畫的實體”的作品。畢加索崇尚立體主義,他的抽象畫主觀表現出的太陽光是螺旋狀照射的,不同于客觀世界的光沿直線傳播。立體主義的藝術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形式,形成分離的畫面——以許多組合的碎片型態為藝術家們所要展現的目標。以許多的角度來描寫對象物,將其置于同一個畫面之中,以此來表達對象物最為完整的形象。才華橫溢、聰明絕頂的畢加索把臉作為純粹圖式隨心所欲地變來變去。自此“肖似”這個傳統的肖像畫的基本點被徹底打破。
4 中國素描的現狀
中國的美術教育因蘇聯教育的影響,長期作業的比重占得太大,創造性思維的訓練不夠。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的美術院校的招生考題大多以寫生、默寫靜物或人像為主,一些考前班因此摸準了這一套經久不變的套路,還給出了開門密鑰,形成了一套應試教育的產業鏈。 “基礎”要不要?絕對要。問題是什么才是“基礎”?千篇一律的石膏素描與水粉靜物,是不折不扣的“考試招法”,素描原有的功能喪失殆盡,更與新時代視覺文化嚴重對立。
新世紀以后,中國美術院校的藝術教育也應該要有所改變,如今很多美術院校意識到這個問題,應該讓素描朝著多元化的,創新思路的方向發展。從單一標準的素描體系解放出來,走向更加多元的、個性的、注重感受性、表現性的素描語言方向的拓展??记坝柧毎嗟膽嚱逃乃孛枰仓饾u被打破了。
“用繪畫的方式描繪你想象中未來轉基因魚的形態”“描繪你想象中轉基因魚生物細胞的形態組合”“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完成一件可行性的‘飛天夢幻作品”“制造10個驚喜送給父母”,這就是中央美術學院這兩年的考試題目。轉基因細胞與魚為何是一道很棒的題。簡而言之,它即給了寫生繪畫的空間,又要結合當前的熱門話題給學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間。這才是一個真正新時代藝術人應該做的事。這些思辨性極強的考題恰是我們藝術教育必須要深入探索的(下轉第頁)(上接第頁)人才培養模式及方法。從考題反應為了不讓應試教育套路化這種來形成固化的標準,素描語言訓練方面應該創新思維,把藝術的基礎教育從功夫型的訓練轉向為思維創造的訓練,讓藝術更加接近藝術的本體。
5 結語
新的探索改變著舊的眼光,新的眼光改變著舊的領悟方式。人們對藝術的需要一天天發生著變化。世界每天都充滿著新的光彩,人們從一天天成為傳統的過去中走出來,藝術品新的姿態中人們心中展現了一個閃爍不定的新世界。
參考文獻:
[1] 孫建平,康泓.大師的手稿[M].河北:河北美術出版社,2011.
[2] 吳憲生.素描教學新論[M].安徽:安徽美術出版社,1991.
[3] 易英.西方20世紀美術[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