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明蜀王文集考

2017-05-06 20:54:55胡開全李思成
文史雜志 2017年3期

胡開全+李思成

摘 要:明朝蜀藩王是明代唯一獨居一省的宗藩。首任蜀獻王朱椿是明太祖26子當中唯一歷太祖、惠帝、成祖三朝安然無恙的親王。而獻王開創的家法,后世子孫紛紛效仿,蜀府被明孝宗稱“蜀多賢王,舉獻王家范為諸宗法”,蜀王府也成為萬歷朝以前的宗藩“首富”,從而形成“二百七十年富庶之藩封”。之前因為國內缺乏文獻,只能粗略地描述,而無法詳盡地展現其內容。本文簡介筆者從日本拍照回來的《獻園睿制集》《定園睿制集》《懷園睿制集》《惠園睿制集》,以及國內一直留存的《長春競辰稿》五部傳世文獻的版本、基本內容、解決歷史疑點等,初步開啟從明蜀王撰寫的文獻來研究四川明史的序幕,并簡單展望今后的工作方向,希望為研究四川明史乃至全國明史,開辟出一條新渠道。

關鍵詞:明蜀王;睿制集;獻王家法;釋疑

成都市中心的皇城,東郊散落的王陵群,在成都人的記憶里,清晰的是其建筑壯麗,讓人驚嘆,模糊的是皇城和王陵的主人似乎與世隔絕,百姓并不清楚一國之封的蜀王在想什么,平時在干什么,說過些什么話,寫過什么文章詩詞。偶爾出來做的善事,無法讓人建立起比較立體生動的形象。筆者在找尋有關明蜀王陵資料時,偶然從日本內閣文庫發現線索,之后到日本東京國立公文書館,將《獻園睿制集》 《定園睿制集》[1]《懷園睿制集》《惠園睿制集》四部明蜀王文集拍照回來,使其時隔約400年以后,能重新進入國人視野。這些文集經筆者初步研讀,其將明朝蜀藩王生活的方方面面生動地展示出來。下面結合國內僅存的《長春競辰稿》,從版本的特點、獻王家法、解決歷史疑點三方面進行探討。

一、版本澄清,史載的五部文集,目前所見無《端園集》,有《懷園睿制集》

據黃虞稷著《千頃堂書目》卷十七別集載,明蜀王的作品主要有:“蜀獻王朱椿撰《獻園集》十七卷,蜀定王朱友垓撰《文集》十卷,蜀成王朱讓栩撰《長春競辰稿》十六卷,蜀惠王朱申鑿撰《惠園集》,蜀端王朱宣圻撰《端園集》”[2] 。后來《明史》及地方志所列蜀藩作品,都相沿此說。但上述文集早在明朝末年多已不存,乾隆朝編修《四庫全書》時,全國所繳圖書中,僅見明蜀成王朱讓栩撰《長春競辰稿》,且未被收錄。1997年北京出版社出版《四庫未收書輯刊》時在第五輯將之收錄,成為國內唯一能見的明蜀王文集。

筆者實地到日本東京國立公文書館,見到了四部明蜀王文集,從文集加蓋的唯一紅章“秘閣圖書之章”[3] 看,它們確實是明朝就流失到日本的原版。文集分別是明蜀懷王刊印成化二年(1466年)版《獻園睿制集》,列內閣文庫書號“漢16870”,四冊,十七卷,共480頁(原本有4頁留白);明蜀懷王刊印成化五年(1469年)版《定園睿制集》,列內閣文庫書號“漢16869”,二冊,十卷,共342頁(原本有4頁留白);明蜀惠王刊印成化十一年(1475年)版《懷園睿制集》,列內閣文庫書號“漢16873”,二冊,十卷,共226頁(原本有4頁留白);明蜀昭王刊印弘治十四年(1501年)版《惠園睿制集》,列內閣文庫書號“漢16874”,四冊,十二卷,共602頁。四部文集匯總共有1650頁。文集名稱是作者的后代按明代規制擬定,開頭兩字中,首字如“獻”為謚號,園指陵園;“睿制”則與皇帝的“御制”對應,藩王的文集如果沒有自己命名 [4],則按規制稱“睿制集”。從蜀王府各大臣為文集所作后序看,“睿”字是標準用語,如藩王的智慧稱“睿思”,藩王的旨意稱“睿旨”,藩王的文字稱“睿翰”,藩王的內心想法稱“睿衷”,藩府內臣稱藩王為“睿主殿下”,藩王的文學作品稱“睿作”,藩王所用詞藻稱“睿藻”,藩王的教導稱“睿教”。

這四部傳世文集比《千頃堂書目》記載多了一部《懷園睿制集》,但不見《端園集》。《長春競辰稿》成書時間在《端園集》之前,而楊慎在為《長春競辰稿》作序時稱獻王“嗣是以后,四葉相承,皆有文集行世,固他藩所罕見也。”即在《長春競辰稿》之前已經有的四部文集包括《懷園睿制集》,這說明《千頃堂書目》所載有失實的地方。于此可知,《獻園睿制集》《定園睿制集》《懷園睿制集》《惠園睿制集》《長春競辰稿》五部文集,為目前所知明蜀王文集傳世文獻的總和。《端園集》是否真實存在過并存世,暫時無法確認。

下面大致勾勒五部文集的主人及文集內容基本情況,并附上五部文集的前序,以供管窺: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編《祖訓錄》,定封建諸王之制” [5],“擇名城大都,豫王諸子,待其壯,遣就藩服,用以外衛邊陲,內資夾輔。”[6] 蜀獻王朱椿(1370—1423),自號:好善齋主人翁 [7],是朱元璋第十一子,洪武十一年一月封(1378年)[8] ;十八年(1385年)冬十月,“命蜀王椿居鳳陽” [9],即參加中都閱武;二十三年(1390年)就藩于成都,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死,任蜀王時間為1378—1423年。蜀獻王是后世稱頌的著名賢王,也是明蜀三位賢王之首。《獻園睿制集》記載其當時已經是“撫士民、宣德化,而弦歌之聲、禮儀之風,溢于邦域,而被乎邊夷也。”“獻園以詩書禮樂化一方,家法之行,相承不既。”由是開創了明蜀藩的家法。

