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強
摘 要:古人將飲茶空間逐漸由室外轉入室內,由自然環境變成人為環境。因此茶空間變成可被人為控制和設計的部分,空間之美也成為影響品茶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黃金分割是一個神秘而實用的美學定律,是公認的一條形式美的法則,它在藝術與社會生活中有著廣泛的運用它在茶空間的設計中作用愈加不容忽視。本文將著重論述黃金分割原理對茶空間的分割布局、茶席的擺放以及茶藝師的表演位置的重要影響。
關鍵詞:黃金分割;法則;茶空間;設計
1 黃金分割的概述
1.1 黃金分割的溯源
黃金分割是一個數學命題、歷史的懸案更是神秘而美麗的數字比例。早在公元前20世紀到前16世紀的史前巨石柱上就記載了關于1︰1.618比例的黃金矩形的運用。另有證據表明黃金分割起源于公元前6世紀,由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及其學派發現的。黃金分割的起源難以考究,但這個看似簡單為人們所熟知的數學比例關系,一度被披上神圣的面紗,捧上了藝術的神壇。中世紀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開普勒(Kepler)指出:“幾何學中有兩件瑰寶,一是畢達哥拉斯定理,一是黃金分割律”,他宣稱黃金分割是造物主賜予自然界傳宗接代的美妙之意。意大利數學家帕喬利將其稱為“神圣比例”。文藝復興的藝術家們如獲至寶的研究,并將神圣的比例運用于藝術作品中,使得該時期的藝術水平達到空前的高度。而在自然界中,黃金分割還存在于人體與動植物的各種比例和成長方式中,如鸚鵡螺的螺旋線與黃金分割正方形的比例驚人的相似,松果和向日葵的螺旋線包含著近似于黃金分割的比例,鮭魚的身體上也存在著黃金分割的關系等等。這些自然生物生長所蘊含的看似巧合的黃金比例或許正是自然之美的密碼。
1.2 黃金分割的理論研究
愛美是人類的天性。對于美麗的事物表現,人類是趨之若鶩的,這是天性使然。對于這種本能的現象,西方的學者是用理性的公式和數字去詮釋它。19世紀后期德國的心理學家古斯塔夫·費希納(Gustav Fechner)研究了人對黃金分割矩形具有的特殊美學屬性產生的心理反應。經過實驗發現,普通矩形的邊長比例近似于黃金分割率,即1︰1.618,這樣的矩形為大部分人所青睞。事實上,黃金分割自產生起就成為了一條美學定律,并被廣泛運用于音樂、繪畫、平面設計甚至在空間設計中,并推動和指導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
2 茶空間與黃金分割
2.1 茶空間概述
茶空間設計廣義上來說是包括對飲茶的空間內諸多事物的設計與規劃,通過創造好的飲茶氛圍和意境,以達到較好的品茗感受,即茶“境”。茶空間是在茶器和茶席的基礎上形成的。器之美追求物之層面對于美的追求,席之美建立于器與席之間的組合關系。而境卻更傾向于精神層次的訴求,它囊括了自然景物(人造景物)、器物、席、參與人員等諸多要素。這也許就是宋時文人雅士喜愛在風景秀美之處擺上茶席,三五好友或潑墨,或撫琴,或焚香,或品茗,享受自然風光的同時感受心境的升華。在整個過程中,人們為達到美的體驗,最大限度的美化器與席,本能的改造下,使其與黃金分割比相契合。時至明清時期,茶人更重品茗雅趣,講究情景交融,對環境的追求也不僅限于自然美景了,更向往“涼臺靜室,明窗曲幾,僧寮道院,松風竹月”的幽靜之處。為此,文人雅士甚至自己建筑茶室,以供閑時雅聚,細品佳茗。此外,文人雅士們還將名人字畫掛于茶室,賞玩之物置于架臺,插花于室而借窗外之景,這些都構成了欣賞品鑒的因素,為品茶的茶境的組成部分。這些元素沿襲至今,是現代茶室及茶空間設計的前身。現代茶境在尊重傳統的同時,更注重審美。因此,黃金分割比率也應用于茶境空間設計中。
2.2 茶空間設計與黃金分割關系
在現代建筑和室內空間設計中,黃金分割比在潛移默化中運用其中。現代建筑中,追求簡約的設計理念,許多建筑設計師和室內設計師都在一面將建筑和室內空間簡約到極致的同時,也將各種比例體系的方法發揮到了極致。密斯凡德羅設計的伊利諾伊理工大學的禮拜堂就是黃金分割的典范。此建筑的正面以黃金分割(1︰1.618)設計的,并整齊的分割成5個黃金分割矩形。而該建筑的室內設計同樣也運用了黃金分割比。從頂視圖看,就是一個完美的黃金分割矩形,并用黃金分割劃分室內空間區域。
以此為借鑒,茶空間的設計也可以用黃金分割比例,將茶空間設計的素雅且極具美感。現代設計風格的茶空間以其簡約而空靈的建筑美給茶人以更多的茶境空間。以此類空間為例,吊頂高度和墻面長度可呈黃金分割矩形或無理分數比例動態矩形。這樣的茶境空間簡單素雅,為許多臺灣及日本的茶室所青睞,給人“至簡”之美。從設計心理學角度來分析,簡單而理性的茶空間設計能讓品茶者不被空間內雜亂的事物干擾,更有助收斂思緒,而將注意力集中于安靜的品茶。如臺灣著名的茶境空間食養山房,在設計中,處處流露出黃金分割比例的魅力。例如食養山房的這個處于路上,類似于隔斷的小茶寮,簡潔大方,接近黃金分割的比例,茶桌正好作為黃金分割的截斷處。(如圖1、圖2)
