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德國特約記者 孫微 青木 本報特約記者 丁雨晴 柳玉鵬 本報記者 曹思琦

“如果法國國民陣線總統候選人勒龐獲勝,法國也將出現一個政治強人。”本周末,法國大選將進行最后角逐,德國《時代周報》就此提醒道。當今世界,從菲律賓到土耳其,從印度到俄羅斯,眾多政治強人通過選舉崛起。他們性格鮮明,行為果敢,有著領導并改變國家的遠大理想,不過他們個性化的言行也常常引發爭議。在西方的語境中,“強人”不是褒義,但西方社會面臨的各種挑戰,以及傳統政治精英與民眾之間的脫節,催生著對強人領袖的需求。無論是匈牙利,還是與歐洲一洋之隔的美國,都已出現這樣的強人,并鼓舞著歐洲的非傳統政客們。“這是危機時代的產物”,一名德國學者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對于強人輩出,有人悲呼“民主受到重傷”“未來世界更不安定”,也有人認為現在早已不是過去的時代,更值得期待的也許是未來國際舞臺精彩的折沖樽俎。(圖片正中為普京,下方為莫迪,從莫迪開始順時針依次為杜特爾特、特朗普、歐爾班和埃爾多安)
歐洲多國民調:七成民眾期待強人治國
“我不是普京的朋友,但我尊重他。因為他是一位強人……比我們的(總統奧巴馬)要強有力得多。”
去年5月,在一場大選辯論中,當時還是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的特朗普談論了他眼中的俄羅斯總統普京。當主持人問“強人領袖”是否為贊美之詞時,他回答說,“強”并不意味著“好”,“我能說出很多強人領袖和弱勢領袖。我談論這個問題時沒有褒貶?!?/p>
特朗普談論的這個話題跟他自己關聯頗深,因為約6個月后,他本人也成為外界眼中的“強人總統”。“特朗普盡管是民主大國美國的新總統,但他我行我素的作風、‘美國優先的政策等,讓外界感到不安”,德國《焦點》周刊稱。
在《焦點》周刊看來,“這個世界突然涌現眾多新強人”:在俄羅斯,普京從一個略帶靦腆的前特工,成長為“俄羅斯的新沙皇”;在亞洲,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是新強人的代表,他曾許下“黑手黨式”的承諾,要殺死成千上萬的罪犯,歐美國家批評他,他就用粗話反擊;在土耳其,4月中旬的修憲公投通過后,埃爾多安成為土耳其的“新國王”。
類似“強人”還有很多,曾承諾要將偏航多年的印度帶回正道的莫迪就是一位。莫迪不久前入選美國《時代》雜志2017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印度知名作家潘卡吉·米什拉寫道,在特朗普還遠看不到成為總統可能性的2014年5月,莫迪當上了總理。這位印度教民族主義者繞過傳統媒體,用推特直接與被全球化拋棄的大眾對話,并承諾讓印度再次偉大。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被認為是政治強人。英國《金融時報》曾刊文稱,歐洲的一項偉大成就是把歷史拋在身后,而政治強人認為沒有理由為過去道歉,他們忙于改寫教科書,歷史被重述。而安倍已經厭煩了道歉。
有分析稱,國際政治中“強人領袖”的回歸已有段時日,2012年是一個轉折點。那年5月,普京以總統身份重返克里姆林宮。翌年7月,埃及軍隊前首領塞西成為新領導人。2014年,任職總理11年的埃爾多安當選土耳其總統。
但在西方媒體看來,問題的關鍵是越來越多民主國家難以對“強人”免疫。英國《衛報》稱,發達國家經常嘲笑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損毀拉美形象的專制主義,尤其是阿根廷獨裁者和智利獨裁者,非洲后殖民時代的“大人物”們也遭受類似痛斥。但如今在歐洲,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在扮演“小拿破侖”角色;在法國,選民正跟“國民陣線”的女強人勒龐眉來眼去。
“歐爾班和卡欽斯基(波蘭政治家,2015年10月他帶領的政黨贏得議會選舉,重掌政權)的選舉勝利,絕對算得上對權力的重新詮釋。”德國《時代周報》稱,一些歐盟國家在轉變成新強人國家,除了匈牙利和波蘭,法國等國也面臨“威脅”。
根據國際民調機構益普索最新公布的一項針對歐洲多國的調查,除德國(34%)外,英、法、意、西受訪者均對強人領袖寄予厚望,分別占67%、70%、67%和72%。其中,80%的法國受訪者表示支持勇于重塑游戲規則的領導者,法、西兩國均有超過半數受訪者支持敢言的領導人,即便其立場觀點可能侵犯到部分人?!?/p>
因“危機時代”而生,懷“遠大理想”求變
“遠大理想是新強人的共同點”,德國《每日鏡報》稱,普京要把國家打造成“超級大國”;埃爾多安的目標是“新奧斯曼帝國”;勒龐想成為后現代主義的“圣女貞德”;特朗普則是“美國優先”。
前述強人的特點不止于此。美國知名學者法里德·扎卡利亞曾在《外交》雜志上稱,無論是特朗普的仰慕者和批評者,可能都同意他是與眾不同的;在某些方面——比如名氣和信口開河的能力——他不同尋常。強勢,不拘泥于自由主義,敢言敢為——概括來說,就是個性突出。正因為此,政治強人常被歸于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所稱的“魅力型”領導人(韋伯劃分的三種領導類型分別為傳統型、魅力型和法理)。