《獻園睿制集》共十七卷,主要包括:卷一、卷二的辭令;卷三的序,詩序等;卷四的書,與各藩王府和私人府第往來書信;卷五的贊、像贊、賜贊;卷六的表箋,有謝恩箋,冬至、正旦表箋,賀箋等,與皇家的關系最為密切,或開創了一些范例;卷七、八、九、十、十一的祝文,祭掃劉備、孔子、北極真武、文昌、諸葛亮及各神靈的祭文,給各親戚僚屬祭文等;卷十二的記、引、跋(交游和交際廣泛)、賦、銘;卷十三的詩,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卷十四的七言絕句;卷十五的五言律詩;卷十六、十七的七言律詩、雜著。這是五部文集中收錄門類最豐富的,全景式地展示了明朝第一代蜀王的生活和苦心經營自己分封之國狀態,以大量文字記錄其制定蜀王府家法的過程和內容。這對詮釋《大明會典》中的藩王制度是個有益的實例,更是對后人深刻了解蜀藩和蜀王府內部提供了直接的材料。

《獻園睿制集》序

我太祖高皇帝奄有天下,曾祖獻王分封于蜀,建國之初,日接鴻儒碩士,吟哦六經,討論群史,深明心法之要,益隆治道之本。撫士民、宣德化,而弦歌之聲、禮儀之風,溢于邦域,而被乎邊夷也。然獻祖仁明濬哲,出乎天縱,吐辭立論,不外倫理,辭令書序,賛(贊)記詩賦若干篇。我恐久而湮沒,當嗣國位之二年,命教授葉著編次成帙,集工鋟梓,以永遠其傳。

嗚呼,我祖睿思弘愽,詩古文雄,文有以見政事之實,詩有以得性情之正。若麗天之云,行風之云,流動變化、自然成章,一一皆自己胸中流出,誠有補于風教,非空言也。豈若詞人之作,必于一字一句,惟求其工,而與道違者比哉。

成化二年(1466年)歲次丙戌春三月朔日,曾孫蜀王謹書

(加蓋三枚印章,分別是)國朝藩屏 岷嶓鎮靖 敬人堂

明蜀定王朱友垓(1419—1463),第四任蜀和王之子,1461—1462年以世子攝位,任蜀王時間為1463年。清嘉慶《成都縣志》載其“好學循理,工詩賦,善草書”。《定園睿制集》序中其子回憶“視膳之暇,入則秘閣閱書,出則經帷進講,研精覃思,蓋無虛日。”臣子回憶其“一令之布,一言之出,惟獻園之家法是承是效,不以崇高富貴而怠其求道之心,政務之余,必與二三儒臣講明正學”。由于定王在位時間較短,《定園睿制集》關于王府管理方面的文章很少,主要是作世子期間對時令節氣、花草樹木、外出所見地方和人員,有感而發所作。如卷二有描寫成都郊外景象和農人生活狀態的《郊行》:“古木寒煙外,漁歌夕照邊。落霞光閃閃,歸鷹影翩翩。晚稻如云熟,楓林似錦鮮。農夫收獲罷,樽酒樂長年。”卷七有關于佛教思想的長篇大論《和永明壽禪師山居》,而定王與石經寺當時的住持楚山紹琦禪師有些交集。筆者曾經研究過《石經寺楚山紹琦禪師語錄》,觀其思想大致相通。卷八有表達對三教態度的《三教圖》:“三老談論歲月深,仁慈設教利群生。雖然各立門風別,大道從來沒兩心。”這些內容很能反映蜀王府對世子的培養和訓練。

《定園睿制詩集》序

我先君定王居世府時,視膳之暇,入則秘閣閱書,出則經帷進講,研精覃思,蓋無虛日。景慕楚元間平霍王元軌申王德文,崇儒重道、好善忘勢之賢,授簡摛辭,出語婉麗,興至則清風雅詠,發舒性情,自然有得于塵俗之外者。或與時之才士品題賦詠,或用古人詩韻而屬和之。睿制雖多,不盡留稿。成化改元,錫圭受爵之后,直欲簡任賢能,為之羽翼,藩屏帝室,以承前志。不意僊游而鸞輿竟不返矣。我心感悲,不能已也。所賦長篇短律,幸而未泯者,得若干首,命紀善馬純類編成卷,以壽于梓,而傳諸來世。

嗚呼,觀者不無興滄海遺珠之嘆云。

成化五年(1469年)歲舍已丑閏二月望日 孝子蜀王 謹序

(加蓋三枚印章,分別是)國朝藩屏 岷嶓鎮靖 敬人堂

明蜀懷王朱申鈘(1447—1471),第五任蜀王定王之子,任蜀王時間為1463—1471年。懷王繼位時年僅16歲,是他張羅刊印的《獻園睿制集》和《定園睿制集》,開了蜀藩刊印文集的先河,而且其所印的第一部《獻園睿制集》紙張尤其精良。從其繼位的時間和其自身的文集看,刊印先王文集,有重申獻王家法,整肅王府秩序之意。如《懷園睿制集》卷一辭令中的《諭本府文武官》,即要求“……本府文武官員職有大小,當各謹其所司率,循其常體,至公不刻之心,盡忠君愛國之道,要如先臣之攸行……爾等既食祿受爵,可不一德一心,尚圖其易而匡。我之不迨,以紹我先烈,成乎一國之政,不負圣主托為藩之盛心。爾等各效忠貞,慎勿訷悅(申說)。故諭。”緊接著還有對王府宦官機構的《諭承奉司》,要求則是“……外臣既行其外政,內臣又修其內事。相我為藩,保守社稷,承奉以下內官內使……當竭爾心、效爾力,迺恭迺順,毋怠毋荒,各務盡其所當為,各宜謹其所當守,納忠奉公,要有裨益內省中闈。惟清惟肅,慎勿驕橫,自取罪愆。故諭。”此外,懷王描寫驛站的繁忙非常形象,如卷二的《館驛》:“萬里達楓宸,郵亭倚白云。東南通道路,來往駐車輪。祖餞多歸客,星馳有使臣。紛紛勞驲騎,但見起風塵。”可惜懷王在位時間較短,故而其弟惠王才會在《懷園睿制集》序中發出這樣的感嘆:“文辭乃游藝之一端也,先兄所存尤大,若天假之以年而奉守宗藩,翼戴帝室,俾邦國復鄒魯之風,仁賢儗間平之善。”懷王任蜀王時正值青春年少,精力充沛,但苦于長期待在王宮里,于是對花草樹木賦詩甚多,感情豐富且細膩精致,使得“昆蟲草木之形態性理又昭著”。這可以用來研究蜀王府植物狀況,將來可用于明蜀王陵景區作植物文化展示。

