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寧娟,毛儀娜,郭 群
(兵器工業五二一醫院,陜西 西安 710065)
斷指再植術后局部紅光治療療效分析
鳳寧娟,毛儀娜,郭 群
(兵器工業五二一醫院,陜西 西安 710065)
目的探討局部紅光治療對斷指再植術后患者的療效分析及護理方法。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局部紅光治療斷指再植術后200例共275個斷指,觀察斷指成活率和住院天數,總結在治療過程中的護理經驗。結果經過顯微外科護理+局部紅光治療成活198例273個斷指,平均住院時間15.7天,結論局部紅光治療能有效改善再植指體微循環,減輕局部水腫,促進肉芽組織生長,明顯提高斷指再植的成活率,減輕疼痛,縮短了住院時間,降低了住院費用,對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
斷指再植;紅光;住院時間
斷指再植是手顯微外科一種常見的疾病,傳統方法是行顯微外科手術后給予專科護理,觀察和等待再植指體自行成活。國內研究表明,使用傳統治療方法患者住院時間普遍較長。我科通過紅光照射聯合傳統的治療方法,探討局部紅光治療對斷指再植術后患者的療效分析及護理方法。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斷指再植患者中隨機選取出200例,將200例斷指再植患者進行分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觀察組,治療上給予顯微外科專科護理聯合紅光治療;對照組,治療上僅采用原來的顯微外科護理方法。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采用“抗炎、抗凝、抗痙攣”治療。觀察組男78例,性22例,年齡5~73歲,平均(39.5±15.7)歲;對照組男84例,女16例,年齡17~75歲,平均(42.2±15.8)歲。采用統計學方法處理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我科采用儀器為Carnation-33B型光子治療儀進行紅光照射,每日對患者再植指體照射3次,10 min/次,有紗布覆蓋者,照射時間在原來基礎上延長5~10 min。注意照射時光源距離患者15~20 cm,以防燙傷患者。
1.3 護理方法
給予常規護理:a.病室要求:術后安排患者住安靜、整潔、空氣清新的病室,減少探視,室溫23~25℃,濕度50%~60%為宜。b.體位:平臥7天(根據受傷情況),患肢略高于心臟水平,在一個星期內禁止患者使用側臥位,避免壓到患肢使血流速度受到影響,禁止坐起,避免血管壓力改變,使血運受到影響。c.保暖:為促進血液循環,術后可用40~60 W照明燈照射再植的肢體,燈距約為30~45 cm,一般約需2周。d.疼痛:術后疼痛時身體釋放5-羥色胺,使血管收縮,促進靜脈血栓形成,應按時服用止痛藥或注射止痛針劑。e.嚴禁吸煙:煙中含有的尼古丁會使動脈痙攣,誘發血管危象,不管是主動吸煙還是被動吸煙,吸煙都有害處,因此必須禁止患者吸煙并對其進行監督,同時禁止探視人員吸煙。f.飲食:禁酒,忌食辛辣、過冷過熱等刺激性食物,囑多飲水,多食粗纖維食物,防止便秘。g.防止血管痙攣,如有下列情況需及時處理:嘔吐—鎮靜止嘔;尿潴留—應及時導尿;便秘—禁用灌腸,可用開塞露通便,或口服瀉藥保持大便通暢。h.心理護理:動態了解患者心理變化,及時解除思想負擔,樹立堅定的意志,排除焦慮、擔憂、悲傷等的不良情緒。告訴患者上述情緒可能會增加血管痙攣的風險。i.疼痛護理:把有關疼痛評估、使用藥物及緩解疼痛的方法告知病人及家屬,不可讓患者耐受疼痛,如果病人對疼痛敏感,術后及早給予鎮痛泵止痛。
1.4 療效判定標準
傷口愈合時間;治療有效:充盈良好的毛細血管,創面干燥,顏色紅潤,彈性好,指腹飽滿,皮膚溫度正常;疼痛評估。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及創面恢復時間比較
療程總計四周,分別在第一周末、第二周末及第三周末觀察療效,并進行比較。三次觀察結果,觀察組有效率均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療程結束時,觀察組有效率為91%,對照組有效率為73%。此外,觀察組患者創面恢復時間為(13.4±6.9)d,對照組創面恢復時間為(15.9±6.0)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數據及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創面恢復時間數據及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創面恢復時間數據及比較(±s)
