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霞,趙 敏,甫 麗,蔣 琳*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患者安全管理中應用的效果
高曉霞,趙 敏,甫 麗,蔣 琳*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目的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急診科近期收治的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日期分成兩組,各42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試驗組給予護理風險管理,比較兩組不安全事件發生、護理質量和滿意度情況。結果試驗組護理缺陷發生率低于對照組(4.76%/11.90%),搶救物品完好率高于對照組(100.00%/90.48%);試驗組護理質量優于對照組;試驗組滿意度優于對照組(97.62%/88.10%),以上對比均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風險管理可促進急診患者的安全管理,提高服務質量。
急診科;風險管理;效果
急診科是醫院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負責救治急危重癥患者,其護理風險水平超高,因此,也亦發生醫療糾紛[1]。所以,采取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提高急診科護理人員操作過程中的風險意識,是促進急診患者安全管理的重要舉措。因此,本研究筆者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急診患者安全管理中,收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急診科近期收治的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日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42例。對照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21~66歲,平均(43.15±7.30),體重(66.85±10.17)kg,疾病類型:車禍傷19例,打架傷16例,其他7例;試驗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22~65歲,平均(42.53±7.05)歲,體重(68.62±9.18)kg;疾病類型:車禍傷20例,打架傷16例,其他6例。兩組在年齡、性別、體重、病情等基線方面相匹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管理措施,試驗組給予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如下:(1)完善各項管理制度。護士長依照急診科室特點及護理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制定急診科工作規范及流程,完善各項工作制度;同時,在急診科墻上設置急危重癥患者搶救流程公示欄,建立急診科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使急診科護理操作安全有序進行。(2)強化護士的風險防范意識。急診患者病情急重,護士對急救設備、藥品的應用熟練程度均與搶救效果息息相關,因此應加強急診科護士培訓,提高操作技能及水平,熟練掌握急救藥品適應癥及注意事項;每天早會上要求護士對于工作中所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提問,并經討論后做出最好的解決方法。(3)規范護理文件記錄。護士在記錄過程中一定嚴格按照要求進行記錄,保證記錄實時、客觀和準確。對三無人員應更加重視,留觀病歷要存檔,并定期核查。(4)培養護士人性化服務理念。為優化護患關系,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對急診科護士進行人性化服務培訓,加強對患者、家屬的關心、受護,理解患者及家屬的心情,注意保護患者隱私。
1.3 評價指標
對兩組研究對象護理缺陷發生率、搶救物品完好率進行評價。并對護理質量及滿意情況進行統計。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缺陷發生率和搶救物品完好率
對照組護理缺陷發生5例,發生率11.90%,搶救物品完好38例,完好率90.48%。試驗組護理缺陷發生2例,發生率4.76%,搶救物品完好42例,完好率100.00%。試驗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護理質量
干預后,試驗組在文件管理、無菌操作、護士專業知識、臨床專業護理、健康教育的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結果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結果比較(±s,分)
組別 對照組 試驗組 t P文件管理 11.79±3.00 14.82±2.60 3.054 <0.05無菌操作 9.03±2.79 14.01±2.04 3.694護士專業知識 9.05±3.58 13.42±3.37 3.136臨床專業護理 9.06±2.79 14.01±2.04 4.205健康教育 8.23±3.15 14.05±1.66 5.127
2.3 兩組患者滿意情況
對照組滿意度為88.10%(37/42),試驗組滿意度為97.62%(41/42),試驗組滿意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急診科所面臨的患者均屬危重癥病人,很簡單的一項護理工作也會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生命安全產生影響,而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急診科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護理風險發生率相比其他科室更高[2]。而隨著2010年開始推廣優質護理服務以來,對急診科護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急診科室的護理質量,降低護理風險勢在必行。
本研究采用護理風險管理對急診患者進行安全管理,結果顯示,對照組護理缺陷發生率11.90%,搶救物品完好率90.48%,試驗組護理缺陷發生率4.76%,搶救物品完好率100.00%。試驗組優于對照組。可見,在急診患者安全管理中實施風險管理,使護理工作安全有序,主動識別和發現工作中的潛在風險,可有效避免護理缺陷的發生,提高搶救物品完好率。干預后,試驗組護理質量得分均高于對照組,且試驗組滿意度優于對照組。可見,在急診護理中實施風險管理,可提升護理整體質量,保證急救效果,同時還能明顯改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本次研究所得結果也與張曉霞等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一致[3]。
綜上所述,開展護理風險管理,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提高護士風險防范意義,可提高急診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降低風險發生,值得推廣和應用。
[1] 戚妙芬.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實施效果評價較[J].護士進修雜志,2014(32):223-224.
[2] 蔣 萍.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實施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2):11-12.
[3] 張曉霞.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實施效果評價[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8):108.
本文編輯:趙小龍
Applic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emergency patient safety management
GAO Xiao-xia,ZHAO Min,FU Li,JIANG Lin*
(First Aff i 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Xinjiang Urumqi 830054,China)
R473
B
ISSN.2096-2479.2017.06.1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