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芝 韋莉君 鄧莉萍 沈群蓉 馬伊磊
【摘 要】目的:探討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治療中左歸丸與阿侖膦酸鈉的聯用效果。方法:將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140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70例,研究組予以左歸丸與阿侖膦酸鈉治療,對照組予以阿侖膦酸鈉單藥治療。測定兩組治療前后腰椎、股骨頸、華氏三角區骨密度值(BMD),檢測血清Ⅰ型羧基末端肽(CTX)、Ⅰ型前膠原氨基端前肽(PINP)、氨基酸中段骨鈣素(NMID)水平,評價臨床療效。結果:治療前腰椎、股骨頸、華氏三角區BMD經比較,數據之間差異不存在顯著性(P>0.05),兩組治療后腰椎、股骨頸、華氏三角區BMD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研究組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數據之間差異存在顯著性(P<0.05);治療前CTX、PINP、NMID水平經比較,數據之間差異不存在顯著性(P>0.05),兩組治療血清CTX、PINP、NMID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研究組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數據之間差異存在顯著性(P<0.05),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7.1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43%,數據之間差異存在顯著性(P<0.05)。結論:左歸丸與阿侖膦酸鈉聯合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可更有效地增加BMD,調節骨代謝標志物水平,提升臨床療效。
【關鍵詞】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左歸丸;阿侖膦酸鈉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是絕經婦女常見的一種退化性骨骼疾病,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是一種與衰老有關的常見疾病,主要發生在絕經后的婦女身上,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導致的骨量減少及骨組織結構變化等,使骨脆性增多而易于骨折,以及有骨折引起的疼痛,骨骼變形,出現合并癥等,乃至死亡的問題,嚴重的影響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甚至會縮短中老年人的壽命。2018年中國居民骨質疏松癥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50歲以上女性的患病率為32.1%,65歲以上更是達到51.6%。人體骨丟失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女性進入圍絕經期后骨丟失加快,而絕經后骨丟失更快,特別是絕經5~8年內每年骨丟失率高達4%~8%。絕經婦女的骨丟失遠超男性,所以更容易發生骨質疏松癥,骨折的風險也更高。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相當于中醫學中的“骨痿”“骨痹”“腰痛”等范疇,腎虛是本因[1]。左歸丸出自《景岳全書店?新方八陣》,具有補腎滋養骨骼功效。本研究旨在探討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治療中左歸丸與阿侖膦酸鈉的聯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140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納入標準:①年齡50歲~65歲的女性,自然絕經≥2年;②符合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③中醫辨證為脾腎兩虛證。排除標準:①因疾病、藥物引起的繼發性骨質疏松癥;②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③近3個月內使用過相關抗骨質疏松的藥物等。隨機分為兩組各70例,對照組:年齡50歲~65歲,平均年齡(57.47±8.19)歲;研究組:年齡50歲~65歲,平均年齡(58.08±6.5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口服阿倫膦酸鈉(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30085;規格:70mg)10mg,每天第一次進食、進水前30min用白水送服,每天1次,3周為一療程,共3個療程。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左歸丸治療,藥物組成:山藥12g,熟地黃24g,鹿角膠12g,山茱萸12g,枸杞12g,牛膝9g,龜板膠12g,菟絲子12g。隨證加減:虛火上炎者,則去鹿角膠,加入麥冬12g,女貞子10g;肺熱咳嗽者,則加入百合18g,桑白皮10g;夜晚骨蒸發熱者,則加入地骨皮15g,白薇10g;血虛者,則加當歸15g;氣虛者,則加人參12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3周為一療程,共3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使用HologicDiscoveryA骨密度儀測定患者腰椎第1~4節段、股骨頸、華氏三角區正側位的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禁食禁水12h以上,次日清晨10時前抽取肘靜脈血6mL,運用羅氏E601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分析儀檢測血清Ⅰ型羧基末端肽(Serum Type I C-terminal Peptide,CTX)、Ⅰ型前膠原氨基端前肽(Type I 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氨基酸中段骨鈣素(N-terminal osteocalcin,NMID)水平。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評估疼痛:基本的方法是使用一條長約10cm的游動標尺,一面標有10個刻度,兩端分別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無痛,10分代表難以忍受的最劇烈的疼痛,0級,無疼痛;1級:1分~3分;2級:4分~6分;3級:7分~10分。臨床療效判斷標準:顯效:BMD增加>5%,疼痛程度改善2級;有效:BMD增加2.5%~5%,疼痛程度改善1級;無效:BMD增加不足2.5%,疼痛程度改善不足1級。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腰椎、股骨頸、華氏三角區BMD比較