《懷園睿制集》序

先兄懷王,天性仁孝而友,于之情尤篤。器度弘遠,樂善嗜學,讀經史過目即知義。王考最鐘愛,及受道次,則為文詠詩,陶寫情性,長篇短律,各臻極焉。其文也光,可以分奎壁;其詩也聲,可以諧韶濩。止乎禮義,關乎世教,實足以鳴國家之盛。

成化七年(1471年),惜鸞輿去早,悲惋曷堪。越一年,予承王爵,掇取兄平昔睿作若干篇,命紀善尹仁器編集,以壽于梓以傳諸后。嗚呼,文辭乃游藝之一端也,先兄所存尤大,若天假之以年而奉守宗藩,翼戴帝室,俾邦國復鄒魯之風,仁賢儗間平之善。文辭云乎哉。

成化十一年(1475年)歲次乙未春三月初吉 弟蜀王 謹序

(加蓋三枚印章,分別是)星分井絡 崇敬堂 承運為邦 [10]

明蜀惠王朱申鑿(1458—1493年),第六任蜀懷王弟,任蜀王時間為1472—1493年,是明蜀三位賢王之二。清嘉慶《成都縣志》載其“好學禮賢,書法最精”。其子昭王回憶印證了這種評價,“嗣位多博雅之賢,通國被文明之化,九重眷西土之光,奕世拜褒揚之典”,“惠考猶刻意先賢書法,得臨池佳趣,行草篆隸四家,殊清奇遒健,且錦官甲第聯云:煥乎焯爍于高堂,爛然妙麗于簡冊,多睿翰之揮灑耳。”按規制,藩王府“凡為宮殿室屋八百間有奇”[11] ,而蜀王府尤其壯麗,因為朱元璋認為“蜀之為邦,在西南一隅,羌戎所瞻仰,非壯麗無以示威儀”[12] 。之所以壯麗乃在于向西南地區眾多少數民族宣揚和展現先進文明,達到安定邊疆的目的。《惠園睿制集》對王府建筑進行功能劃分并賦詩甚多,可以幫助今人理解并復原明蜀王府的建筑格局和功能。而惠王的賢能,主要表現在他明“大道”,如卷二“五言律”里有一首與朱熹有關的《讀朱文公詩》:“珎重紫陽翁,言言理性中。寓情多造妙,適意不求啊。篤厚宣王化,溫柔振國風。子昂陳子后,感興意皆同”。《感興十二首》中有:“大明天理正人倫,都在宣尼魯史文。萬世準繩俱率舊,百王法度不圖新。行其典禮通天地,立此綱常動鬼神。賊子亂臣知恐懼,是知絕筆為傷麟。”卷六,七言律中有鼓勵先進,贊嘆士人高尚生活情趣的《題蒯氏八詠》,具體包括:《攄忠報國》《行義榮官》《廬暮思親》《施棺周貧》《撫孤教侄》《構橋利涉》《田園樂趣》《詩酒遺情》。

《惠園睿制集》序

我惠考睿制詩文,手澤攸存,秘諸書府已九稔于茲矣。近命儒臣裒次厘為十二卷,蓋繡梓珍藏世,為我后賢后王矜式。且自獻祖分藩于蜀,七葉流芳。又安宗社類能抽思摛藻。擅我蜀一王之制,作故謬號多書大夫,士好古而敏求者,啟請漫無虛日。蓋家教師承,惟書以為寶。是故嗣位多博雅之賢,通國被文明之化,九重眷西土之光,奕世拜褒揚之典,有由然哉。惠考性殊警敏,經書子史,究極無遺,講誦恒至夜分,殆忘寢食。侍臣恐過勞成疾,必溫辭遣之,曰:我好此,固不勞也。涵養幾二十年,其理明,其氣充,其寸大而捷。或記序論辯以之揚榷今古,或詩歌贊跋,以之陶寫性情,咸染筆而成,有求須應,如駕千里龍駒馳驟于四通八達之境,自然疾徐中節,左右具宜,不假提銜奮策之勞,而有從容自適之妙。是非類出,天閑而群空冀北者乎,蓋倍于尋常者,相百相萬矣。惠考猶刻意先賢書法,得臨池佳趣,行草篆隸四家,殊清奇遒健,且錦官甲第聯云:煥乎焯爍于高堂,爛然妙麗于簡冊,多睿翰之揮灑耳。矧溢于蠶叢,達乎寰宇,勒金石而被弦歌,固其宜也。大抵文藝,未為不工。在惠考誠為馀事,觀其恪遵成憲,景行先哲親親而仁民,輕財而好施。嗚呼,其大原大本真可師法故。既薨而謚曰惠,良足有據哉。若之何壽弗滿德,每展閱是集,哀悼輒不自己。嗚呼,惠考無美,而我稱之是誣也,有善而我弗知,是不明也,知而弗傳,是我固不仁也。嘗聞三者君子之所恥也。予不肖,其思所以免之。

弘治十四年(1501年)歲次辛酉秋七月朔旦 孝男蜀王 謹序

(文末無印章)

