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濤
“世界上許多智庫接受外國資金,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當一個智庫秘密地拿錢,它引起了對秘密游說的擔心,不透明的組織不應該被信任。”

中國農歷雞年新春,英國主流媒體連續曝出日本駐英國大使館收買英國智庫、渲染“中國威脅”一事。消息一出,有人憤怒,有人沉默。
“出了名的右翼組織”
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披露,日本駐英國大使館收買英國智庫“亨利·杰克遜協會”,以幫助日本在英國制造、渲染“中國威脅論”。在被“亨利·杰克遜協會”鼓動與中國“唱反調”的英國政客中,包括英國前外交大臣馬爾科姆·里夫金德。
隨后,《星期日泰晤士報》再次爆料:英國海軍原參謀長洛德·韋斯特上將曾參與由“亨利·杰克遜協會”組織的反華宣傳活動,為一篇在南海問題上攻擊中國的文章署名。
該報道稱,“亨利·杰克遜協會”曾請求韋斯特用他的名字為一篇批評中國在南海的主權主張的文章署名,該文于2016年7月發表在一個名為“政治之家”的英國網站。
韋斯特在文章中寫道:“想到一個崛起中的大國可能企圖強行奪取一條重要貿易航道的控制權,我對此無法容忍。”韋斯特現任“亨利·杰克遜協會”咨詢委員會委員。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該智庫在英國的“政治譜系”中為右翼組織,有很強的派性,但影響力有限,在英國口碑不佳,日本政府的收買行為也受到各方質疑與批評。
據了解,近年來,一些英國議員與“亨利·杰克遜協會”過從甚密,曾多次邀請其在英國下議院舉辦反華會議。這些議員也曾由日本政府出資邀請訪日。
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所主任凱瑞·布朗教授表示,涉事的“亨利·杰克遜協會”是“出了名的右翼組織”,“特別熱衷于攻擊”。
布朗認為,任何政府以這樣的方式來贊助這樣的協會,都會令人不安。他表示,日本在一個像“亨利·杰克遜協會”這樣“采取明晰的、對抗性姿態的組織”身上花錢,“真是讓人吃驚”。
“我懷疑,這個協會接觸的人都是那些已經有這種(反華)思想的人了。”他說。
被收買者提出批評
涉及此事的里夫金德此前已經對媒體承認,“亨利·杰克遜協會”曾與他聯系,說服他用自己的名字為2016年8月刊載在英國《每日電訊報》上的一篇文章署名。這篇文章題為《若讓中國參與欣克利角核電項目,中國將如何在緊要關頭關掉英國的電燈》,造謠中國可能利用后門技術操控核電站。里夫金德稱,他并不知道“亨利·杰克遜協會”與日本大使館有金錢關系。
在2016年的“欣克利角核電項目風波”中,在英國“脫歐”公投后上臺的特雷莎·梅新政府,曾在以這一項目為代表的中英關系“黃金時代”上“猶豫了一下”,而部分英國媒體在報道中法共同出資在英國修建的欣克利角核電項目時,正是圍繞中國國有企業可能以“后門技術”切斷英國電力供應這一話題,大做文章。
《星期日泰晤士報》的第二篇爆料文章提到,韋斯特表示,當時自己并不知道“亨利·杰克遜協會”被日本使館收買。他對該協會以自己的名義“拉生意”提出批評。“我當然不想在一個拿我名字做生意的組織下屬委員會中任職。”韋斯特說。他聲稱,那篇關于中國南海問題的文章初稿由“亨利·杰克遜協會”撰寫,他在發表前對其中一些內容作了修改。
《星期日泰晤士報》還披露,英國前陸軍軍官鮑勃·斯圖爾特上校曾于2016年12月在一篇使用了“亨利·杰克遜協會”研究結果的文章上署名。這篇題為《我們不該在臺灣問題上向中國投降》的專欄文章發表在一個名為“保守主義之家”的網站上。斯圖爾特表示,“亨利·杰克遜協會”今后應該就此類交易做出說明。
