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賓
摘要: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素質要求,對于高中地理來說,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素質就是“讀圖能力”。它是核心素養,是經過后天的培訓獲得的。提高高中學生的讀圖能力,不僅能夠增加他們應對地理考試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夠加快學習速度,在腦海中可以有更加清晰的地理觀念,更利于知識的理解和整體性的掌握。而且這種思維也能應用于生活當中,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技能。本文筆者根據自己的高中地理教學經驗,提供幾點關于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培養;高中生;讀圖能力;素養;工具
地圖是地理的代表性名詞,是區別于其它學科最為明顯的特點。因為地理學科在知識內容上有特殊性,它的地理知識和概念能夠抽象成文字,但是想要直觀和形象地表達地理事物之間的空間位置、格局分布等卻是無法做到。一張地圖,通過有效的看圖分析,挖掘其中更多有用的信息。而且作為高中生,更應該提升讀圖能力,對他們將來在高考中的發揮很有幫助。從讀圖能力的提高方法來說,要重視對學生的鍛煉,倡導自主讀圖,更要求他們不斷從圖中獲得信息,深入挖掘。可以結合小組討論、游戲競賽等形式,讓讀圖過程更為豐富一些。要求教師提高讀圖能力的教學水平,以引導學生為主,激發和培養他們的讀圖能力。
一、提高學生辨別圖的能力
要想能夠高效讀圖,就必須能夠“辨圖”,區分圖與圖之間的不同點,然后找到正確的圖像分析的切入點。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首先培養學生的辨別圖像的能力,在兩個或是多個圖像中區分它們的信息,從比例到具體的含義,都能“了如指掌”。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相近的地圖,只是描述的對象不一樣,如山脈圖、地勢圖等等,所以更要做好不同圖之間的辨別,能分清信息給予的側重點,對圖進行綜合的觀察。除此之外,還要辨別圖上的地點順序信息,進行一步步的觀察,從不同角度的觀察。辨別地圖不僅要有一雙“犀利”的眼睛,更要有清晰的邏輯思維,而這種能力只能在教學不斷的積累實現,欲速則不達,還是要在大量的練習當中培養。可以加入更加靈活的教學內容,嘗試新的教學形式。辨圖就是讓學生對圖的主要特征能在第一時間獲得,可以利用多媒體,遮擋部分圖像,讓學生補充完成信息或是給予某張地圖的某個小片段,讓學生大體猜測這張地圖主要講的內容是什么。這樣看似是“玩鬧”的方式,卻充滿了學習的智慧。
二、提高學生記憶圖的能力
讀圖能力從表面上看,不需要記住圖上的信息,只要能夠給出圖時分析出來關鍵內容即可。但是地理考試不是給一張圖來考察全部知識點,還有很多題目類型是在沒有地圖的情況下給出的。讀圖能力不是依賴圖,而是有圖分析圖,沒有圖時也能憑借記憶給出答案。特別地在一些地理常識點考察時,不會給你一張圖讓你去看,如哪些國家與中國毗鄰,這樣顯得比較簡單,而是要求學生完全記憶。所以學生必須有記憶圖的能力,通過學習時對圖上內容的分析,形成記憶線,甚至可以在練習當中能夠恢復腦海中的地圖。這種記憶圖的能力比較難培養,學生往往只能做的記憶大概。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組織一些小游戲或是競賽,來不斷刺激這些圖像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形成長久記憶。而且游戲和競賽的形式能夠將零散的地理知識點結合在一起而不顯得突兀,學生更容易進行分散性和集中性的記憶,不斷訓練思維和反應速度。形式輕松,還能愉悅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地理學習的另一面。
三、提高學生分析圖的能力
讀圖能力的重頭戲就是“分析圖”,同樣一張圖,有的人能夠分析出80%的內容,有的則只能獲得50%的內容,這就是分析能力的區別。為了在高中地理學習中獲得更好地成績,就必須提高分析圖的能力。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不變應萬變”的原則,就是以地圖的不變,來發展學生變化的思維。首先引導學生對課本的地理知識有一個基本的掌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將這些地理知識填充到地圖上。從知識點學習的角度來理解地圖,這樣的反向思維,有利于學生正面的分析。在真正拿到一張地圖的時候,能夠根據自己所需,來尋找答案。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地圖進行動態的分析,一些地理環境和地勢特點等也要加入進去,用自己的知識來豐富這張地圖,也鞏固了所學內容。特別是一些地方有洋流的變化或是氣候特點等,在動態的描述中讓整個地圖顯得更加豐滿一些,能夠建立更加全面的地理學習理論。當然,還要注意對地理問題的具體分析,不絕對化地學習和記憶,而要留有一定的余地,能夠充實頭腦,補充一些思維上的漏洞。比如澳大利亞西部地區的氣候和周圍的地區相比,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單純從地圖上分析可能會得到錯誤的結論,所以要結合前后學習的地理知識,從更加全面綜合的角度來分析問題。課堂中,多給學生分析圖的機會,并且做到一張圖由4名,甚至是5名同學來分析完善,期望能夠得到更多的信息。即使一些知識點是重復的,學生重復給出,也應該提出表揚。因為每次重復都是一次記憶的刺激,都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
四、提高學生繪制圖的能力
讀圖能力是讀已經給出的圖,如果學生本身能夠繪制地圖,不僅體現出學生對地圖的記憶,而且是更多知識點的一個雜糅,對學生的地圖學習有很大的幫助。首先教師要給學生選擇好繪圖的素材,因為有一些地理內容是無法用地圖來表示的或者是表示也沒有意義。學生通過不斷的練習,逐漸掌握繪圖方法,在面對一張新的地圖時,就能夠站在繪圖者的角度來分析這張地圖的由來,和繪圖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在繪圖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了解他們的繪圖緊張,及時幫助其解決繪圖當中遇到的問題,通過一些簡單輪廓和地理圖標來讓學生對地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使其所繪制的圖更加科學、直觀。如在學習歐洲的相關內容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歐洲的輪廓進行簡單的繪制,并且將一些地理面貌和具體的國家位置進行標準,加深印象。將繪圖練習和讀圖練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繪圖學生讀圖成為一個體系,閱讀他人繪制的圖時也能盡量挖掘到更多的信息。
總之,學生讀圖能力的提高,是學生地理學習能力提高的基礎,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表現。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讀圖能力的訓練,盡量多地給學生教學引導,使其自主發現其中的樂趣和規律,更喜歡讀圖,也更會讀圖。
參考文獻
[1] 靳海峰.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讀圖能力[J].讀寫算:教育導刊, 2013(5).
[2] 陳桂莉.淺談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如何培養初中生地理讀圖能力[J]. 基礎教育論壇,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