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娜+崔曉萍+吳慧珍
摘要:卵巢早衰是較為棘手的婦科疾病,屬中醫“閉經”、“血枯”、“不孕”、“經水早斷”等范疇,嚴重影響了女性身心健康。卵巢早衰病因病機以腎虛為本,表現為腎的陰陽平衡失調。循期陰陽序貫療法,是以“腎主生殖”、“陰陽學說”、子宮“藏瀉理論”為基礎,遵循月經周期各階段陰陽消長、轉化的特點,因勢利導,調理陰陽,推動月經周期的正常轉化,達到調節月經周期的目的。本法以補腎為本,治療卵巢早衰有一定的療效。
關鍵詞:卵巢早衰;循期陰陽序貫療法;左歸丸;右歸丸
中圖分類號:R27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4-0011-03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一種多病因所致的卵巢內卵泡耗竭或被破壞而發生的卵巢功能衰竭,是指月經初潮年齡正常或青春期延遲,第二性征發育正常的女性在40歲以前出現持續性閉經和性器官萎縮,并伴有垂體促性腺激素升高,而雌激素降低的綜合征[1]。臨床上多表現為潮熱、汗出、陰道萎縮、閉經、不孕、第二性征及生殖器官的萎縮。其發病呈上升且年輕化趨勢,嚴重影響了女性身心健康。探索卵巢早衰的病因病機極其治療方法尤為重要。
1病因病機
雖然中醫古籍文獻中并無卵巢早衰病名的記載,但從臨床癥狀來看,卵巢早衰屬“閉經”、“血枯”、“不孕”、“經水早斷”等范疇。
1.1腎虛為本腎藏精,主生殖,為先天之本,通過胞脈與胞宮相通。腎對女性生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腎氣對月經的產生起主導和決定作用。故腎氣的盛衰,直接關系到腎-天癸-沖任-胞宮軸的功能狀態。腎陰精匱乏,精虧血少,沖任血虛,胞宮失養,月經的化源虧乏,經水漸斷;腎陽氣不足,不能溫化腎精以生天癸,沖任氣血不通,胞宮失于溫養,月水難至。
1.2肝郁氣滯及血瘀有研究[2]表明,卵巢早衰發病率為1%~3%,占原發性閉經的 20%~25%,繼發性閉經的 10%~20%。該病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肝主疏泄,主藏血,性喜條達而惡抑郁,其疏泄與調節血量的功能對于調節月經起著重要作用。若素性抑郁,肝氣郁結而不達,氣阻沖任,胞脈不通,其疏泄藏血失職,使經血不得下而閉經。故有“女子以肝為先天”之說。肝氣郁結,氣滯血瘀,瘀阻沖任,經血通下不暢而閉經。或久病多虛,損傷正氣,影響氣血運行而致瘀血內停,導致月經不潮。瘀血內停往往導致卵巢早衰患者癥狀復雜的原因。
2循期陰陽序貫療法
循期陰陽序貫療法[3],是以“腎主生殖”、“陰陽學說”、子宮“藏瀉理論”為基礎,遵循月經周期各階段陰陽消長、轉化的特點,因勢利導,調理陰陽,推動月經周期的正常轉化,達到調節月經周期的目的。卵巢早衰病因病機以腎虛為本,表現為腎的陰陽平衡失調。本法以補腎為本,遵循女性生理周期采用陰陽序貫療法,達到調經之本的目的。
2.1經后期(卵泡發育期)月經來潮后第5~12 d為月經后期,此期為陰漲陽消階段。行經后血海空虛,處于陰血相對不足的狀態,此期通過補腎養陰,滋陰養血,幫助子宮的恢復。故經后期主要治法為補腎滋陰,促進卵泡發育。用左歸丸甲減方。方藥:熟地、山藥、山茱萸、龜板膠、鹿角膠、菟絲子、枸杞、川牛膝。若伴有潮熱汗出、五心煩熱者,加地骨皮、青蒿、生地黃、麥冬、玉竹等;善太息、心煩易怒者加郁金、香附等疏肝理氣;現代藥理研究左歸丸具有調節神經一內分泌一免疫網絡的作用,并主要是通過下丘腦一垂體一性腺軸而實現,而此軸與中醫的腎密切相關。朱玲等[4-5]研究發現,左歸丸可從免疫平衡調節、性腺軸內分泌調節、卵泡凋亡、卵巢組織超微結構等方面改善卵巢的功能。
2.2經間期(排卵期)經間期為月經第13~15 d,為重陰轉陽期。此期腎陰精漸盛,陽氣偏虛,治宜助陽溫腎為主,加以活血行氣之品,促使陰轉為陽,利于卵子排出。因此,經間期主要治法為:補腎助陽,活血理氣。方藥為:附子、肉桂、淫羊藿、菟絲子、仙茅、黃芪、覆盆子、黨參、當歸、川芎、雞血藤、香附、烏藥。面色白、少氣無力、精神差者加人參、黨參、黃芪、白術等;面色萎黃,頭暈眼花,可加白芍、雞血藤、當歸、丹參等養血通經之藥;
2.3月經前期(黃體期)月經周期第16~28 d為月經前期,為陽漲陰消期。是陰轉為陽侯陽逐漸充盛而發揮作用的階段。因此本期治療以補腎助陽為主,陰中求陽,陰平陽秘,可用右歸丸加減。組成:(制)附子、當歸、鹿角膠、熟地黃、山藥、山朱萸、兔絲子、枸杞子、肉桂、杜仲。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加淫羊藿、巴戟天。
2.4月經期(子宮內膜剝脫期)月經期為月經周期第1~4 d,是由陽轉陰期,陽逐漸充盛轉化為陰的階段,即血海滿盈后在陽氣的鼓動下而“泄”的結果。排出經血開始新的周期的,治療上宜溫通化瘀,引血下行,用桃紅四物湯加減。組成:桃仁、紅花、川芎、生地黃、艾葉、肉桂、當歸、小茴香、白芍。
3經典案例簡析
