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小卜
[摘 要]家庭是社會的基礎單位,家庭美德的教育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是不可缺少的、影響最廣的,是社會公民道德建設的基礎。文章介紹了家庭美德的基本概念和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民道德的建設特點。從家庭是社會結構中最基本的單位、家庭美德教育是影響人的全面發展的首站、家庭美德教育一直以來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基礎三方面闡述了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家庭美德的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基礎。
[關鍵詞]家庭美德;教育;公民道德;建設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2.108
家庭作為整個社會的縮影,弘揚家庭美德是我們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也是我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則進一步指出:“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正確對待和處理家庭問題,共同培養和發展夫妻愛情、長幼親情、鄰里友情,不僅關系到每個家庭的美滿幸福,也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和諧。”家庭作為公民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良好的個人品質也是從家庭美德當中衍生出來的。由此可見,樹立健康、有序的家庭風氣,是建設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的根本,也是每個公民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更是我們社會主義建設的必要。
1 家庭美德概述
家庭作為社會組織要素,構成了社會的基本單元,家庭能提供物質、經濟、生育、撫養、教育、感情交流、休息和娛樂多種功能的活動空間,滿足人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傳統家庭結構是多世共居的“代”居社會。家庭核心是父親,承擔家庭的重任。古代社會血緣關系高于婚姻,家庭整體利益高于其他個人或夫妻利益。在家庭組成上,男女不平等,子女婚姻地位相對低下,家庭社會的主角是男性。
現代家庭關系的重心是夫妻。夫妻關系是家庭的基礎,受法律保護。現代家庭男女平等,夫妻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是平等的、自由的。父母養育子女是法律和道德的責任和義務,子女教育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家族的發展,關系到祖國的未來。
家庭的道德習慣以及家庭成員的文化修養、家庭的美德繼承和發揚等這些都是社會思想道德的個體反映。所以說弘揚家庭美德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證社會道德健康發展的關鍵。
2 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民道德的建設特點
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建設,使得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生產力發展構筑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平臺,使中國進入開放性社會。這些必定會影響到公民的道德意識。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和完善,各部門、各地區對于社會道德建設越來越重視。我們可以看到市場經濟對于個體公民產生了越來越積極的影響。
2.1 市場經濟強化了我國公民的個體意識和獨立人格
市場經濟是開放型經濟,打破了制約生產力發展的桎梏,使生產力迅速發展。市場經濟賦予市場主體自主權,要求市場主體對自己的行為安全負責。市場經濟這一運行規律,強化了公民的個體意識,培養了公民的獨立人格,鍛煉了公民的獨立判斷能力,獨立行為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強化了我國公民的個體意識和獨立人格。
2.2 市場經濟激發了我國公民的競爭意識和效率意識
市場經濟競爭是市場的內在規律和運行機制,競爭就是壓力,但也是機遇,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學會了在競爭中生存發展。提高效率是贏得競爭的主要途徑,為了在競爭中取得優勢,人們形成了效率意識。
2.3 市場經濟推動了公民的創新意識
市場經濟通過競爭,使得人們勇于創新。人們為了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成功,人們必須積極、千方百計開拓創新。
2.4 市場經濟加強了公民的法制意識
在市場經濟運行中,法律規范要求人們依法行事,嚴格執法,才能促進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
當然市場經濟運行也會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因此,必須構建優良的道德體系,也是我國市場經濟下公民道德建設的新起點。
3 家庭美德教育直接影響著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公民道德建設
3.1 家庭是社會結構中的基本單位
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位,可以說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整個社會的發展也依賴于家庭而存在。馬克思認為:“每日都在重新生產自己生活的人們開始生產另外一些人,即增殖。”在1996年5月15日“國際家庭日”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發表的紀念文告中也指出:“家庭作為最活躍的社會細胞,把個人與社會聯系在一起。它必須適應全球的迅速變化。這些變化影響是深遠的,它不僅影響人類的物質生活條件,還影響人類的價值觀和信仰。家庭一向對人類十分重要,它提供人們的經濟活動、遮風避雨、贍養老小的基礎,這些功能將繼續存在,并將隨著物質的進步更加豐富。”
所以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不是沒有理由的。在社會主義中,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是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基礎。家庭美德也會通過生活影響到人們的道德水平而家庭美德成為影響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
3.2 家庭美德教育是影響人全面發展的首站
在我們中國的傳統社會中,家庭美德的教育始終受到歷代統治者和社會大眾的重視。《孟子·離婁上》載:“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將家庭美德的教育直接關系到國家統治秩序和社會的穩定發展。《大學》中載:“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這就把家庭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同國家的興衰聯系起來了。
馬克思曾經說過:“除了家庭之外,沒有一種社會組織對社會生活發生的變化如此敏感,能夠如此明顯地反映社會歷史進步取得的成就和面臨的困難和矛盾。”因為家庭作為人類社會生活的細胞,現在不僅僅是為人的生存和發展提供著最基本的物質條件,也為人未來的全面發展創造著最直接的社會環境,更是人走向社會化過程中的首站,可以說是人接受最初級教育和最原始影響的場所。因為,不論是英雄人物還是普通人,不論是事業成功的人還是一般人,都無一例外地受到父母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可以說,家庭美德是塑造子女良好品德的基礎。重視家庭美德的教育是每個社會進步的基礎。
3.3 家庭美德教育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基礎
我國現在經濟的發展,使得道德也開始改變,家庭美德也受到新的挑戰。良好的家風,既可以使社會成員受到積極、健康、向上的正確影響,也可以為社會道德發展奠定堅實可靠的微觀基礎,還可以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提供良好的社會條件。家庭美德教育是一切倫理道德建設的基礎工程。可見,只有重視家庭美德的教育才能為我國公民的道德建設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當然,隨著政治、社會的發展和變遷,家庭美德的教育也在不斷的發展、完善和進步中。很多人認為家庭的美德對一個人品德是至關重要的,加強家庭美德教育對社會主義的建設百利而無一害。因此,大力加強家庭美德的教育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和必要。
參考文獻:
[1]李志紅.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研究[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5.
[2]焦國成,李萍.公民道德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百問百答》編寫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M].北京:紅旗出版社,2001.
[4]錢煥琦,劉云林.中國教育倫理學[M].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2.
[5]李萍.公民日常行為的道德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