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平
[摘 要]施工合同是整個施工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夠有效地明確施工建設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相關的人員通過將這種大的責任和義務給予細化,從而為整個工程的施工提供重要的依據。但是,近年來,我國的建筑行業雖然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與此同時也出現了更多的法律糾紛案件,這樣的法律案件金額大,數量多,影響的范圍比較廣,對項目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鑒于此,文章主要針對建筑施工企業和管理法律風險及防控措施進行分析。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合同管理;法律風險;防控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2.264
施工合同是能夠保證建筑工程項目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其也是能夠有效地解決施工過程中的法律風險和糾紛的重要渠道之一,其能夠有效地避免施工企業的風險和糾紛。對于項目工程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為此,相關的人員應該加強對施工合同的管理,從而有效地防范和避免相關的法律風險,保證工程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
1 建筑施工企業合同管理法律風險
目前,我國的施工企業在進行合同管理的工作時,普遍存在以下的法律問題。我們將這些問題進行具體的闡述。
1.1 物資采購合同
施工企業在進行多種物資的采購,這就難免會存在很多種物資合同。在實際的物資合同簽訂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其中存在很多不合體和不夠明確的問題。例如:合同中對于合同的標的物沒有給予明確的標明,物和設備的名稱品種以及相關的規格都不能夠得到明了的確定,很多當事人的簽名也都不完備,個人信息和證件信息不符合等。很多合同中的條件和價款都沒有得到具體的說明,物資設備的產品質量標準也不夠明確[1],合同中的違約責任也不明了。
1.2 分包的合同
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施工企業常常會將一些工程進行分包,分包的形式有很多,其簽訂的分包合同也就非常重要。在實際的簽訂過程中,很多分包合同的簽訂不具有法律效力或者有分包和總承包的施工單位根本就不簽訂分包合同。其中存在很多不合法的轉包和分包,例如:分包的單位的資質不足,進行多次轉包等[2],竣工的計價和結算等工作不夠規范等。這些都造成了施工責任的不明、工程款的拖欠以及民工工資拖欠等諸多風險問題的發生。
1.3 擔保合同
施工企業在進行合同的風險擔保過程中,常常會涉及很大的資金,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對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造成很大的沖擊和影響。我們將其細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合同內容不具備法律效力、高報的金額、項目等同實際情況不相符合,項目部隨意地對外進行擔保,合同雙方的責任分擔缺乏明確性等。
1.4 勞動合同
施工企業在勞動合同中的法律風險主要是施工單位與施工人員之間的合同問題。具體主要包括:短期的工程不簽訂雇用協議,或者一些相關的協議條款不夠明確,相關的規范不合法,勞動合同中的條款不合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不夠明確,甚至存在霸王條款等諸多現象,合同的內容與我國的相關法律不能夠有效地吻合等。
2 工程合同的風險階段
2.1 合同的簽訂階段
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施工企業在合同的簽訂過程中主要的問題包括:簽訂前的準備工作不夠充分,在進行招標的過程中,對相關的單位的資質狀況、主體的資格以及經營的審核得不夠到位。其次,合同中的基本條款不夠全面,對合同的雙方利益、責任和全款的劃分也不夠明確和合理,基本的條款內容不夠完善,簽訂的內容違背國家的法律法規,不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的簽訂缺乏公平性和公正性,合同的簽訂存在很大的漏標和暗箱操作等位。
2.2 合同的履行階段
施工合同的履行是雙方對合同的中的相關內容給予保障和落實的重要基礎,因此,這一個環節對于整個工程的建設來說非常重要。為此,雙方的人員應該對此給予明確的落實與履行。但是在實際的踐行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其中存在著很多的風險[3]。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對方履行的風險,主要是指業主在合同履行的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違約狀況,但是施工單位沒有做出及時的反應,最后導致施工企業相關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受到損害。其次,對于合同的履行也存在著很大的風險性,這主要是指,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不能夠對合同的執行和管理給予有效的控制,這就造成了施工合同的執行沒有到位、不夠規范,對各類合同文件和資料的管理效果也不好,從而嚴重地影響了合同的實際執行效果。
2.3 合同的終止階段
縱觀目前我國的施工合同的管理現狀,很多施工企業都忽視了對合同中止后的風險防范控制,很多施工單位都會片面地認為合同的風險僅僅存在與合同的簽訂和履行的階段,針對于終止階段合同對于企業就不會造成什么傷害和影響,這種思想是非常錯誤的。如果施工企業對合同管理的資料保管得不夠到位或者不夠嚴密,就很容易使得有關的合同中的義務被暴露出來,對國家的秘密和企業的秘密進行泄露嚴重的情況下[4],會造成很大的法律風險。
3 建筑施工企業合同管理法律風險的防控措施
3.1 完善相關的施工合同管理制度
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我們要想實現對合同的有效管理,首先,我們就應該建立完善相關的合同管理制度,對施工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和充分的審查,對預期中的現狀和合同條款的現狀給予一一的檢查,從而對其中不夠明確、不合理以及不合法的內容條款給予糾正和協商修訂,并且對條款內容給予補充和完善,這對于施工合同在訂立、審批、會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能夠提高施工單位承包工程的資格門檻,能夠嚴格地控制相關審核標準,從而有效地促進合同的法律效力。
3.2 有效地加強雙方的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
為了有效地避免合同在履行過程中出現過多的風險,我們就應該能夠加強對建設單位和承建單位的法律意識,使其能夠充分地了解和學習有關的建筑工程的說法規法律和相關的制度政策,有效地確保工程合同的標準和內容符合相關的法律規定,積極地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更好地保證建筑工程在施工合同中的條款內容的科學性以及嚴密性[5],這樣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減少由于責任問題而造成的各類糾紛,保證施工企業的順利建設和工程的實施,提高了工程合同的踐行力。
3.3 加強對全過程的合同監管
有效地監管能夠確保合同的有效執行。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相關的人員要將各種工作給予有效的保障和落實。施工企業要能夠聯合建設企業以及相關的主管部門對工程的施工現場給予有效的監管,針對施工合同中的主要條款,相關的人員要能夠將實踐與理論進行有效的結合,從而根據施工的建設進度對相關的合同的條款落實的情況進行檢查,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保證合同條款的落實,從而完善相關的獎勵措施和懲治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法律風險對施工企業以及工程項目造成的重要影響。
3.4 提高合同管理人員的素質水平
建筑施工的承建雙方單位要能夠有效加強合同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加強對管理人員職業道德的培養,提高其工作的責任心,進而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水平,我們可以對相關的合同管理人員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培訓,規定相關的合同管理人員必須持證才能夠上崗等,這樣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規范和提高施工合同管理人員的素質水平。
4 結 論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的施工企業合同管理法律風險對整個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會產生重要的影響,相關的人員要在實際的踐行和研究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有效地解決問題,從而促進我國建筑行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閔衛國.FIDIC合同條件適用性問題比較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3.
[2]劉倩.ZT集團公司采購業務內部控制問題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4.
[3]肖陳仲.建筑施工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5.
[4]陳洪波.建筑施工企業法律風險防范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6.
[5]黃孝鵬.建筑工程施工項目成本風險管理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