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對作為政府采購方式之一的“詢價”和日常以了解市場行情為目的的“詢價”進行區分說明。
[關鍵詞]項目采購;市場詢價;政府采購詢價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2.236
“詢價”一詞我們并不陌生,很多人都參加過類似活動。但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詢價”和《政府采購法》《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中的政府采購方式之一的“詢價”卻不是一回事,不可混同。本文擬就兩種方式的異同點、特別是前者的操作和結果運用進行分析、探討(為表述方便前者下稱市場詢價,后者下稱采購詢價)供同行們參考。
1 市場詢價與采購詢價的異同點
首先,概念和適用范圍不同,我們平常所說的“詢價”是指項目單位為了解某設備、材料、服務等市場行情而進行的咨詢性活動,目的是通過對方合理報價(以下簡稱市場詢價),了解、掌握標的物的正常價位,適用于所有項目的不同階段?!墩少彿ā贰墩少彿▽嵤l例》中的詢價是國家規定的5種采購方式之一,必須是規格、標準統一、現貨貨源充足且價格變化幅度小的政府采購項目且僅限貨物方可適用。其次,操作流程不同,市場詢價一般由項目實施單位根據項目大小及重要性自我確定,或按行政職級報上級部門領導批準后執行,參加單位及人員視具體情況而定,通常由紀檢監察部門、招投標監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項目單位等組成。人員一般選擇具有一定專業能力的人員,按照擬定(或臨時商定)的詢價單位逐一走訪調查,被詢價單位需填寫詢價單,參加人員簽字確認。政府采購詢價通常由采購人或其委托的代理機構組織,按照成立詢價小組、制作詢價通知書、確定被詢價的供應商名單、發出詢價通知書、通知書響應文件送達、詢價小組評定、編寫詢價評審報告、確定成交供應商、公示、簽訂合同等嚴格程序進行。最后,成果運用不同,政府采購詢價的結果是確定成交供應商,簽訂供貨合同;而市場詢價結果的運用就復雜得多,可能是可行性研究階段的價格水平確定,設計階段方案優化及施工階段變更替代方案論證,也可能是結算(中間結算)階段因招標文件規定或合同約定的可調價材料、設備的結算單價的確定等;它們的相同點:都必須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都是“詢”價格,“詢”符合采購需求、質量和服務相等且報價最低的成交供應商,即“性價比”最優的產品,所謂用相同的錢購買到了性價比高的貨物,相對而言就是在“詢”價格。
2 市場詢價由于其目的的多樣性,操作方式具有靈活性
市場詢價不像政府采購程序那么嚴格、統一、硬性規定多。目前,國內外均沒有固定模式。為充分發揮這種方式快捷、方便和簡單易操作的優勢,避開它可能缺乏透明、公平的不足,應做到:一宜利用現代網絡手段廣泛獲取市場信息并整理匯總,形成詢價“內部參考”資料,通過選取代表性的被詢價單位進行詳細核實; 二按國家或行業標準編制市場詢價單(如某商品詢價單)對產品名稱、規格型號、技術參數等要清晰明確,對產品、貨物的節能、環保要求,包裝、運輸、維保,備品配件,驗收地點方式等要具體明確、有針對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如同樣C30商品砼,是否有抗滲、抗裂、耐熱、耐磨等要求,其單價就不同,其原材料組成有無要求,同樣標號砼使用PO32.5水泥和PO42.5水泥其半成品單價就不同;三是統一采購數量及計量單位,對所有被詢價對象要提供相同、對稱的采購信息,同樣規格、技術參數、質量標準的預制構件,在運輸費用占比較大的情況下,采購數量是否滿足經濟運輸模型,直接決定產品單價高低;產品的計量單位應盡可能采用國家統一的計量單位,避免換算,如AC-25粗粒式瀝青砼,是采用“T”還是“M3”為單位,因它們之間換算關系具有一定彈性區間,1M3=2.2~2.4T,那么,反映在單價上就差別較大了;四是被詢價單位的確定要有一定數量(至少3家)和代表性(不同區域、一定的規模),被詢價單位數量過少,有可能得不到真實的價格信息,被詢價單位數量過少過多,詢價本身的成本費用也會增加。被詢價單位選取的代表性決定價格競爭的有效性、充分性,特別是施工階段結算單價的確定,更是如此,如果被詢價單位的選取都是由施工單位確定的,那么,有可能本次詢價就變成了走過場。五詢價小組成員必須具備相應的采購專業知識和技能,具有較豐富的采購實踐經驗,對采購對象十分了解。六是詢價時間要和項目需求(供貨時間)相適應,現今市場瞬息萬變,同樣的電子產品,一個月前和一個月后單價可能差一至數倍,幾年后有可能就淘汰了。
3 通過市場詢價獲得的成果數據的運用
通過市場詢價獲得的成果數據如何運用?特別是招標文件規定或合同中約定可調價材料和設備,因設計或使用等原因以暫估價形式列入清單的材料、設備,其詢價結果如何運用?
