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晴
(宣城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安徽 宣城 242000)
個體化護理模式在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的應用效果
朱雪晴
(宣城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安徽 宣城 242000)
目的分析探討個體化護理模式在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5例。兩組患者均采用吸氧、抗感染等基礎治療,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結合個體化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率、呼吸頻率、血氣分析變化。結果兩組患者經治療和護理后,心率、呼吸頻率、血氣分析均有明顯變化,相比對照組患者治療后改善程度,觀察組患者改善程度更為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討論 對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結合個體化護理模式進行護理,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療效和護理效果,療效確切,適合在臨床中應用推廣。
個體化護理模式;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可以預見和治療的呼吸系統疾病,在臨床上也被簡稱為慢阻肺(COPD),是醫學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幫助患者呼吸衰竭及時糾正,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患者病情對生活影響,意義重大[1]。而本文主要就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個體化護理做研究,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應用。將其進行分組對比,旨在分析有效的護理方法,改善患者的病情,具體請見下文。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5例。通過對患者X線檢查、病史病程檢查結合患者肺功能檢查的明確診斷,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標準。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5例。其中觀察組男7例,女8例,年齡49~71歲,平均年齡(55.5±5.5)歲。對照組男8例,女7例,年齡51~73歲,平均年齡(55.5±4.5)歲。對比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一般護理,包括住院指導、用藥監督等,不進行特殊干預。觀察組在實施一般護理的同時,采取護理方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患者住院期間,采用護理方案。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個人檔案,包括患者的病情、肺結核知識、用藥規范、合理飲食、休息、適當運動、心理狀況等。在后期,加強與患者、患者家屬的聯系,及時了解患者在病情、自理能力方面的改變。然后,有針對性的對護理方案進行修改,完善。第二,按照規定,對于出院患者,每隔半個月時間,進行電話回訪,了解患者的恢復情況,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給予解答。同時,讓患者定期到醫院復查,給予強化指導。第三,支氣管癥狀發作嚴重的老年患者,使用擴張支氣管和化痰的藥物,保持呼吸道的通暢,改善患者的通氣功能,使用利尿劑、正性肌力藥、血管擴張藥物,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情況,減少水腫和心臟的負擔。觀察組的護理時間為半年。護理結束后,分別調查兩組患者的生命質量情況與遵從醫囑的情況,然后進行對比。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率、呼吸頻率以及血氣分析變化,并根據變化判定患者治療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取率(%),計量資料以“±s”,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和護理后,兩組患者心率、呼吸頻率以及血氣分析變化情況均有所改善,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顯較優,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率、呼吸頻率以及血氣分析變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早期的表現十分平常,而患有此類疾病的人約有一半以上在早期對病情不太了解,直至患者肺功能降低到50%以上的時候才開始注意,但一旦出現相關的臨床癥狀時,疾病往往已經發展到中晚期,臨床上對其治療十分困難,部分患者有不斷的急性發作,嚴重者會導致呼吸衰竭繼而死亡。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據統計,如果每年內出現兩到三次的急性發作后,其五年內的病死率高達30%~40%。所以,在患者出院后的持續治療和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其病情發展較為慢性,且臨床治療上需結合患者日常護理進行[2]。個體化護理模式針對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理生理特點進行護理,能夠有效的針對患者具體表現調整護理措施,幫助患者恢復。在本文研究結果中顯示經治療和護理后,兩組患者心率、呼吸頻率以及血氣分析變化情況均有所改善,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顯較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個體化護理措施針對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顯著的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對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結合個體化護理模式進行護理,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療效和護理效果,療效確切,適合在臨床中應用推廣。
[1] 鐘 春.個體化護理模式對BiPAP通氣治療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12-14.
[2] 黃曉瓊,向紅霞,馬春秀,等.應用即時通訊技術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延式個體化護理模式的建立與實施[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12):1385-1387.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06.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