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芳+陳靜



摘要:目的觀察應用科室改良隔藥餅灸的方法為患者進行隔藥餅灸治療探討出藥餅制作的規格,加溫的時間及溫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流程。方法將2015年1月—2015年12月納入標準的122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進行治療,研究組采用改良后方法進行治療。結果研究組的患者在治療部位的感覺、皮膚顏色的變化及治療效果滿意度等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改良方法隔藥餅能夠保證患者有效的治療時間和規避了治療部位皮膚濕冷等不適,臨床效果好。
關鍵詞:制作方法;改良;隔藥餅灸
中圖分類號:R245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4-0075-02
我國現在正處于老齡化社會,據相關文獻報道,我國老年人口約占8.4%,所以各種老年性疾病呈上升的趨勢,特別是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退行性改變、頸椎病、膝痹、肩周炎、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等是本院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以上病種通過中醫項目的治療效果比較好,特別是隔藥餅灸治療,在本院各科室開展得最多。隔藥餅灸的藥餅,多取用辛溫芳香藥物制成,以起到溫中散寒、行氣活血的作用。一般而言,因藥餅所含的藥物成分不同,取的穴位不同治療的疾病也不同。本科是將復方中藥研成沫后加入少量賦形劑制成長18cm,寬10cm,厚0.2cm長方形餅狀,并隔此藥餅用艾條灸進行的一種間接灸法。但是,常規的隔藥餅灸方法存在以下問題,藥餅接觸患者的皮膚,患者感覺治療部位濕冷,藥餅升溫速度慢,達到治療效果需要的時間長。而用改良后的方法為患者進行治療,規避了以上存在的問題,患者樂于接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5年1月—2015年12月,到本科住院使用隔藥餅灸治療的納入標準的122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2組一般資料見表1。
1.2.1藥餅制備藥餅采用生川烏、生草烏各20 g,丁香10 g,肉桂10 g,樟腦40 g,榆樹皮20 g共研成細末盛裝于密封的容器內,用時每個藥餅取約20 g藥粉用熱水調成糊狀,以不松散,可樹型為宜,必要時可加少許凡士林。調制后,將其均勻的塌漬在長30 cm,寬20 cm的紗布的中央,做成長18 cm,寬10 cm,厚0.2 cm的藥餅備用。
1.2.2治療方法灸治時,根據病情及醫囑,選取治療部位后,協助患者取舒適合理的體位,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直接將藥餅放于治療部位,然后,按照艾條灸法的操作原則將已準備好的放置有點燃艾條的艾灸器放于藥餅上進行熏灸治療。研究組采用改良的方法,將藥餅放入微波爐(額定微波消化功率1100 w)內加熱15 s,取出藥餅,置于手腕部試溫后(藥餅的溫度約38~40°)放于治療部位,然后,將已準備好的放置有點燃艾條的艾灸器放于藥餅上進行熏灸治療。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溫度,治療部位皮膚的顏色及患者的反應。一般每日治療1次,每次30 min,7~10 d為1療程。
1.3治療結果見表2-4。
2討論
行隔物灸治療時,一般須使治療部位皮膚感覺溫熱或稍發熱,皮膚顏色變為微紅或稍稍發紅才達到治療效果。使用改良后的方法進行隔物灸治療,研究組的患者治療部位的皮膚溫度感覺及皮膚顏色的變化在相同時間內達到治療效果的例數明顯優于對照組。對照組的患者因為藥餅事先沒有進行加溫,利用艾灸產生的熱力將藥餅預熱到所需溫度(38~40°),至少需要6~8 min,除去預熱時間,患者的有效治療時間明顯縮短,治療效果不明顯。表4顯示,研究組的患者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因為事先對藥餅進行加溫,藥餅的溫度為38~40°,稍高于人體皮膚的溫度,置于治療部位時,避免了濕冷等不良刺激皮膚,所以,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隔藥餅灸,多取用辛溫芳香藥物制成,以起到溫中散寒、行氣活血的作用。灸即燒灼的意思,是指采用某些易燃的材料(艾絨或其它藥物)制成的艾條或艾柱,點燃后熏熨體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的一種中醫治療方法[1]。它通過艾條燃燒時產生的熱力使藥餅的藥物氣味從身體的表皮或穴位滲透到深層,從而起到溫通經絡、行氣活血、消腫散結、祛濕散寒、回陽救逆等功效,從而達到防病保健、治病強身的目的[2]。此方法的研究及使用,保證了有效的治療時間,規避了患者皮膚濕冷等不良的刺激,患者樂于接受,受到了患者的好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及較強的實用性、可行性,方法簡便,易操作,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劉革新.中醫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88.
[2]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程[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