我們認為要對詢價結果資料加以研判,通過對周邊省、市造價管理部門發布的信息期刊上能找到的材料價格的搜集,網絡相關信息資料的下載,個人信息渠道的利用等不同方式盡可能多地占有資料,通過對不同地區直接影響材料價格因素的原材料、運輸成本、地區人工工資差、銷售渠道等的測定調整,對詢價成果進行必要的修正,由項目單位據此下達價格核定單,而不能簡單地由所有人員簽名或情況屬實結束。對于招標文件(合同)中規定的暫定價項目的清單項目,尚需劃分材料(設備)預算價、安裝費用(施工費用)、管理費、利潤,因為按照現行清單計價規范,管理費、利潤的計費基數為人工費和機械費之和,不是成品價或全生命周期價格,所以不能以詢價結果為基數,直接乘以一定費率進行計算。對于招標文件(合同)中規定的暫定價材料的清單項目,詢價結果需列明含稅價和不含稅價,稅種、稅率。對于招標文件(合同)中規定的可調價材料,詢價結果需按預算造價的組成進行核算,并下達核價結果。
4 結 論
市場詢價的目的是獲得準確的價格信息,以便正確合理地定價,從而保證投資額的有效控制、節省投資、降低成本。市場詢價方式很多,如造價信息(地區刊物)、電話詢價、上網查詢、市場調查等,并不止上門商談一種。詢價時應盡可能多的提供預購的產品信息。
從政府采購角度說,市場詢價實質是政府采購詢價的一個前奏,對采購項目所涉及設備(產品)和服務市場的相關信息進行調查了解、預測分析,以掌握更多情況如產品的品牌、產地、規格型號、技術標準,生產廠家對這些產品的生產周期和銷售渠道、售后服務機構的布局及其服務能力狀況,買方市場還是賣方市場,是否需要廠家授權、特許或是否需要取得代理資格等,盡可能多地占有資料,在此基礎進行政府采購詢價工作,就會得心應手,駕輕就熟了,結果自然會較好。
目前,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電子商務已深入千家萬戶,很多地方政府為了解決政府“零星小額”采購中出現的采購價格高于市場價格的問題,堵住政府采購競標過程中客觀存在的制度漏洞以及由此引發的腐敗現象,對“零星小額”政府采購中引入網購模式,由原來采購人直接與供應商洽談與購買變為采購人通過互聯網與多個供應商進行商談,進而利用網絡中充分的競價行為來采購“零星小額”辦公用品,最終實現政府采購效率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這種暫命名為“網上詢價”的交易方式,一些地方已把它列為政府采購的合法采購方式之一,這無疑是對政府采購方式的新探索,也為市場詢價提供了經濟可行的“詢”價方法。
[作者簡介]胡友山(1968—),男,漢族,安徽天長人,畢業于合肥工業大學工業與民用專業,高級經濟師,高級工程師,注冊造價工程師,招標師,現供職于安徽省滁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天長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