明蜀成王朱讓栩(1500—1547),惠王之孫,昭王之子,任蜀王時間為1508年至1547年,是明蜀三位賢王之末。清嘉慶《成都縣志》載其“忠敬慈和,孝友敦睦,德性明粹,問學淵涵。長于文翰,著作甚富”。同時代的楊慎稱其“王恪遵祖訓,丕承先志,懿德善行,事皆可書。有司奉詔以聞,禮官議請崇獎。我皇上遣官降敕,建“忠孝賢良”坊,以示表異。”“著述滿家,儒林稱頌”。文集名稱不同于前四部,是“自名其集曰“長春競辰稿”,蓋王于簡編日閱有程,觀經史凡幾卷,子集凡幾卷,臨摹法書凡幾紙,作詩日幾首,屬對凡幾聯。比之青衿儒生,錦帶居士,勤渠倍之。故曰:競辰。”

《長春競辰稿》序

先考成王所著之集也,蓋謂悟道忘言,得于所遇而適之爾。矧夫道與神會,理與心涵,初無容于有言,至若欣觸交中,情溢而言形,則有不待言而言也。卒之,不言之言者,神而言之言者,聲聲成而詩自生焉。譬之氣激簧竽,音律自符;機搖秘發,玉應金隨,庸非牽強者也,猗歟休哉。

予考以雄逸之材,通明之識,年逾四袠,學憤三馀,凡著于簡編者,規然風雅之詠,發揮造化之微,亦皆得乎性情之正而已。惜乎學易之帷,遺跡未寒,而翔空之鶴,一去不返。尚忍言哉,尚忍言哉。其內外輔臣,編輯遺稿,編成而遂槧于木。予也不敏,姑綴蕪辭,薄以信后也。

嗟夫,寒瓊之光,靈劍之氣,沖映人間;祥麟之角,禎鳳之毛,終為世瑞。其無忝于睿心也。千載而下,想見其神儀莊度,曷勝景仰也。噫。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秋七月吉旦 不肖孤子蜀王謹頓首拜識

(加蓋三枚印章,分別是)克念作圣 圣文神武帝胄之宗 承運化昌

《長春競辰稿》序

慎往歲備員史館,獲閱秘書,嘗莊誦孝宗敬皇帝御制賜蜀昭王詩,曰:

河間禮樂文風盛,江夏忠勤世業昌。

異代豈能專美事,吾宗亦自有賢王。

稽首飏言曰:圣有謨訓,何其深切,著明而辭無溢美乎。蓋蜀自獻王始開國于成都,自其未之分封日,則宋景濂為之傅;及其就邸,則方孝孺授其書。且蜀之封疆,當西南之坤,坤為文,先哲有論說矣。又纘漢代司馬、王、楊之風,嗣唐世子昂、太白之藻,其興觀染植若此,則其彪炳虎變,彩翚鳳翥,豈偶然哉。嗣是以后,四葉相承,皆有文集行世,固他藩所罕見也。孝皇天言不為溢美矣,五葉而傳于今,王恪遵祖訓,丕承先志,懿德善行,事皆可書。有司奉詔以聞,禮官議請崇獎。我皇上遣官降敕,建“忠孝賢良”坊,以示表異。至是而名益彰顯矣。國政之暇,手不釋卷,顏菴曰:通菴榜園,曰:長春不著長物,惟富圖籍。其讀圣賢書,及忠孝說訓子篇,遺教令根極理,要遠追古人。而適情詠物懷古,雜擬式遵溫柔敦厚之旨,亦饒綠情綺靡之聲。著述滿家,儒林稱頌,真有王人之度,作者之風。及其疾篤,臨終索文,山詩誦之。則視河間可雁行,而于江夏有過無不及者。平生賦詠論著,無慮千百,自名其集曰“長春競辰稿”,蓋王于簡編日閱有程,觀經史凡幾卷,子集凡幾卷,臨摹法書凡幾紙,作詩日幾首,屬對凡幾聯。比之青衿儒生,錦帶居士,勤渠倍之。故曰:競辰,亦自道也,顧命慎俾序之。慎昔奉朝命祭于寢園[13],則奉殿下睿教矣。序其敢后。然而才非沈約,何以贊競陵王之文學。匪韓愈詎能述曹成王之美。敬首誦孝皇之詩,以冠于篇,蓋亦夙昔史職也。

嘉靖戊申(1548年)夏六月既望,博南謫戌,前翰林史官,成都楊慎薰沐敬序。

二、獻王家法樹立非常嚴密

并被很好的繼承和傳播

明孝宗“恒稱蜀多賢王,舉獻王家范為諸宗法” [14]。明孝宗在位時間為1487—1505年,而第四部蜀王文集《惠園睿制集》刊印于弘治十四年(1501年),之前的蜀王有三賢王的兩位——獻王和惠王,加之孝宗曾賜惠王之子蜀昭王詩曰:“吾宗亦自有賢王”,不算之后的蜀成王,這里就已經形成了一個賢王群體。由此可以看出獻王家范不僅嚴密,而且相傳數代。結合《獻園睿制集》的內容,其家法內容可以非常清晰地呈現出來。

關于藩王府機構設置的大體情況,據馬士訓研究,“洪武十三年后,大部分的時間王府長史司具體設置情況是這樣的,‘左、右長史各一人,正五品。其屬,典簿一人,正九品。所轄,審理所,審理正一人,正六品,副一人,正七品。典膳所,典膳正一人,正八品,副一人,從八品。奉祠所,奉祠正一人,正八品,副一人,從八品,典樂一人,正九品。典寶所,典寶正一人,正八品,副一人,從八品。紀善所,紀善二人,正八品。良醫所,良醫正一人,正八品,副一人,從八品。典儀所,典儀正一人,正九品,副一人,從九品。工正所,工正一人,正八品,副一人,從八品……王府武官的設置,除了洪武年間存在時間很短的武相、武傅外,主要是王府護衛指揮使司和王府儀衛司……” [15]內府宦官機構設置為“王府內官十員,承奉司承奉正,正六品,副,從六品;典寶所典寶正,正六品,副,從六品;典膳所典膳正,正六品,副, 從六品:典服所典服正,正六品,副,從六品:各門官門正,正六品,副,從六品。內使十名,司冠、司衣、司佩、司履各一名:司藥、司弓矢各二名”[16] 。