張某,女,37歲,已婚,以月經7月未潮于2015年9月24日初診。既往月經規律,14歲初潮,周期為29~35 d,經期4~6 d,經量適中,色黯紅,無血塊,無其他不適癥狀。孕4產1,末次月經為2015年2月3日,3日干凈。約2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月經量少,甚至3~4月1行,2日干凈。1年前曾使用激素替代療法,用藥后月經來潮,但停藥后月經仍不能來潮。遂求助于本院中醫治療。現停經7月余,陰道干澀,失眠,煩躁,記憶力減退,潮熱多汗,腰膝酸軟,納可,睡眠差,二便正常,舌紅,脈沉細。B超提示:子宮:大小約5.6 cm×4.3 cm×4.5 cm,內膜厚0.7 cm,右側卵巢大小約3.1 cm×1.4 cm,左側卵巢大小約3.0 cm×2.1 cm。性激素水平:FSH:38.21 mIU/ml,LH:27.33 mIU/ml,PRL:12.55 ng/mL,E2:28.04 pg/mL,P:0.33ng/mL,T:47.53ng/dL。西醫診斷:卵巢早衰。中醫診斷:繼發性閉經。辨證:腎精虧虛,沖任血少。治則:補腎調經。治法:左右歸丸循期陰陽序貫療法。(1)激素療法:肌注黃體酮,20 mg,1次/d,連續3 d,等待撤藥后月經來潮。(2)循期陰陽序貫療法。①于月經后期5~12 d給予左歸丸加減方(湯劑),山藥15 g,熟地15 g,山萸肉15 g,鹿角膠15 g,龜甲15 g,菟絲子20 g,枸杞10 g,牛膝15 g,當歸12 g,白芍12 g,黃精10 g,黃芪12 g,黨參12 g,陳皮10 g,甘草6 g,共8劑,1劑/d;②于月經第16~25 d給予右歸丸加減方(湯劑),熟地黃15 g,山藥15 g,山茱萸15 g,枸杞子15 g,鹿角膠10 g,菟絲子10 g,杜仲20 g,當歸15 g,肉桂10 g,(制)附子10 g,仙茅15 g,川斷10 g,淫羊藿10 g,巴戟天10 g,陳皮10 g,炙甘草6 g,共 10 劑,1劑/d。2015年10月28日二診:于2015年10月26日,月經來潮,量少,色暗,無血塊,癥狀有所緩解。繼續以左右歸丸陰陽序貫療法予原方案治療3個周期。于2016年4月份三診,月經基本規律,周期29~31 d,4~5 d干凈,色暗紅,無血塊,無痛經,睡眠記憶力改善。月經第2 d性激素水平:FSH:12.22 mIU/ml,LH:11.23 mIU/ml,PRL:12.68 ng/ml,E2:99.89 pg/ml,P:0.59 ng/ml,T:35.97 ng/dl。
4討論
卵巢早衰屬婦科疑難且棘手疾病,激素替代療法有其療效,但其停藥后往往發生反復。循期陰陽序貫療法是在中醫理論的基礎上遵循女性月經周期規律,通過調節腎-天癸-沖任-胞宮生殖軸的功能來因達到調節月經周期的作用。有研究[6-7]表明,循期陰陽序貫療法能緩解卵巢早衰大鼠外周血 FSH 及 LH 的升高,并顯著增加 E2含量和INHB濃度,對卵巢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另一研究[8]表明,循期陰陽序貫療法能夠改善患者類圍絕經期癥狀,改善子宮卵巢血流,提高卵巢儲備功能。可見,循期陰陽序貫療法對于卵巢早衰及卵巢儲備功能低下治療效果良好,值得臨床廣泛運用。
參考文獻:
[1]高慧,夏天,韓冰.卵巢早衰的中西醫研究概述[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5,18(6):861-863.
[2]李繼俊.婦產科內分泌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2010:265-9.
[3]崔曉萍,張勤,李明霞,等.循期陰陽序貫療法改善卵巢早衰前期卵巢儲備功能的臨床研究思路探討[J].陜西中醫,2010,31(2):198-199.
[4]朱玲,羅頌平,許麗綿,等.左歸丸對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卵巢Bcl-2、Bax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2,23(4):381-386.
[5]朱玲,羅頌平,許麗綿,等.從卵泡凋亡的調節機制研究左歸丸對免疫性卵巢早衰的治療作用[C].中華中醫藥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3:282-284.
[6]李莎,薛瑞霞,蘇燕,等.序貫療法對化療致POF大鼠血清性激素的影響[J].山西中醫,2014,30(5):51-52.
[7]薛瑞霞,李莎,蘇燕,等.循期陰陽序貫療法對化療致POF大鼠血清 INHB 的影響[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4,37(2):95-97.
[8]崔曉萍,李曉莉,武淑慧,等,抗卵巢早衰序貫方對POF患者卵巢血流再灌注及卵巢儲備能力的影響[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3,36(4):9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