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洋
在帶領秋收起義部隊挺進井岡山的艱難行程中,毛澤東手下有幾位愛將,分別是何挺穎、張子清、宛希先、何長工。這些人中只有何長工活到了建國后,其他3位在井岡山時期就犧牲了,而宛希先則是慘死在“自己人”的手里。
宛希先,湖北黃梅人,早年接受進步思想,參加革命活動,19歲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參加秋收起義時是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警衛團的一名連長。秋收起義時他率部參加,并擔任工農革命軍一師一團一營黨代表,那時才21歲。最可貴的是,在秋收起義部隊遇到挫折,毛澤東同革命意志不堅定的師長余灑度等人產生分歧,革命面臨夭折的緊要關頭,宛希先第一個站出來響應毛澤東的號召,堅決革命到底!在部隊由師改編成團以后,毛澤東任命他為團政治部主任,同時增補為前敵委員會委員,成為毛澤東的得力幫手。在開辟井岡山根據地的斗爭中,他一直沖鋒在前,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由于當地歷來存在土、客家之間的矛盾,所以即使在黨組織內部,這種矛盾也表現得十分激烈,嚴重影響了革命活動的開展,甚至流傳“土家的黨客家的槍”之說。而在毛澤東眼里,宛希先有勇有謀,既原則又靈活。在保衛井岡山、擴展根據地的斗爭中,宛希先屢建功勞。于是,毛澤東派他到最復雜的環境中開展工作,讓他擔任了湘贛邊界特委委員,主要負責協調與當地黨組織的關系。在地方黨組織中,宛希先是唯一的外來領導,他能夠較好地處理和協調各方關系,在各方面聲望都很高,是土、客雙方都能接受的人物,因此毛澤東對他給予重任。
1928年1月,毛澤東和朱德率領主力紅軍離開井岡山。出于對井岡山根據地的深厚感情,毛澤東留下何長工、張子清和宛希先幾位愛將在井岡山堅持斗爭,其中特別把宛希先派到地方黨委工作,希望他能發揮好調解和緩沖作用,肩負協調雙方矛盾、鞏固根據地的重任。
可是不到一個月,井岡山就迎來了敵人的第三次會剿。由于敵強我弱、實力懸殊,加之有叛徒為敵人帶路,紅軍很快失去了黃洋界、八面山、桐木嶺等重要哨口,不得不撤離井岡山。井岡山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劫難。
然而,更大的劫難還在紅軍內部。
時任永新縣委書記劉真,正值27歲,他的新婚妻子龍慶衡是一位思想進步、年輕貌美的女學生,他們既是同鄉又是同學,可謂郎才女貌。可是,龍慶衡的哥哥龍慶樓卻是永新縣的大豪紳,又是縣靖衛團頭子,手里有160多條槍,是進剿紅軍的骨干人物。
其實,劉真與龍慶衡的結合,并沒有受到家庭的影響,龍慶衡一直支持劉真的革命活動,還利用哥哥的關系為紅軍辦了不少事??墒牵诩t軍撤離之后,當地的一些反動勢力借機大做文章,稱劉真中了龍慶衡的美人計,龍慶衡受哥哥派遣打入紅軍內部,等待時機里應外合,將紅軍一網打盡。
當時正值革命低潮,黨內對井岡山失守的原因莫衷一是。于是,問題擺到了時任湘贛邊界特委常委的宛希先面前。
此處說法有兩種。一說,宛希先聽到這個傳聞后覺得有道理,于是通知劉真來特委開會,可劉真卻偏偏沒有趕到,宛希先感到事情不對,于是派人將龍慶衡抓了起來,并下令把她殺掉;還有一說,另有一些人,打著宛希先的旗號抓捕龍慶衡,并很快把她殺掉了,而宛希先對此并不知情。
龍慶衡死后,她的哥哥大為惱怒,遷怒于劉真,在同年9月趁劉真到南昌開會返回之際,設伏將劉真殺害。
永新縣是革命老根據地,劉真又是土籍人的核心人物,他的死自然引起了當地土籍領導人的不滿。于是,當地黨組織負責人、土籍人朱昌偕、王懷等,把賬統統記到了宛希先身上,認為此事都是因為宛希先殺龍慶衡所引起的,且他們與袁文才、王佐的斗爭,也總是有宛希先從中作梗。因此,要除掉袁、王,必先除掉宛希先。于是,他們設計讓宛希先來開會,并設定了一個讓宛希先根本無法按時趕到的時間,當宛希先遲到后,便以不服從命令為由,將宛希先逮捕起來。他們采取嚴刑逼供的手段,讓宛希先承認是叛徒。宛希先有口難辯,于是在一個夜晚偷偷逃離土牢??墒峭饷娴幕纳揭皫X讓他不知所向,而朱昌偕、王懷等人發現后,立即組織上千人四處搜尋,最后在永新縣一個叫大灣的地方發現了已經筋疲力盡的宛希先,隨即不由分說將他扔進一個土窖里,然后一頓亂石,將這位從秋收起義走來的紅軍忠誠將領活活打死。其時,宛希先剛剛23歲。
1945年在黨的“七大”上,經毛澤東提議,正式追認宛希先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