治療前腰椎、股骨頸、華氏三角區BMD經比較,數據之間差異不存在顯著性(P>0.05),兩組治療后腰椎、股骨頸、華氏三角區BMD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研究組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數據之間差異存在顯著性(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TX、PINP、NMID水平比較


治療前CTX、PINP、NMID水平經比較,數據之間差異不存在顯著性(P>0.05),兩組治療血清CTX、PINP、NMID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研究組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數據之間差異存在顯著性(P<0.05),見表2。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7.1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43%,數據之間差異存在顯著性(P<0.05)。見表3。

3 討論
現代醫學認為,女性絕經后骨質疏松的發生主要與雌激素水平下降有關。女性絕經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減少,而雌激素對骨重建具有重要作用。雌激素可作用于成骨細胞上的雌激素受體,調節骨重建動態平衡。而且對甲狀旁腺介導的骨吸收具有抑制作用,能夠提高成骨細胞的活性。一旦雌激素水平下降,成骨細胞與破骨細胞之間的平衡狀態便會被打破,導致骨吸收與骨形成失衡[2]。中醫認為,腎主骨藏精,絕經后骨質疏松的發生首責于腎,腎精不足,無以滋養髓,骨髓空虛,致使骨軟不堅。同時也與肝脾息息相關,“全身臟腑、四肢百骸受氣于脾胃”,脾胃失調,生化乏源。脾氣衰則下流乘腎,致使精微不布,骨乏無力。而肝失條達將致瘀血阻絡,致痛不通,使筋膜無以養,筋骨失榮,筋病及骨。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治療原則應從腎、脾、肝論治。
左歸丸中山藥補脾益腎;熟地黃養陰生津,補精益髓;鹿角膠溫補肝腎,養血益精;山茱萸補益肝腎,生津止渴,澀精固脫;枸杞滋補肝腎,壯精益神;牛膝補益肝腎、強健筋骨,活血通經;龜板膠益腎健骨,滋陰潛陽;菟絲子補腎益精。全方具有滋補腎陰、填精補髓的功效,腎精充沛,則骨髓生化有源,才得以使骨強健。動物實驗表明,左歸丸可有效提高去卵巢骨質疏松癥模型大鼠腎臟骨鈣素與堿性磷酸酶的表達[3]。左歸丸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機制可能與調控GPR48,ATF4,BSP的蛋白表達有關[4]。左歸丸具有類似雌激素樣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腰椎、股骨頸、華氏三角區BMD增加明顯優于對照組。證明左歸丸對絕經后骨質疏松患者的BMD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骨代謝標志物是骨組織分解與合成的產物,能夠反映骨形成與骨吸收狀態。CTX是反映骨吸收的重要標志物,正常情況下在血中的含量極微,當骨轉化加快,破骨細胞活性提高,血中CTX的含量會明顯升高。PINP是反映骨形成的特異性敏感標志物。PINP水平降低對骨折發生風險具有預測價值[5]。NMID由成熟的成骨細胞分泌,可直接反映骨形成情況,與骨轉化率具有良好的相關性。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血清CTX、PINP、NMID水平改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證明,左歸丸能夠調節CTX、PINP、NMID等骨代謝標志物,糾正成骨細胞與破骨細胞之間的失衡,恢復骨形成與骨吸收之間的平衡。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7.14%明顯高于對照組81.43%,說明與單純阿侖膦酸鈉治療相比,聯合左歸丸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左歸丸與阿侖膦酸鈉聯合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可更有效地增加BMD,調節骨代謝標志物水平,提升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 于海洋,汪海燕,徐克武,等.補腎固本方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的臨床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8,24(4):509-513.
[2] 范鑫梅,陸成龍,孔西建.骨松健骨方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肝腎陰虛證)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謝指標的影響[J].世界中醫藥,2017,12(1):98-101.
[3] 孟玥,任艷玲,孫月嬌,等.左歸丸,右歸丸及其拆方對去卵巢骨質疏松癥模型大鼠腎臟堿性磷酸酶,骨鈣素表達的影響[J].中醫雜志,2016,57(5):423-427.
[4] 尚德陽,鄭洪新,鄧洋洋,等.左歸丸對骨質疏松癥大鼠GPR48、ATF4、BSP表達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6,34(8):1894-1896.
[5] 莊銘城,王小燕,林澤偉.不同年齡段健康人群骨代謝指標Ⅰ型前膠原N末端前肽的特點分析[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20,26(2):268-272.
課題項目:上海市杏林新星人才計劃(ZY(2018-2020)-RCPY-3024)(馬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