多次辦涉華主題會議
調查發現,“亨利·杰克遜協會”曾多次在英國下院舉辦涉華主題的會議,而對其發出邀請的英國國會議員均與日本有密切聯系。
2016年3月,“亨利·杰克遜協會”曾在英國下議院主辦一次會議,主題為“亞洲的海洋安全:中國海洋實力與東海——從日本視角觀察”。該會議主持人為英國保守黨議員朱利安·奈特,而就在此次會議幾周前,奈特曾在日本外務省的資助下訪問日本。
記者查詢英國議會網站記錄發現,2016年2月13日至20日,日本外務省支付了奈特訪日的機票、住宿和其他開支,共計108萬英鎊。奈特申報了此次旅行,并稱旅行目的為“了解包括防務在內的日本事務”。
一份會議記錄顯示,奈特在那次會議上說,中國在該地區的活動明顯是日本的外在“威脅”。這并非“亨利·杰克遜協會”首次在英國下議院舉辦反華活動。
2013年12月該協會曾舉辦一次主題為“中國、日本及東亞的未來:如何應對變化的態勢”的會議。會議主要發言人為日本國際交流中心資深研究員、日本外務省原外務審議官(副部長級)田中均。而這次會議的邀請人為英國工黨議員費邊·漢密爾頓。英國國會網站上漢密爾頓的個人網頁顯示,日本是他“興趣范圍”之一。
不該被信任的組織
記者曾向日本駐英大使館發去電子郵件,要求對《星期日泰晤士報》的報道進行證實及評論,大使館確認收到郵件,但未回復。同日記者又致信“亨利·杰克遜協會”,協會發言人稱,不會透露任何具體細節,協會與其他政府和機構合作,堅持推動“促進民主、人權和國際安全”這一目標。記者追問其與日本使館的合作是否屬于實現該目標的一部分,發言人并未回應,并表示不會對此事做進一步評論。
但隨后,“亨利·杰克遜協會”在其網站上發表一則簡短聲明,表示確實曾與里夫金德接觸并以他的名字為批評中國在英投資的文章署名,并表示為沒有告知他全部相關情況道歉。在這則簡短聲明中,該協會對是否與日本駐英使館有金錢交易一事,只字未提。
智庫財務透明度評估研究組織“透明化”媒體官蒂爾·布魯克娜說:“世界上許多智庫接受外國資金,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當一個智庫秘密地拿錢,它引起了對秘密游說的擔心,不透明的組織不應該被信任。”
“亨利·杰克遜協會”網站公開資料顯示,該協會成立于2005年,為一家注冊慈善機構。記者致信英國政府負責慈善組織監管的慈善機構委員會,該委員會回復說,已經注意到媒體關于“亨利·杰克遜協會”的相關報道,已經在與該協會聯系,以確定媒體報道的行為是否在委員會的管轄范圍內。
此事經《星期日泰晤士報》曝光后,新華社、“今日俄羅斯”、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與廣播電臺等媒體均進行了報道,日本媒體則一致保持沉默,而英美主流媒體也大多沒有跟進報道。
“亨利·杰克遜協會”以美國民主黨曾擔任眾議員和參議員的亨利·杰克遜的名字命名。作為登記的慈善組織,“亨利·杰克遜協會”經濟來源以個人和組織的捐款為主。
據媒體報道,從2009年到2014年,該協會收入顯著增長。從原來的每年不到10萬英鎊,增長到160萬英鎊。該協會提出的“原則聲明”包括:以爭取“社會自由”為目標,開展跨國界、跨黨派合作,共同打擊極端主義、推進民主與人權。
檢索“亨利·杰克遜協會”網站,會發現該協會網站對中國話題的關注以負面居多,包括“藏獨”、中印之爭、中國在南海的“威脅”等。
(王云飛薦自《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