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濤
摘 要: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創新設計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人類邁進科學和藝術雙重領域源于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創意正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主觀能力的體現。公共藝術是集纖維實用性與藝術審美性于一體的藝術形式。本文從城市建筑設計、城市環境、城市文化等方面來對公共藝術設計進行分析與研究,打破傳統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束縛,力求豐富和拓展公共藝術在當代文化創意產業中的意義與藝術價值。
關鍵詞:公共藝術;城市建筑;環境建設;協調與同步
1 公共藝術簡述
公共藝術是現代城市設計的重要語言及要素之一,城市設計是公共藝術的依托。城市公共藝術設計與城市建筑設計學有著共同的出發點和目標,作為城市規劃的補充。對城市公共藝術進行研究、規劃和設計在出發點和目的性上與城市設計有著高度一致性。城市公共藝術的研究應該發展為一個相對完整和系統的體系,貫穿于城市設計研究和設計中,使城市公共藝術既具有在總體規劃設計原則下的系統性和連續性,又能充分展現出多局部的獨特個性。
公共藝術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可以結合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導入城市整體形象的營造,利用整體性設計,使公共藝術介入城市公共空間與環境建設,使其傳承城市的歷史與文化,協同塑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活動空間。但是,隨著現代科學與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分工與學科建設越來越細,各專業與學科間的割裂狀態越來越明顯,造成城市公共空間的建設各自為政而失去整體的協調與合作,從而影響了城市整體的公共空間環境品質與城市形象。城市中的公共藝術由于缺乏系統的規劃與設計,加之與其背景環境關系的不協調,造成城市公共空間環境品質的下降與資源的浪費。
2 公共藝術與城市建筑設計的協調與同步
公共藝術不僅僅滿足于建筑設施的實用價值,而更多注重審美和各種設施在空間使用上的整體需求。人們猛然發現藝術與我們的生活環境密不可分。于是,公共藝術以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出現在城市的公共空間。如建筑的墻體、建筑的屋頂、建筑室內外的公共空間都是設置公共藝術的主要場所,并且藝術與建筑的關系已不僅僅局限于雕塑與壁畫,裝置、水體、燈光、陶瓷與影視媒體等各種表現媒介相繼出現,表現方式已不僅僅局限于傳統寫實的表現,抽象、裝飾等各種表現形式以出人意料的形式出現在城市公共空間。
2.1 公共藝術與城市建筑環境
藝術與城市公共空間環境的融合,使這種藝術不再僅僅滿足局部空間以及少數上層人士的需求,而是滿足更大空間、更廣泛的城市居民的需求,這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轉變使藝術更具有公共性,更能代表城市居民喜好與精神。現代城市規劃從整體規劃布局到建筑設計,再到人的活動空間的規劃程序,忽略了人性化的活動空間。現代公共藝術規劃與設計在很大的層面上要考慮公共藝術作品與建筑和建筑環境的關系,這種關系包括在相互間的風格和樣式、比例與尺度、文化傳承以及色彩等關系上。
現代公共藝術作品所呈現的藝術形式已逐漸更新,無論公共藝術作品是對城市歷史與文化的見證與記錄,還是對名人偉業的禮贊,這類紀念性的公共藝術作品,已不僅僅局限于傳統寫實雕像嚴肅而沉重的紀念碑和墓碑形式,肅穆地立在廣場的中央,四周用鐵鏈維護而避免觀眾貼近,而是讓公共藝術作品與人之間產生一種互動關系,其創作的目的是要延續與加深社會各階層對歷史的記憶和對偉人精神的緬懷。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公共藝術作品在創作的理念與材料的使用上的不斷更新,科學與技術觀念也介入到了公共藝術創作領域,更多公共藝術形式不斷出現在城市公共空間。如何讓這些公共藝術作品融入建筑以及建筑空間環境,使公共藝術作品與周圍建筑環境共同營造宜人公共空間環境,成為藝術家、規劃師以及景觀設計師首要考慮的問題。
2.2 城市建筑墻體上的公共藝術
建筑墻體上的藝術可以說和建筑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建筑上的壁畫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人類史前時代。現代藝術家仍然運用建筑墻體這一媒介美化與裝飾居民的居住環境,并用墻體藝術形式為人們的生活環境帶來詩意與色彩。雖說現代建筑大多以簡約示人,許多現代建筑看似不再需要雕塑與壁畫,但現代建筑高大冰冷的外墻以及大型室內公共空間,墻體藝術仍然以不可替代的角色出現在建筑墻體上,只不過表現形式更加多元化。現代墻體藝術具有以下功能:一是裝飾與點綴缺乏變化且平淡無奇的建筑外墻;二是為擁擠與乏味的城市空間帶來不同的景觀與視覺感受,進而在社會與文化層面引起反響。
墻體上的藝術往往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常常運用一些讓人產生空間錯覺的虛擬透視圖、敘事性的繪畫以及半浮雕等形式表現當地歷史文化與生活情趣。如位于巴黎瑪黑區的一幅壁畫,80年代法國自由派藝術家Combas在沒有畫框限制的大墻上,利用豐富的色彩與線條表現奇特人物和景致。整幅作品用帶有一定裝飾性的線條、鮮艷的色彩以及生動的細節刻畫描繪出了富有生命力的畫面,為傳統的歷史街區增添了活力與現代感。
隨著壁畫納入到公共藝術領域,壁畫的創作與設計早已突破了原有的平面與裝飾特點,視覺語言、材料運用以及在體現城市文化內涵上已有較大突破。壁畫作為城市建筑墻體上的公共藝術,在城市公共環境場所,無論它在美化、裝飾建筑環境,還是在和公眾交流以及體現城市文化與精神方面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綜上所述,城市建筑與公共藝術之間一直保持著相互依存的關系,只不過由于不同的時代社會環境的不同,其共生形式不同而已。但無論如何,在城市整個視覺環境中,建筑是體量最大、最廣泛的視覺元素,不管是傳統的雕塑和壁畫還是現代公共藝術,它們的設計與實施都需在城市文化的基礎上和建筑及建筑環境相協調共生。
3 結語
公共藝術整體性設計與以往單體的城市雕塑、壁畫的設計不同,其規劃與設計必須考慮城市文化、城市規劃、城市景觀、城市建筑以及城市色彩環境等多層層面關系,這些層面是城市公共藝術系統規劃與設計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