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春茶效益

山東省位于中國江北茶區的最北部,茶樹栽培上為次適宜區,也正是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山東省的茶葉尤其是春茶,氨基酸含量高,水浸出物多。多年來,因為品質優勢在全國培養了不少專門青睞山東茶的消費群體。山東省的春茶比江浙地區晚1個月左右,季節上沒法和南方相比,所以我們要在栽培管理上下功夫,來保證春茶的產量和品質。提高春茶效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茶樹經過秋冬的物質積累和休眠,翌年春天適宜條件下萌發長勢很強,茶樹的養分消耗也很大,隨著采摘帶走大量物質,此時茶樹如果不能及時吸收補充養分勢必影響產量和品質,所以,春天的催芽肥一定要施,要施好施足。肥料一般用硫酸鉀復合肥,有條件的也可用合適的沖施肥等。肥料選擇上以速效肥為主。用量根據肥料種類和茶園狀態適當調整,豐產茶園用量可以適當加大1/3~1/2。施用方法最好淺溝施,原則盡量不要傷根。施肥時間在3月中下旬,施后及時澆催芽水。
茶樹對肥料的吸收利用以及新芽葉萌發長勢都是以一定水分為前提,充足的水分條件是春茶產量和品質的保證。山東省一般春旱,水分是春季茶園管理的重點,在“春分”至“清明”間結合施肥全園澆足催芽水。澆水過早不利于地溫提高、過遲影響茶樹水分利用,澆水時間掌握好有利于茶樹早萌芽。
茶樹經過上一年的采摘冠面雜亂,受凍的茶園還會有一定的冠層干枯,這樣的冠面都不利于春茶的萌發和采摘,春茶前都要做適當修剪。沒有冠層干枯的茶園做適當修平,修剪深度根據樹齡和樹冠留養高度而定,一般可剪除8厘米左右。受凍茶園根據凍害情況剪除凍害部分,受凍不是太嚴重的可做深修剪,即剪除冠面15厘米左右。露天茶園修剪時間在3月下旬,扣棚的茶園根據扣棚性質(大棚或中棚)適當提前。一定要在芽頭開始活動前完成修剪,晚了不利于春茶萌發。
隨著氣溫升高,茶園蟲害也會伴隨茶樹萌發而來,尤其是扣棚茶園高溫高濕的環境對蟲害和病害的發生極為有利。山東省危害春茶的蟲害主要有綠盲蝽、蚜蟲、紅蜘蛛等,病害對大棚茶有一定影響,主要有云紋葉枯病、輪斑病、炭疽病等。春茶早期采摘期間不宜用藥,可以在春茶前選用廣普低毒的藥劑適當防護。茶樹萌發后注意觀察,對于有點片發生規律的蟲害發現后選用高效低度的農藥及時點治以防擴散。有條件的茶園可以掛粘蟲板,對防治蚜蟲、黑刺粉虱等有較好的效果,高度以板的下沿離開茶蓬面5厘米左右為宜,數量每667平方米用量30塊左右。
3月下旬至4月中旬這段時間溫度變化大,有倒春寒,扣中棚或大棚的茶園已經開始萌動或采摘,幼嫩芽葉對低溫尤為敏感,稍有不慎就會凍傷。密閉的高溫高濕環境使棚內空氣較為渾濁,這種條件下采摘的新鮮芽葉會有一種棚內特殊的雜味,根據天氣及時通風有利于茶葉品質提高,另外,棚內溫濕度過高會導致病蟲害發生頻繁。所以,對于扣棚的茶園來說,要多關注天氣變化和棚內溫度,做好及時放風與保溫,以免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除了以上管理,采摘也是影響春茶產量和品質的重要措施。茶樹有“早采早發,不采不發”的生物學特性,早期采摘首先要做到標準及時、分批多次、多采少留。標準及時就是茶園萌發后有一定數量(如0.5千克/667平方米,根據具體采摘和當地經驗而定)達標鮮葉就要選擇采摘。分批多次是根據不同茶樹個體或同一茶樹不同部位的萌發狀況分批次的按照標準及時采摘。多采少留,多采一是指采摘批次要勤,二是凡是達到標準的都要采下盡量不要漏采;少留也是做好兩個方面,一是留魚葉采、少留真葉采,二是前期春茶少留養茶蓬。另外,春茶尤其注意對夾葉的采摘,因為茶樹不同部位枝條的生長勢不同,一些細弱枝上的芽頭可能剛開始萌發就形成對夾葉,這種情況在樹勢弱的茶園尤為常見,這些對夾葉不及時采下會消耗茶樹養分影響下一輪的萌發,如果采摘及時并不影響鮮葉質量,同時還會增加春茶產量。另外,早期春茶還要關注天氣變化,碰上倒春寒天氣,露天茶園在冷空氣來之前盡量搶采,以免新生芽葉受損影響效益。
一年之計在于春,茶農朋友們一定要抓好春季茶園管理和春茶采摘工作,最大可能的搶占春茶收益,為一年的生產開個好頭。
(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