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玲
【摘 要】 本文著力探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如何在學生交流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推敲品析。
【關(guān)鍵詞】 興趣;習慣;推敲;品析
【中圖分類號】 G62.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6)31-0-01
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博大精深,意蘊深刻含蓄,許多語言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洞見其精華呢?閱讀便成了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怎樣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通過近三十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我對閱讀教學有了一些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對閱讀對象是否感興趣,直接決定著學生的閱讀動機與學習,直接關(guān)系到參與閱讀活動的開展,也直接關(guān)系到閱讀教學的成敗。因此,在閱讀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比如,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剛學會拼音這個識字工具,就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課文注音,把課文讀通順,再以各種分組比賽的形式,激勵學生朗讀興趣。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用語感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形象的語感能讓學生有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生動畫面的語言感受。這一階段的學生形象思維發(fā)展較好,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結(jié)合課堂教學環(huán)境,進行實物形象的刺激,并引導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運用直觀形象思維去幫助學生感悟課文內(nèi)容,及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黃河魂》這一課,作者主要選取最壯觀的瀑布一壺口,濃墨重彩地描繪了它那驚心動魄的磅礴氣勢。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黃河奔騰的場面,并配上《黃河大合唱》片段,讓學生深切感受壺口瀑布瞬息萬變的奇觀,震耳欲聾的轟鳴,無堅不摧所向無敵的氣概。讓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碰撞。既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激起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明確要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對于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手段。只有讓學生養(yǎng)成自覺專心的閱讀習慣,我們的閱讀教學才能輕松愉悅,才能收到較理想的效果。首先,要讓學生在每天選擇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來進行閱讀,哪怕十分鐘也行,只要堅持就好;其次,閱讀時不要學《小貓釣魚》三心二意,要靜心靜氣,專心致志;再次,鼓勵學生邊讀邊思考,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含義的目的,還要動手勾上優(yōu)美的詞句,段落,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備注,以便和老師同學交流討論;然后,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語感。當對課文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后,可以融入自己的情感進行大聲的朗讀,讓學生對課文情感的理解得以升華;最后,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引導他們寫讀后感,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由理性認識上升到感性認識。通過以上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會讓我們的閱讀教學更輕松,更愉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推敲品析,引導合作交流升華
偉大的教育學家葉圣陶曾說“一篇文章必須多揣摩。”在學生充分閱讀,主動思考的基礎上,我們還要鼓勵大膽推敲發(fā)言,在課堂上課堂下,都可以展開充分的交流與討論。比如,我在教學《初冬》一課時,采用了比較法。我覺得“柿子樹上掛著大柿子,像一個一個紅燈籠”這句話中的“掛”用得特好。怎樣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呢?我采用換詞的方法,讓學生用“長”,“結(jié)”來換“掛”字,反復對比讀,反復想象體會。最后,學生紛紛起來談到,用“掛”字最好。這樣更形象,更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因此,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交流與互動的平臺,讓學生盡情表達、發(fā)言,認真傾聽,學會總結(jié),在交流合作的認知空間,延伸思維廣度與深度,及時修正偏差,真正達到自主學習的教學境界。
總之,閱讀教學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我們應該以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追求去進行教學。教師要結(jié)合閱讀教學的特點,教學對象、教學環(huán)境等因素,靈活地采取適合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充分調(diào)動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