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燕
(桂林市恭城縣人民醫院,廣西 桂林 542500)
?內科護理?
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糖尿病足疼痛護理中的效果觀察
黃海燕
(桂林市恭城縣人民醫院,廣西 桂林 542500)
目的觀察心理護理干預應用在糖尿病足疼痛患者的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足的患者40例作為實驗對象。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各20例。試驗組護理時予以心理護理干預,對照組則予以常規的護理方法。比較兩組的護理結果。結果比較組間治療前后患者的疼痛評分,試驗組明顯比對照組疼痛緩解狀況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實施護理后將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療效進行對比,試驗組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臨床對糖尿病足進行化療時,予以心理護理干預,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各項生命質量,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效果好,值得推廣。
糖尿病足;心理護理;干預;療效
糖尿病足為一種十分嚴重的糖尿病的并發癥,若是早期干預醫治不及時會出現病情的惡化從而使患者出現肢殘甚至是死亡,有研究表明,發生糖尿病足主要原因是糖尿病導致運動神經以及外周血管病變,故導致局部壞死、缺血以及潰瘍,嚴重的時候會合并感染,其主要的表現是足部壞疽以及潰瘍[1]。對糖尿病并發癥進行預防是醫治糖尿病的最是關鍵的步驟,故怎樣有效的對于糖尿病足病人實施有效且合理的護理干預,是緩解病人的痛苦以及病情發展的重點[2]。為了評價心理護理在糖尿病足疼痛患者的臨床效果,我院對其開展了深入探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足的患者40例作為實驗對象。經患者同意和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年齡36~71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組,對患者進行平均分配。共分兩組各20例。試驗組男11例,女9例,年齡35~69歲,平均(53.27±4.31)歲。對照組男12例,女8例,年齡36~71歲,平均(52.06±2.16)歲。所有患者的上述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都予以相同的藥物進行醫治。(1)對照組予以常規的護理措施。(2)試驗組實施心理護理。具體的方法是:心理護理措施:護士要多與患者進行交流以及溝通,對患者的話耐心的傾聽,耐心仔細的解答患者所提問題,從而建立起護士與患者之間和諧的關系;對于處在不同的病情進展階段的患者,因為患者心理特點的不同,護士要具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疏導;囑咐患者要保持情緒穩定,使其了解樂觀健康的心理可以對糖尿病足的復發及病情的加重進行預防,要有一個愉快輕松的心情,堅定地信念,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進行治療。家人的態度:囑咐患者的家屬要對患者進行鼓勵與安慰,理解患者的心情,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讓患者感到溫暖,有戰勝疾病的信心與信念。認知療法:向患者詳細客觀地講解糖尿病足的有關的知識,例如該病的病因、臨床體征、病程、治療措施和預后情況等。不能為了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視而將病情過分放大,也不能為了避免患者的恐慌從而隱瞞病情。對患者提出的看法與見解耐心聆聽,消除患者的疑問。讓患者準確清楚的認知病情的發生與發展及復發和轉歸,盡最大可能的降低患者恐懼、焦慮及抑郁等心理的問題帶給疾病的負面影響,使患者勇敢面對疾病,堅定信念,克服心理的一切障礙,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
1.3 療效評價
(1)疼痛緩解的標準依據VAS標準0~10分。0分:無痛;<3分:輕微疼痛,可耐受;4~6分:患者可感覺疼痛并且疼痛會影響患者的睡眠,可耐受;7~10分:患者的疼痛供更加的劇烈,影響到其睡眠以及食欲。(2)判定標準根據醫治后的改善作用:①顯效:醫治后,對患者進行臨床檢查之后發現臨床上的癥狀全部都消失;②有效:治療后,對患者進行臨床檢查之后發現臨床上的癥狀有了明顯的減少;③無效:醫治后,對患者進行臨床檢查之后發現臨床上的癥狀沒有消失。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
2.1 比較組間疼痛評分
護理后,比較組間患者在經護理前后的疼痛評分,試驗組護理后的療效比對照組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間治療前后疼痛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間治療前后疼痛評分比較(±s)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20 4.32±1.56 2.56±0.89a對照組 20 4.24±1.32 3.89±1.21
2.2 比較組間療效
治療后,比較組間患者在經治療后的療效,試驗組與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是90.00%、75.00%,試驗組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組間治療療效對比 [n(%)]
疼痛為糖尿病足患者臨床上最突出表現的一種,嚴重的影響患者生活的質量,同時也導致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故對糖尿病足患者的疼痛進行緩解是醫治其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措施[4]。有研究表明,患者心理因素會影響糖尿病足患者病情發展,精神的焦慮、緊張、憤怒、恐懼等因素你能夠影響到內分泌、心血管以及神經等多個系統,會使得患者外周的微循環系統出現收縮,是患者病情加重[5]。醫治糖尿病足的關鍵是加強宣教,重視預防,增強患者自我防范以及監測意識,定期實施足部檢查,嚴格的控制血糖,針對神經病變、感染及血管等實施對癥處理[6]。
本次研究證明,護理后,比較組間患者在經護理后的疼痛評分,試驗組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組間療效,試驗組患者療效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在臨床對糖尿病足患者進行治療時,予以心理護理干預,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各項生命質量,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滿意程度,效果好,值得推廣。
[1] 劉苑清.探討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足再次感染患者傷口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35):5445-5447.
[2] 黃雪潤.不同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足的護理效果比較[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4,14(7):82-83.
[3] 湯萌萌,牟玉芹.66例糖尿病足住院患者的護理干預及效果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5,7(61):236-238.
[4] 陳小娟.糖尿病足患者給予預防性護理干預的效果探討[J].當代醫學,2012,18(13):123-124.
[5] 趙太艷.糖尿病足患者給予預防性護理干預的效果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22):176-177.
[6] 李寶軍,關小宏,朱艷蘭,等.綜合護理干預在1151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5,10(05):454-457.
本文編輯:趙小龍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diabetic foot pain nursing
HUANG Hai-yan
(Guilin City People's Hospital of Gongcheng County, Guangxi Guilin 542500,China)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