《獻園睿制集》卷一和卷二的辭令,是獻王到成都就藩后,對王府內臣和外臣撰寫的規范性文件。獻王對王府的這些職務人員,并非面面俱到,而是有所側重地加以規范,如:卷一和卷二收錄了《諭長史司》《諭三護衛》《勸學教》《賜指揮》《賜良醫》《賜教授》《諭僧》《付紀善》等,還對鎮撫、訓導、伴讀、義門、典寶、引禮舍人等都作了相應的訓喻。下面舉《諭長史司》為例,展示獻王既給下屬明確職務職責,又確立了給“幣藏”以助供養的內部政策:

古語云: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又云: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蓋聞廣孝以化俗,推恩以及人,王政之本也。今府中文武群臣,有垂白之親者,或已在官,而或尚留故鄉,其祿雖足以自給,然實際婚喪之用,皆于此焉出。所費至廣,安能奉養而無關哉?今訪問有具慶者,及父在者,母在者,定為三等,歲時給幣藏,以助群臣之供養。詩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旨哉言乎。若夫移孝為忠誠,有望于諸公也。其懋敬之哉。

另,《勸學教》有:“予荷宗廟之靈,皇上恩命,分封于蜀。至國以來,惟恐不能撫導士民,移風化俗,以稱君親屬任之。”

獻王所創立的家法應該很好用,這才會出現第六任蜀王懷王專門寫《諭本府文武官》和《諭承奉司》來重申,同時,繼任蜀王自身也或多或少地在模仿獻王,顯示其延續性很強。只是由于藩王被皇室作了很多限制,沒有機會接觸更多頂級的文人,被記載得要少一些。

傳統文獻和研究對獻王被稱作“蜀秀才”,“以文教化一方”引用較多,但論述細節尚少。楊慎稱獻王“自其未之分封日,則宋景濂[17]為之傅;及其就邸,則方孝孺[18]授其書”,在其看來,兩位明初的頂尖文人對獻王影響巨大。而且獻王也實實在在地做了許多事,有些甚至是冒風險的事,來展現自己對宋景濂、方孝孺兩位的尊崇,這種對士人由衷的尊重,切實地感動了蜀中之人,方才潛移默化地達到文教化一方的效果。

下面是《獻園睿制集》中收錄獻王對待方孝孺、宋濂、陳南賓三人的一些文獻資料,很多是以前不曾展示的,從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從時間看,宋濂于洪武五年(1372年)十二月開始任太子贊善大夫,為王子們擬定教育內容,雖然與尚在年幼的獻王朱椿過從不多,但其被朱元璋高度認可,稱之為“開國文臣之首”。方孝孺則是宋濂的得意弟子,有近四年的直接交往,另外一個弟子王紳也與獻王接觸較多。之后還有方孝孺的弟子鄭智、林嘉猷、胡子昭與獻王過從甚密。于是《獻園睿制集》就留下許多與宋濂有關的材料,如卷十二的《題翰林承旨宋濂觀化帖》《跋宋太史楹銘》《跋宋太史與門人手帖》等。其中《跋宋太史與門人手帖》中記錄了一段獻王與宋濂的書信往來:

……先生以事將謫于蜀,命下之日,乃貽書某,諭以明經樹德,以濂洛諸賢自期。視先生處患難憂戚,如在函丈間,死生禍福置之度外,而拳拳以先哲所以為教者望其徒。嗚呼,非平居學之有本,養之有素,而斯某之深,何以臻此哉。先生歿有十一年,某來官蜀中,謁予,出此以觀。予重先生之風,故識之。

這顯示楊慎所稱“宋景濂為之傅”是言之有據的,宋濂過世前還叮囑“明經樹德,以濂洛諸賢自期”,這才是“以文教化一方”的思想源頭。只是今人沒有看到當時的文獻,沒有留意這方面。但當年包括獻王在內的數代蜀王遷葬、祭拜宋濂墓,給予非常高的禮遇。宋濂死后,先是葬在夔州蓮花峰下,“越三十三年,永樂癸巳十二月二十七日,蜀獻王遷成都之華陽安養鄉。又七十二年,成化乙巳十二月十三日,蜀惠王改葬錦城迎暉門外”[19] 。當時“蜀獻王殿下念公舊學,特給路費,賜葬具……復賜祭田,以供祀事” [20],后來惠王還有拜祭、改葬等事。

直接交往了四年的方孝孺讓獻王更加獲益匪淺。此即楊慎所稱“及其就邸,則方孝孺授其書”。《方正學先生年譜》有這樣幾條史料[21]:“洪武二十七年甲戌,先生年三十八,蜀獻王聞先生賢,聘為世子師,尊以殊禮,不名先生。每見蜀王,必以仁義道德之言陳于前,王喜甚,恒曰‘方先生,古之賢者也”。“洪武二十八年乙亥,先生年三十九,自漢中又抵蜀,蜀王顏其讀書之廬曰‘正學。蜀王從先生請,恤宋太史遺孤有加,《帝王基命錄》成”。“洪武三十年丁丑,先生年四十一,往蜀作《蜀道易序》《蜀鑒》及《蜀漢本末》《仕學規范》,皆承王命也”。獻王對方孝孺的態度被廣為傳頌,撫恤宋濂的遺孤,遷葬宋濂墓,自然不在話下。而被稱為“天下讀書種子”的方孝孺專為獻王所寫的文章,對全蜀的影響可謂巨大,史稱為“孝孺工文章,醇深雄邁,每一篇出,海內爭相傳誦”[22],是“獻園以詩書禮樂化一方”的中堅力量。