今年4月,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爆發大規模示威,示威者手持歐爾班和普京的合成照片,諷刺他效仿普京進行強人統治。據報道,如火如荼的法國大選,11位總統候選人中有7位對普京著迷?!霸诒姸嗾螐娙酥校站┳钔怀?,并起到了很大示范作用?!钡聡楸ご髮W國際政治學者霍爾特曼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今年3月中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播出一部名為《世界上最強大的人》的紀錄片,描述普京從一個克格勃特工成為讓俄羅斯再次偉大的政治家的歷程。影片評價普京在國際事務中堅決果斷,同時指責俄羅斯政權結構基于普京一人。
類似解讀還有很多。“20世紀最后一天的中午時分,普京時代開始了。葉利欽總統在電視上露面,以嘶啞的聲音慢吞吞地宣布他的辭職決定……”2012年,英國著名新聞記者安格斯·羅克斯伯勒出版《強人治國:普京傳》一書,全面記錄和解讀普京如何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
“這是危機時代的產物?!闭劶罢螐娙说娜后w性崛起,霍爾特曼說,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還沒有安定過。從歐元危機到阿拉伯之春,再到烏克蘭內戰、難民危機、英國脫歐、恐怖主義威脅等,挑戰越來越多。
在不少人看來,強人現象背后是民粹主義大潮?!缎l報》稱,2017年是歐洲大選年,人們把眼光集中到這里,但在民粹主義、本土主義和民族主義興起的背景下,歐洲普遍缺乏強大、可信賴、具有包容力的領袖。
《環球時報》記者觀察到,關于強人現象,歐美媒體對民粹的吐槽很多,但更要看到的是歐美傳統政治精英集體潰敗,越來越脫離實際。大多數歐洲人認為自己的國家在衰落,生活質量在下降,不滿的結果就是對傳統政黨和機構不信任。中國人民大學學者王義桅說,在原來體制下不能解決復雜的挑戰,當經濟下滑、出現危機時,需要一個有個性的領導人,真正地進行變革。
美國《外交信使》季刊網站用“普京主義”一詞進行了總結。文章稱,“普京主義”正在興起是因為在許多國家,常規政治人物遭民眾摒棄,他們無法為這個時代面臨的挑戰提供大膽的解決方案。民眾目睹大財閥精英變得更富有,而他們卻處于不安全和貧困狀態?!捌站┲髁x者”提供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甚或不真實的承諾,能夠迎合公眾對具有新鮮感的政治舉措的需求?!?/p>
強人輩出將世界引向何方
從莫斯科到馬 尼拉,從布達佩斯到安卡拉,“強人”領袖風行世界讓西方媒體表示了極大警惕。有的把新強人看 作“新專制者”,認為這是一個警鐘,歐洲必須清醒;有的稱,“民主受到重傷”;還有媒體稱其為“專制的誘惑”。
一位在英國大學交流的中國學者對《環球時報》說,他接觸到的歐美人大多不喜歡普京、特朗普這類人,有人斷言特朗普只能當一屆總統,他的一位土耳其同事則對埃爾多安治下的國家憂心忡忡。這種態度如同最近一期《經濟學人》封面所顯示的:星月旗背景下,埃爾多安左手拿著話筒,右手緊握拳頭,并配以標題“土耳其滑向獨裁政體”。
還有分析稱,強人為外交帶來獨特風格,他們傾向于通過“一對一”而非依賴制度或國際法解決問題。此類極具個性化的外交令人激動,但本質上卻不穩定。強人之間討價還價達成的協議往往會分崩離析。
也許正是如此,無論是在歐盟國家任職時間最長的德國總理默克爾,還是英國“超級難纏”首相的特雷莎·梅,盡管她們被稱作“鐵娘子”,卻不被視作強人,而是傳統的西方民主制度內的人。英國《金融時報》還稱,與硬漢般的強人領袖崛起伴隨而至的是世界在興起支持強勢女性政治家的“反時尚”,她們風格低調且愿意達成一致意見,默克爾和梅就屬于該類型。
強人真的會對世界造成如此大的負面影響嗎?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周刊援引俄戰略調查研究所專家伊戈爾·別洛博羅多夫的話稱,世界許多國家選民都希望選出一位堅強、勇敢和有魅力的領導人。強人執政會相互合作,從而對世界秩序和模式產生影響。強人政治并非意味著獨裁,強人屬于個人魅力,關鍵問題在于他如何對待自己的人民。如果為了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強人領導對國家是有利的。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李國富認為,強人是時代造就的,都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利益,很難一概而論對社會穩定有沒有影響,因為有的有利于和平,有的相反。王義桅則表示,如今的強人是按照法治軌道來管理國家,不再是以前簡單推翻政權搞獨裁的時代,現在是國家需要擔當、需要強人的時代,這能夠讓國際政治故事更精彩,國際交流上也能減少溝通成本。
作為強人代表,十幾年來普京受到很多評點。不少西方媒體遺憾地說,普京給俄羅斯帶來了穩定,卻限制了民主。但該怎么看強人,也許蘇聯解體之際任英國駐莫斯科大使的羅德里克·布雷斯韋特能夠給些啟示。
2011年8月18日,羅德里克·布雷斯韋特在俄瓦爾代俱樂部官網撰文回憶俄羅斯過去20年,提到當年俄羅斯不得不接受原敵國食品援助的屈辱經歷?!捌站┑霓k法有許多缺陷,但它使俄羅斯恢復了自尊,為將來的繁榮和改革奠定了基礎。在它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外人最好閉嘴,不要亂提建議。那些建議有時是傲慢的、侮辱性的,經常是不得要領或毫無幫助的。”▲
環球時報2017-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