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直
日前,同卵雙狗,不對,星際老男孩又推出了一檔新的節目《中國好星際》。在內容上有過多次成功嘗試的老男孩這一次也沒有讓大家失望。借鑒《中國好聲音》選秀模式的《中國好星際》再一次收獲了好評。然而好星際這檔節目反映出的不僅僅是泛娛樂這么簡單。
泛娛樂的正確打開姿勢
所謂的泛娛樂趨勢其本質無外乎打通電競與傳統娛樂的邊界:用傳統娛樂行業的造星手段來培養具有流量價值的選手和主播,再配以娛樂向的內容輸出。從更廣義上的角度上看,泛娛樂則是將娛樂向的內容添加進電競內容之中。好星際無疑是一檔泛娛樂節目。
之所以認為好星際是一檔成功的泛娛樂節目是因為從廣義的維度上看,好星際對于娛樂與競技的處理十分妥當。二者的關系類似于筆者之前對于頒獎典禮的討論:競技是核心,娛樂是外殼。
在好星際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民間高手與職業選手勢均力敵的對抗,以及職業選手和專業解說精彩的點評。在對抗的閑暇,我們也可以看到美麗的噶姐和逗逼的接班人,以及老男孩之間的互相調侃。
用泛娛樂吸引包括輕度玩家在內的更廣大的受眾;用競技性保持電競的本質,提供精彩的內容。好星際的出現也許意味著一種正確打開泛娛樂的姿勢。
試圖起死回生的Dead Game
好星際這檔節目的火爆一方面受益于對競技性和娛樂性的妥當處理,另一方面則受益于其背后的諸多因素。
首先要談的就是星際爭霸2。雖然被譽為Dead Game,但星際爭霸2作為當下唯一一款流行的RTS游戲在全球范圍內仍然擁有眾多的受眾,一個直觀的例子是去年暴雪嘉年華期間,星際2在Twittch上的觀看數名列第一。考慮到星際爭霸2的玩家數量,觀眾數量遠遠大于玩家數量是星際爭霸2目前的用戶分配結構,這種經典的倒梯形結構與足球、籃球這些傳統體育項目及其類似。
除去星際爭霸2之外,傳統3大項:魔獸、星際、CS都曾經歷過這種用戶結構。對于與傳統體育項目不同的電競游戲而言,這種倒梯形用戶是如何形成的呢?也許一個值得考慮的原因是時間以及項目的一致性。盡管星際爭霸2在游戲的機制上與星際爭霸1存在著較大不同,但從宏觀看,RTS游戲的規則與玩法從星際到魔獸,再到星際爭霸2并沒有太大的改變。運營、暴兵、偵查,拆光建筑即算贏。簡單而又一致的規則,使得那些因為各種各樣原因離開游戲的人可以在一段時間后看得懂當時的比賽。因此,隨著時間的沉淀,倒梯形的用戶結構便形成了。
倒梯形的用戶結構意味著在賽事與項目之間存在著持續的用戶流動。因為某些原因不再經常參與項目的人從游戲層流向了賽事層,而賽事對游戲的反哺作用又使得一些被賽事吸引的人開始玩游戲,即用戶從賽事層流向游戲層。這種用戶流動保證了新的游戲用戶與賽事用戶的不斷填充,不斷加強的趨勢是這種用戶結構能夠給Dead Game續命的關鍵。
本次好星際中出現了幾位年齡很小的半職業選手,其中最小的16歲。這意味著對于新生代的年輕人而言,RTS并沒有完全失去吸引力。筆者在采訪一家上市游戲公司的高管時,他也表示,未來的游戲市場也會逐漸進入細分市場的時代。好星際的情況無疑預示著這個趨勢正在發生。
在細分市場的思路下,衡量一款游戲是否受歡迎,細分市場的占有率也許比整個市場占有率更有意義。星際爭霸2對于RTS領域的壟斷意味著其遠沒有到Dead Game的階段,更何況倒梯形的用戶結構在不斷給星際爭霸2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