清朝錢謙益編《列朝詩集》,在朱椿名下收錄了《送希直先生還漢中》《賜方教授詩(三首)》《送胡志高赴漢中兼柬方希直》《讀基命錄》[23]等而在國內傳世。與之相比,《獻園睿制集》收錄更加豐富,在上述幾首的基礎上,總共不下十五處[24],大大豐富了獻王與方孝孺之間的交往細節。在《獻園睿制集》中還有《方漢中》文三篇,《賜方教授像贊》《賜教授方孝孺一絕》《賜漢中教授二首》之第二首[25]等(另外提及方孝孺的還有一些)。其中《方漢中》最能表現獻王對方孝孺的情感,“宋公歿后,門生故吏多散在四方。天臺方某亦薦之,朝仕于漢中……公西州士之冠冕,有識者無不心悅誠服,而新學晚生亦有所依歸也。予一日不見,有如三秋,況在遠道乎。先民有言:能自得師者王,又曰:務學不如務求,師良有以哉……予以眇躬藩衛宗社之重,亦必慎柬賢良以備顧問。爾懿文清節,有東漢之風,尚志立言,為當代之重。秘閣閱書,燕閑賜對,經帷進讀,道德坐論,矧乃郡庠之責,學課之繁,別既數月,良非得已。忠言嘉謀,予所饑渴,竭乃心力副,予眷待遣書,指不多及。”

另有《賜方教授像贊》,對方孝孺也極盡贊美之辭:

綠鬢紅顏、金精玉粹,聘束帛于山林,應綸言于殿陛,身游乎蓬島方壺之間,道溯乎伊洛洙泗之澨。潛溪之后,學名聞九重;玄英之云,孫華間奕世,是所謂孝于父母,友于兄弟者也。

方孝孺在與獻王交往的過程中,也是非常愉快的,如《賜漢中教授二首》中第二首,對比其在蜀和回秦的情景大有不同:

昨日出都門,今朝少一人。

才華懷吉士,燕樂憶嘉賓。

乘駟歡游蜀,驅車懶入秦。

新春有良會,重與細論文。

雖然宋濂和方孝孺聲望和水平都出類拔萃,但在所有與獻王交往的文臣中,《獻園睿制集》收錄最多的卻是陳南賓[26],原因不僅是其在蜀藩居于內相(長史)的地位,對治理蜀國貢獻大,而且他與獻王在一起的時間最長。這方面因為許多傳世文獻都提及,在此不再贅述。茲僅將史書上記載優待老臣的“安車”一事,從獻王的角度來展示一下。《獻園睿制集》卷一《問左長史陳南賓》有:

卿股肱老臣,猶吾一體。純德令聞,國人所瞻。近賜安車,俾乘以朝謁,以致尊老優賢之心。

《獻園睿制集》后序說:“前后左右皆文行禮法之士,朝夕相與講明”,在卷三有一篇獻王自己描繪蜀府“文行禮法”主要人員的《設醴圖序》:

予讀漢楚元東平傳,于楚有曰:少時嘗與魯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詩于荀卿門人,浮立伯王,既至楚,以穆生、白生、申公為大夫,于東平有曰驃騎。時吏丁牧、周栩以王敬賢下士,不忍去之,遂為王家大夫數十年,事祖及孫……予生千載之下,慕遺風于先哲,敢不效其萬一。暇日命戈繪而為圖,以自勉焉。其橫經勸講者,左長史長沙陳南賓也;授簡摛詞者,貴州教授芒文縝也;兀坐校書者,紀善潞郡張安伯也;誦蓼義之詩者,奉祠太原胡端甫也;倦書而隱幾者,典寶陵川和景曾也;臨池染翰者,進士舒城祝淵也。若夫鋪張盛美,不忘規諫。觀乎諸君子之詩,槩可見矣。

這種聚集理學通達之士講經論道的場景,也成為獻王家法之一,被后世許多蜀王所模仿和延續。

獻王與僧人交往較多,《獻園睿制集》收錄有《與杰性空并偈》《諭僧圓行》《付諸山大德仁濟守欽永謙德新惟實汝壎》。其中《論僧》一篇尤其重要,系統闡述了四川佛教的脈絡,以及佛教對地方社會的貢獻,堪稱獻王家法中宗教思想的核心:

蜀中賢哲之士,代不乏人。若馬祖一、船子誠、圭峰密、德山鑒、大隋真、香林遠、雪竇顯、五祖演、圓悟勤、圓通訥、佛眼遠、白楊順、竹菴珪、梁山遠、無準范諸師者,非唯一國之善士,乃天下古今之師表也……有能志節高邁、識見超卓者,則不為流俗所移,必遍謁諸方,多經爐鞴,然后具頂門眼,為天人師……其有未出鄉井、蚤遇知識已則,大事未明、委身而親灸之。得其聲,欬之余,而又能淑諸人,人遂為一鄉一邑之所敬仰,迨夫年已衰暮,猶持滿盈之戒,推賢讓能,見善如不及,若斯人者,豈不為明達之士乎……

諦聽吾言,勿怠勿忽。夫出家者,以高尚為宗、賢哲是慕,先圣遺言可師可則,非求溫飽也、非求逸樂也、非圖利養也,特以生死未明,故割恩棄愛,蒙塵被垢,混跡叢席中,專以勤勞為務。故有腰石負舂、析薪炊爨,為人之所不能為,行人之所不能行,披星戴月,孜孜于是,猶恐失之。以是論之,僧豈易為哉。

觀今之為僧者,則反是濫形緇服,以避國家之職役。不顧父母之劬勞,假形竊服,專以利己為安。于是有假名而濫膺信施者,有行商貿易者有之;有因時避役肆行奸詐者有之;冒稱法師聾瞽后學妄行披度者有之;又有等白衣專事應緣僣居僧上,羅略施利歸養妻子,恬不知覺者有之。如斯之類,不可枚舉……自今已后,非正因出家者,不許擅自披剃童行,有役占者,不許擅自出家,白衣不許羅攬赴請應緣,妄求施利歸養妻子。如斯等類,非惟冒干國憲,抑亦深招冥報,他日陷百刑之獄,非細故也。而曹知之。

《獻園睿制集》收錄獻王與分封各處藩王的許多書信往來,但因朝廷不允許藩王之間私下往來,故而后世蜀王與他藩間便不再能保持這樣親密的關系。

關于獻王家法的核心,在《獻園睿制集》卷十七雜著篇收錄的獻王親擬的兩幅《門帖》,最能集中體現,它們分別是:

