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
(鄒城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 濟寧 273500)
狂犬病暴露后的處置及護理體會
王 偉
(鄒城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 濟寧 273500)
目的探討狂犬病后的處置及護理體會。方法選取2016年2月~12月該中心狂犬病暴露患者860例,根據不同護理方案分為研究組與常規組,均為43例。其中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案,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措施,并分析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經過實施優質護理措施,研究組免疫接種期間局部注射反應低于常規組,護理效果更好,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狂犬病暴露后應立即規范進行相應處置,及時進行免疫接種,對其實施優質護理措施,減少局部注射反應,具備臨床意義與價值。
狂犬病;暴露后;處置;護理體會
狂犬病為臨床多發中樞神經系統病毒感染性疾病,多由受到狂犬病動物唾液污染而引起。臨床癥狀主要為怕風、恐水、對光、聲音等刺激敏感,狂犬病發病后病死率較高,且尚無特效療法[1],人們對狂犬病防范意識不夠,導致狂犬病發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狂犬病暴露后應立即處理傷口,并及時接種人狂犬免疫球蛋白及狂犬疫苗,可較好預防狂犬病。加強傷口處理及科學接種疫苗可對防止狂犬病發病、減少醫療糾紛等方面產生積極影響[2]。本次研究選取該院狂犬病暴露患者860例進行對比,取得較為滿意結果,現分析討論。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12月該院狂犬病暴露患者860例,根據不同護理方案分為研究組與常規組,均為43例。常規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7~64歲,平均年齡(42.73±8.62)歲,上肢受傷20例,軀干受傷8例,下肢受傷15例;研究組男27例,女16例,年齡6~62歲,平均年齡(43.68±7.32)歲,上肢受傷19例,軀干受傷10例,下肢受傷14例,兩組在一般數據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采用不同護理方案,常規組進行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措施。由于缺乏狂犬病相關知識,部分患者對狂犬病存在認知錯誤,被咬傷后未積極進行相應處置,甚至不進行疫苗接種。應加強對狂犬病暴露患者的健康教育,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其講解狂犬病相關知識,說明立即進行規范處置及接種疫苗的必要性,幫助積極進行治療。出于對疾病、處理傷口所產生的疼痛感的恐懼,患者易產生緊張、擔憂心理,應做好心理護理,說明狂犬病是能夠預防的,幫助患者消除恐懼心理,耐心進行規范處置。根據患者咬傷嚴重程度對暴露級別進行評估,咬傷后及時徹底處理傷口可有效降低發病率,對于被咬傷、抓傷患者,應及早對受傷部位進行徹底清洗及消毒處理。若此過程中患者疼痛難忍,可進行局部麻醉,在未傷及大血管情況下,盡量不進行縫合及包扎,對于傷口污染嚴重患者,必要時給予抗生素及抗破傷風處理。均嚴格按免疫程序進行全程疫苗接種,適當變換接種部位,充分搖勻疫苗后,緩慢進行注射,以免導致局部注射反應,督促患者按時按量進行全程疫苗接種,保障傷者按程序完成全程接種。免疫接種期間,科學合理飲食,以清淡飲食為主,避免刺激性飲食及免疫抑制劑類藥物,防止對免疫應答造成干擾。
1.3 觀察指標
分析對比兩組護理效果,兩組免疫接種期間均產生局部注射反應,將兩組免疫接種期間產生的注射反應進行分析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對采集數據使用統計學SPSS 13.0進行分析,以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統計學意義。
經過實施優質護理方案,研究組局部注射反應比例顯著低于常規組,研究組護理效果更優,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注射反應對比 [n(%)]
狂犬病為人畜共患性疾病,由狂犬病病毒所引起,主要通過動物咬傷、抓傷造成人體受到感染。狂犬病目前尚未特效治療方法,發病后病死率極高,隨著犬、貓類飼養量的持續增加,人們缺乏狂犬病防范意識,導致狂犬病發病率逐漸上升。規范進行傷口處理并接種狂犬病疫苗為預防狂犬病的重要措施,及時清除傷口處病毒及細菌,并產生中和抗體預防狂犬病的發病,同時做好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飲食指導等相關護理[3],起到較好預防作用。
在被犬類咬傷后,由于缺乏狂犬病相關知識,傷口疼痛難忍,患者易產生焦慮、緊張以及恐懼心理。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說明立即處理傷口及接種疫苗的重要性[4],講解狂犬病相關知識,充分尊重患者,遵循以人為本護理理念,減輕心理負擔,以良好心態積極進行治療,向家屬說明疫苗接種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以便正確應對。此外,對患者傷口嚴重程度進行分級,狂犬病暴露患者應立即對傷口進行清洗消毒,嚴格按操作規范進行各項醫學處置,單獨接種疫苗難以起到保護作用,應配合免疫球蛋白進行接種,可直接中和狂犬病毒,在疫苗形成抗體前可對傷者起到保護作用,效果較好[5]。本文兩組采用不同護理方案,研究組免疫接種注射反應顯著少于常規組(P<0.05)。
說明對狂犬病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措施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對于狂犬病患者應及時進行規范處置,并對其實施優質護理措施,可有效減少免疫接種期間局部注射反應,預防狂犬病,具備臨床意義與價值。
[1] 萬忠衛,向培文.756例兒童暴露者傷口處置及狂犬病疫苗接種的護理體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4):531-533.
[2] 張 敬.狂犬病暴露后的預防處置及護理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5):219-220.
[3] 黃鵬君,曹進梅,零月麗,等.小兒犬傷的傷口處理與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2):163-164.
[4] 李艷華,劉豐茂.狂犬病Ⅲ級暴露預防處置與臨床護理體會[J].內科,2016,11(2):267-268.
[5] 李姍梅.護理干預對預防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不良反應的影響[J].醫藥前沿,2016,6(27):252-253.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 5
B
ISSN.2096-2479.2017.06.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