觀察時間(d) 組別 愈合 創面恢復時間(d) P 1~7 觀察組 41 8.4±1.9 <0.05對照組 27 11.9±1.7 8~14 觀察組 9 16.4±1.7 <0.05對照組 8 19.4±1.1 15~21 觀察組 17 23.7±1.8 <0.05對照組 8 26.3±2.0 1~21 觀察組 67 13.4±6.9 <0.05對照組 43 15.9±6.0
2.2 出院前SAS、SDS、SE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的SAS、SES評分越大,則患者的自尊水平越高;SAS、SDS評分越小,則患者的心理狀態越好。出院前觀察組的SAS、SDS、SE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出院前SAS、SDS、SES評分及比較(±s)

表3 出院前SAS、SDS、SES評分及比較(±s)
觀察組 對照組 P SAS 34.3±4.2 41.6±1.9 <0.05 SDS 33.1±3.0 38.1±3.6 <0.05 SES 21.9±2.0 25.7±2.9 <0.05
3.1 紅光療效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產生了紅光治療這種新型的物理治療手段。它輻射出的650~700 nm波段的長波紅光作用于線粒體后,能夠提高多種酶類的活性,促進細胞新陳代謝與合成分裂,達到加速傷口愈合的效果,紅光照射還可刺激表皮生長因子(EGF)分泌,促進細胞增殖,時愈合期間的疼痛感減少,通過光輻照出現生物效應,產生電磁、刺激、光化等作用,活化修復細胞[3]。這些年來,半導體光源技術在不斷的進步,并推廣了高能紅光。高能紅光不再只是用于高端行業,因為成本比較低,越發頻繁在臨床使用。有實驗顯示,高能紅光使DNA-RNA-蛋白系統的活性提高,使核糖體上蛋白質合成活化加快[4]。在潰瘍愈合方面,有學者進行研究,發現進行高能紅光治療的患者,組織內表皮生長因子(EGF)的表達出現明顯的上調,說明其能夠對細胞起到增殖的作用,以加快創面愈合[5]。
3.2 紅光療效
既往的研究一般將紅光用于治療糖尿病足、皮膚潰瘍等慢性創面的治療,具有良好效果。也有研究將紅光用于頭部取皮后的創面治療,效果尚可。手部創傷在生活與臨床中常見,由于其特殊性,給病人帶來了很大不便,為臨床護理增加了繁重負擔,同時愈合緩慢意味著增加感染風險與經濟支出。為此,本研究第一次將紅光治療應用于手外傷術后的護理中。經過研究我們發現,紅光可以顯著促進手外傷創口的愈合時間,表現在觀察組與對照組創面恢復時間的對比中。不僅于此,其還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療的有效性。在應用紅光治療的觀察組,三周療程結束后,整體治療有效率達到91%,超出對照組近四分之一,顯示出較好效果。由于紅光具有縮短愈合時間、提高治療有效性的效果,它也能夠降低病人整體費用,穩定病人情緒,提高住院滿意率,這在SAS、SES和SDS三個量表的評測結果中得到了體現。
3.3 紅光治療的其他意義
由于紅光治療的以上優點,它能夠減輕醫護的負擔,有利于促進醫患溝通。同時住院時間的減少,提高了床位周轉率,有利于整個科室的日常管理。
3.4 不足與展望
本研究對入組條件進行了嚴格控制,盡量使病人的一般情況沒有差異,同時使用隨機分組方法,減少偏差。但是對于斷指沒有進行控制,考慮到每個手指血供情況的不同,有些病人多指同時進行再植,這些對于結果都會存在影響,這一點應該得到關注。
[1] 劉 健,方慶偉,鄭捷新,等.全身紅光治療對燒傷創面愈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評價[J]援中國醫療器械雜志,2010.34(4):293-296.
[2] 張 悅,吳喜華援紅光加一次性根治術治療肛周膿腫的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24):94-95.
[3] 張 兵,王 強,李 峰,等,紅光照射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療效觀察[J]西部醫學,2012,24(10):1893-1896.
[4] 劉藝紅,紅光照射聯合康惠爾泡沫敷料治療Ⅳ期壓瘡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22-23.
[5] 胡明玉,李 倩,章宏偉,等,紅光促進難治性創面愈合的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1,11(7):1346-1348.
本文編輯:趙小龍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06.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