親藩禮重賓師位,朝野名高孝義家。

子孫同膳三千指,詩禮傳家四百年。

三、文集解決了一些歷史疑點

首先是蜀藩王與明蜀王陵的關系。目前所知,蜀王陵主要集中在成都東北郊鳳凰山和東郊正覺山附近。蜀王自己選陵寢和祭陵,在幾本文集中也有記錄。《惠園睿制集》卷十二的一首詩,可以看作是選墓地的原因:

秋日東郊作

郊園雨過初晴霽,閑看松篁孰為栽。

正喜良朋攜酒至,更宜故友抱琴來。

煙收青嶂才方見,菊向秋風獨自開。

回首夕陽且吟詠,舒懷縱意任徘徊。

在惠王的詩里,本村秋季雨過天晴之時,成片的竹林和松林(實地考察即惠王陵附近,現龍泉驛區大面街道東洪社區八組附近)非常漂亮,于是呼朋喚友前來撫琴喝酒。云煙散去,遠處的青山逐漸展現出來,近處的菊花獨自開放。此情此景,即使是夕陽西下,也讓人暢意地徘徊于此,久久不愿離去。

另有專門的《謁陵》詩:

余謁東景山(現考古確認在成都東門成龍大道卓錦城附近),兄王寢園,過詣宋潛溪之祠(在成都東門靜居寺路附近)。歸來叟[27]以微恙不能同行,余回以詩來進用韻答之。時成化乙巳歲仲冬之二十五日也。

東山山路正遙遙,穩坐驊騮不憚勞。淡淡薄煙籠樹杳,踈踈遠草接天高。

兄王厚土千年固,內翰雄才百世豪。出入鑾坡經幾載,皇猷黼黻喜相遭。

詩中顯示惠王為兄長謁陵,騎馬出東郊經老東大路上東山,仲冬時節薄霧冥冥,生態環境很好,草很高而沒有人砍柴草,顯示東山上人口密度不大。

《長春競辰稿》卷十一收錄成王謁其父王昭王陵(原在龍泉驛區大面街道白鶴村,后因修建成渝高速公路,整體搬遷到正覺山僖王陵后側)的過程:

東郊謁奠先考寢園有感而作

陽春淑氣景相催,曉出城闉遠界開。

草木含光行里見,松楸郁秀望中來。

臨祠黼黻瞻神幾,入殿衣冠對上臺。

朝罷匆匆應轉首,彷徨東顧不勝哀。

此詩簡單記錄了謁陵的禮儀,如“臨祠黼黻瞻神幾,入殿衣冠對上臺”,因為有相應的制度規定,要求當天往返,時間顯得比較匆忙。

其次,明蜀王文集能解決許多歷史疑案。如獻王與張三豐的交往,各種間接史料不能確認,但在《獻園睿制集》卷五就有切實的記錄。原文如下:

張豐仙像贊

若有人兮出世,匪常曩自中土,移居朔方。奇骨森立,美髯戟張,距重陽其未遠,步虛靖之遺芳,飄飄乎神仙之氣,皎皎乎冰雪之腸。爰尋師而問道,歲月亦云其遑遑,既受訣于散圣,復續派于瓜王。全弌真之妙理,契未判之純陽。南游閩楚,東略扶桑,歷諸天之洞府,參化人而翱翔。曰儒、曰釋、曰老、曰莊,皆潛通其奧旨,乃懷玉而中藏。長絳短褐,至于吾邦,吾不知其甲子之幾何,但見其毛發之蒼蒼。蓋久從游于赤松之徒,而類于圯上之子房也。

“長絳短褐,至于吾邦”,是說張三豐來了四川,而且兩人還見了面,“吾不知其甲子之幾何,但見其毛發之蒼蒼”。這也符合傳統帝王普遍喜歡追求長生的傳統。在之前的《游江瀆廟》中“他日功成朝玉闕,丹臺會見列仙真”,就表達了對修仙的向往。此次與張三豐見面后,還寫了很多信,以及懷念的文章,如《與全弌老仙書》五篇,以及《懷仙賦》。其中《獻園睿制集》卷四《與全弌老仙書》第一篇有,“洪武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七日……遺一介奉瓣香,致尺書,以寓惓惓。乃蒙不鄙,惠然肯來……及其至也,相見靡時……相與半載余,乃時露一斑半點,尚未傾其懷抱,究其底蘊……”朱椿詳細記錄了他們相處的經歷,以及未能得到長生藥和長生術的些許遺憾。

結 語

以上僅是簡單的梳理,提出的內容掛一漏萬,僅是初步開啟從明蜀王撰寫的文獻來研究四川明史的序幕,希望為研究四川明史乃至全國明史,開辟出一條新渠道。這四部從日本找回來的明蜀王文集,加上國內僅存的《長春競辰集》,形成一個關于四川明史難得的比較連貫的資料集。展望今后的工作方向,筆者計劃下一步先給五位蜀王修年譜,再把文集中的內容對應進各自的年代,然后仔細甄別文集中的人物、地名、歷史事件,將這些內容注釋出來,最終形成一部能全面展現明蜀藩王歷史的《明蜀王文集校注本》,以方便大家閱讀和使用。將來再爭取合適的機會,在明蜀王陵博物館或規劃的明蜀皇城召開研討會,并將一系列成果運用到景觀恢復和打造當中,勢必帶動一波研究和重新審視明蜀歷史的熱潮。

注釋:

[1]《獻園睿制集》部分內容被摘抄出來,如(清)錢謙益:《列朝詩集》乾集卷下收有《蜀獻王六首》,35頁,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點校本。