茶空間的分割布局也非常重要。如果茶室空間不大,茶席和茶桌面積與茶空間的大小比例可以呈黃金分割比例,即S大面積:S全面積=S小面積:S大面積=-1︰2。如果茶室空間較大,為了避免茶空間過于空曠冷清,可以根據功能需要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區域,如展示休息區,品茗區等。根據客人的多少,合理規劃展示區與品茗區的空間大小。如食養山房的茶室設計,將茶室用玻璃及臺階將大空間隔斷為兩個空間,一間作為茶室,一間作為參觀展示區。(如圖3、圖4、圖5)當然,如果空間足夠,也可根據需要按照黃金分割的比例再分割出大小不同的幾間茶室。這樣的空間不僅有比例之美,更有大小節奏之美。
茶桌、茶席等的擺放也要考究,可以對稱擺放,即放置于房間中軸處,雖然這種空間設計適合對稱的空間格局,但會略顯單調和壓抑,因此,用黃金分割比例規劃茶空間的設計不失為一個好的設計思路。將茶席擺放于中間略偏一些的位置,這讓參與者感到放松和平靜,更為有助于關注品賞,而非拘謹于空間中。(如圖)同時,茶席的位置居上,讓茶藝表演者背墻而坐,心理上更有安全感,表演時能更為放松。品茶者人數較多,因此處于茶席下方面積較大區域,不會擁擠,更能放松品賞。例如食養山房茶室內的設計獨具匠心,茶室的背景墻近似黃金分割矩形,黃金分割的中心處是一幅字畫。(如圖6、圖7)
其實,在茶空間設計中,還有許多可以在設計時利用黃金分割原理的細節。如墻面與窗戶的大小,以及開窗的位置及數量,也可以用黃金分割的法則仔細考量。
2.3 茶人與茶空間的黃金分割關系
人們發現,在舞臺表演中,演員如果站在舞臺的黃金分割點處,會讓臺下的觀眾感覺勻稱,而且聲音的傳播效果也是最佳的。茶藝表演和舞臺表演本質相同,因此,在茶藝表演時,表演者最好于茶桌的黃金分割點處。如果表演的空間較大,比如大型的舞臺,那么茶桌最好至于舞臺的黃金分割點處,表演中可坐于茶桌中間。這樣在給觀眾介紹茶品及茶文化等內容時能夠更清晰,也給觀眾和諧的視覺感受。更重要的是,當表演者處于黃金分割點表演時,能夠將觀眾的注意力吸引至自己的操作上,更能突出茶的內容。如圖茶藝師處于字畫與玻璃窗的黃金分割點處,茶具處于黃金分割點附近,這樣使得觀眾的焦點聚焦于茶和茶具上。(如圖8)
3 黃金分割在茶席設計中的靈活運用
茶器、茶席也是茶空間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茶席的設計中將這三個部分與黃金分割比率巧妙組合,形成美的和諧統一。三者協調配合,而達到飲茶時的最佳意境和茶文化的視覺審美。值得補充的是,黃金分割的重要性需要理性看待。第一,黃金分割的運用并不是茶空間設計的唯一方式和標準,一些茶空間設計并非完全按照黃金分割的比例,但依然是優秀的設計。第二,黃金分割在茶空間設計中并非一家之言,其設計因素還包括了色彩理論;點、線、面的構成理論;人體工程學理論等等,這些理論共同構筑了茶空間設計的理論思想,既不可單獨強調黃金分割的重要性,將黃金分割的作用及重要性無限夸大。更需認真對待它與其他理論的關系,如茶空間設計中色彩搭配中的黃金分割比,主色調所占面積與二三級色調所占面積的比可以根據黃金分割比例設定(即S大面積:S全面積=S小面積:S大面積=-1︰2)。如人體工程學在茶空間設計中的運用也非常廣泛,例如茶席的設置應該方便取物,因此,在考慮到黃金分割位置時,還要考慮取水更方便,距離窗更近的地方。這需要將人體工程學與黃金分割比例結合起來研究。第三,黃金分割的形式很多,有諸如橢圓黃金分割,三角形的黃金分割,各種有理和無理的黃金分割矩形,它們有時以形狀出現,有時以比例出現,有時以數列出現,合理及靈活的運用才是茶空間設計的關鍵。
4 結語
黃金分割也具有局限性,無法解釋和分析所有的茶空間設計,因此在設計中不可死板的遵守這一規律。但是,通過研究黃金分割與茶空間設計之間的關系,可以讓設計師在茶空間的設計中有的放矢,通過黃金分割的創造美的理論為基礎,讓茶空間更符合人們的審美需求,從而在營造良好的飲茶氛圍。
參考文獻:
[1] 李玉杰.茶器、茶席、茶境的現代設計美學構建[D].南京林業大學,2015.
[2] 劉明華.說說茶道插花[J].中國花卉盆景,2013(01):28-29.
[3] 金伯利·伊拉姆.設計幾何學:關于比例與構成的研究[M].李樂山,譯.知識產權出版社,2003.
[4] 符君健.面積黃金分割——黃金分割的擴展[J].南都學壇(自然科學版),199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