[2](清)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卷十七,《別集類》,《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76冊,441-443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3]筆者按:在第一冊首頁鈐有“秘閣圖書之章”的篆文朱印,這是日本楓山文庫的藏書印。楓山文庫是日本德川幕府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建立的藏書機構,始建于日本慶長七年即公元1602年,設在江戶城內的富士見亭。至寬永十六年即公元1639年德川幕府的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將藏書機構遷至楓山,因名楓山文庫。因其藏書多為珍本,亦稱楓山秘閣。楓山又名紅葉山,故又有紅葉山文庫或紅葉山秘閣之稱。楓山文庫的藏書于明治十七年即公元1884年移交給日本政府的太政官文庫即今內閣文庫。明治二十四年即公元1891年又將其中的珍本移交宮內省圖書寮(1949 年更名為宮內廳書陵部)。

[4]如蜀成王朱讓栩所撰《長春競辰稿》,即是生前自己命名并編就十三卷,其子在正式編輯成書時,僅將其生前未編入的補輟三卷于后即成。

[5]《明史》卷二,《太祖本紀二》,22頁,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點校本。

[6](清)夏燮:《明通鑒》卷三,《紀三·太祖高皇帝》,242頁,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點校本。

[7]見于獻王朱椿在《獻園睿制集》卷三《閑中筆記序》中落款。

[8]蜀王屬于第二批被分封的藩王,見《明太祖實錄》卷五十一,洪武十一年一月甲戌。

[9]《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七十六,洪武十八年十月丙午。

[10]在節孝祠藏版(清)羅廷權等撰同治《重修成都縣志》卷二,《輿地志·金石》里載,“蜀藩自箴碑,草書似米,末印蜀府圖書,文為‘承運為邦,疑為友垓手筆”。此文集證明該判斷有誤,應是朱申鑿的印。

[11]《明史》卷六十八,《輿服志四》,1670頁,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點校本。

[12](明)熊相纂修,正德《四川志》卷四,《封藩·蜀府》,1961年傳鈔明正德十三年刻,嘉靖增補本。

[13]指嘉靖元年(1522年)楊升庵奉世宗之命,代祭江瀆神及蜀藩諸陵寢。在成都城北郊天回山祭祀蜀藩諸陵寢,撰《祭蜀王文》。

[14](清)張廷玉等:《明史》卷一百一十七《蜀王椿傳》,第3581頁。

[15]馬士訓碩士學位論文《明代蜀藩研究》第12-13頁。廣西師范大學2015年4月。

[16](明)申時行等:《大明會典》卷五十七,《王國禮三·內官內使》,994頁,揚州:廣陵書社,2007年。

[17]宋濂(1310—1381年),初名壽,字景濂,號潛溪,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與高啟、劉基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章溢、劉基、葉琛并稱為“浙東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其為太史公、宋龍門。

[18]方孝孺(1357—1402),寧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因其故里舊屬緱城里,故稱“緱城先生”;又因在漢中府任教授時,蜀獻王賜名其讀書處為“正學”,亦稱“正學先生”,明朝大臣、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絕為發動“靖難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被后者殺害。南明福王時追謚“文正”。

[19](清)談遷:《棗林雜俎》,第61條《宋濂》,23頁,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點校本。

[20](明)潘璋撰《大明翰林學士承旨潛溪先生宋公改葬墓志》,轉引自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劉雨茂、榮遠大編著《成都出土歷代墓銘券文圖錄綜釋》1183頁,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年。

[21](清)孫熹:《方正學先生年譜》,《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37冊,436-437頁,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

[22]《明史》卷一百四十一,《方孝孺傳》,4020頁,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點校本。

[23]這些收錄的詩文內容與《獻園睿制集》有些出入,本文所引為《獻園睿制集》版,今后作《明蜀王文集校注本》時需作必要的校對。

[24]這一方面是數量巨大,豐富了二人之間的交往;另一方面,在朝廷沒有正式為方孝孺正名之前,蜀藩王府保留這些材料,還是承擔了一定的風險,為了避諱,在目錄和正文中,凡是涉及方孝孺時,將其“方”字寫作“萬”字。

[25]其第一首被收錄在《賜方教授詩(三首)》中。

[26]陳南賓,名光裕,以字行,茶陵人,元末為全州學正,洪武三年,聘至都,除無棣丞,歷膠州同知,所至以經術為治,召為國子助教。嘗入見,講《洪范》九疇。帝大喜,書姓名殿柱。后御注《洪范》,多采其說。擢蜀府長史。蜀獻王好學,敬禮尤至,造安車以賜,為構第,名“安老堂。”二十九年,與方孝孺同為四川考試官。詩文清勁有法。卒年八十。其后諸王府長史劉淳、董子莊、趙季通、楊黼、金實、蕭用道、宋子環之屬,皆有名。

[27]歸來叟名趙珗,字文晦,據石經寺發現的明版《楚山紹琦禪師語錄》,其為語錄作序,落款職務是昭信校尉、蜀府環衛百戶。惠王稱其為歸來先生,多次寫詩唱和(超過十首),后者過世后為之寫挽詩,為詩集作序。其《和歸來先生七十自壽詩韻》序云:“歸來叟雖為武臣,實文儒也。近侍王父、王兄,至余,歷三朝,先后三十年余。念叟克效忠勤,老之將至,賜叟衣衾用周其身。此我國家重老尚賢之心。”蜀王府對老臣的感情很深,很多離職和退休的,都為之寫贈詩。尹仁器還從紀善(正八品),退休前先在府內補長史職,七十歲正式退休時奏請朝廷正式授五品之職,是蜀府重老尚賢之傳統的典型。

作者單位 胡開全:成都市龍泉驛區檔案局(館)

李思成: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人成午夜免费看|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欧美精品xx| 色婷婷色丁香| 亚洲动漫h|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91免费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在线|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成人|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一区第一页| 国产乱子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欧美成人日韩| 免费高清自慰一区二区三区|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欧美午夜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成人中文在线|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国产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久久熟女AV|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在线中文字幕网|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久青草网站|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欧美一级在线看| 国产精品性|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538国产在线|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另类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五月婷婷丁香色|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国产精品所毛片视频| A级全黄试看30分钟小视频|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久久婷婷六月| 日本三级精品|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亚洲免费毛片|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亚洲永久精品ww47国产| 国产黄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专区| 成人综合网址| 亚洲三级a| 国产视频你懂得| 制服丝袜亚洲|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