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清
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第四中學 山西 朔州 036900
摘 要:中學階段的學習是終身學習的一個重要的基礎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習內容及方式會對人的一生產生相應的影響。音樂可以有效陶冶人們的情操,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審美品位,樂感對于學生而言更是鑒賞音樂的主要元素。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的樂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品位。提升音樂鑒賞課的教學水平,進而激發中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音樂樂感;音樂審美能力
一、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樂感
(一)教師要不斷加強對學生的視唱練耳的訓練
這種方法是教師培養中學生樂感的一個有效的途徑。一般包括兩個部分,即聽覺訓練和視唱。聽覺訓練一般情況下要從小練起,培養出良好的樂感一定要使學生盡早的接觸相關的音樂,只有良好的聽覺能力才能使學生更好的感知音樂。視唱練習并不是獨立的,而是與聽覺訓練相輔相成的,所以教師在組織訓練的時候一定要將二者有效結合起來,使學生由淺入深的進行學習。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在音樂方面的知識比較欠缺,但由于他們生長在這樣一個網絡發達的時代,他們的樂感還是不錯的,如過能有進一步的訓練,效果會更好。視唱和練耳對于他們來說更是兩個陌生的詞匯,所以這兩種訓練不能孤立的進行,而要融入到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例如在學唱一首歌曲時.先讓學生視唱旋律,熟悉旋律后,再跟旋律唱歌詞,剛開始的要求不要太高,慢慢地再提高要求,這樣能幫助學生們積累視唱練耳的經驗,從而進一步提高。
(二)讓學生多聽豐富多樣的音樂作品
可以說音樂是一種奇妙的聲音藝術,主要依靠樂音的長短、高低、強弱以及音色的變化和對比進行有規律的組織,通過人體的聽覺器官來感受的一種藝術。因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聽各種各樣的音樂。從而形成一個審美標準及分辨音樂優劣的能力。學生在聽音樂的時候,要全身心的投入,逐步建立起內心聽覺。學生通過大量、反復的聆聽各種音樂,就會自然而然的提升自身的音樂素質.形成比較好的內心聽覺。在聆聽音樂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樂感,例如可以使學生聽一些他們比較喜歡的流行音樂,或是一些當地的民族民間音樂,從他們熟悉且有熱愛的音樂入手,他們會更有興趣和信心,從而加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達到培養樂感的目的。
(三)重視培養學生體會輕音樂的想象力及表現力
音樂的表現力主要是指通過恰當的力度和速度、準確的節奏,將自然美好、真切飽滿的感情表現}f{樂曲的藝術感,從中體會音樂所要表達的情緒,并與之產生情感共鳴。通過學演唱不同類型的作品,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素質,增加相應的感性經驗,長此以往這種經驗就會化為學生感知音樂的內在能力,更加貼近音樂藝術的實質。
(四)通過第二課堂有效培養學生的樂感
培養學生的樂感對于音樂教師而言是教學中的一個比較困難的部分,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教師要積極利用第二課堂來培養學生的樂感。鼓勵學生參加樂隊、舞蹈隊、合唱隊等文藝組織,觀摩并參加各種類型的文藝匯演,通過長時間的親身體驗,學生才能更加領會音樂的魅力,而樂感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形成。
二、初中學生音樂教學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優選教學內容,營造審美環境
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基本條件即為音樂教學內容,因此,教學中,教師選擇教學內容時,應優選具備欣賞價值并可以激發美感的樂曲或歌曲。音樂欣賞材料應能表現典型性,展示音樂文化精粹以及音樂獨特美。在教材準備中,教師應善于發掘教材中的審美因素,并把自己的審美體驗融于教材的分析與處理中。同時,最大可能的吸收不同風格的優秀作品,讓學生在教學中領悟音樂的表現力,從而幫助他們在音樂欣賞中得到審美體驗。
(二)、加強律動表演,培養學生審美創造力
在現代教學中,要求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與意識,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對于音樂教學也是如此。審美創造力形成于審美感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加學生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產生審美感受,培養創造意識。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往往較為活潑與好動、表現欲強,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一點,適時組織學生開展歌唱表演,讓學生將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與感受于自己的創造中體現出來。如演唱競賽、歌唱游戲等教學活動。如教學《愛心傳遞》一課時,在學生學唱完歌曲《愛心滿天》后,讓學生欣賞小虎隊表演的《愛》,然后分組創編《愛心滿天》的手語律動,讓學生在編排中培養音樂審美創造力。
此外,教師還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以“愛”為主題的歌曲比賽,可以獨唱,也可兩人或三人一起演唱。這樣,學生在音樂感悟愛,體驗美。
(三)強化綜合技能訓練,幫助學生領悟音樂美
綜合技能訓練可以幫助學生對已學內容加以鞏固與理解,讓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把握情況,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責任感。在這一訓練環節中,教師應結合復習、檢查以及知識拓展工作。教師應巧妙地將美的旋律融入枯燥、單調的發聲練習中,使學生感受美、領悟美,從而鞏固知識與技能學習。教師可通過指導法與示范法來讓學生學習體會,向學生展示歌唱中的姿勢美,發聲中的技巧美,吐字與咬字的形象美等,然后讓學生通過訓練再現。這樣,讓學生在溫故中知新,在練習中感受美、體驗美。如教學《雨花石》時,教師先讓學生發聲練習,然后新歌教唱。學唱歌曲第一樂段時,讓學生小聲跟琴聲唱,找出并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然后討論情緒,討論應以怎樣的感情來演繹這一段歌詞等,這樣,讓學生在練習中,感悟到音樂的壯烈美、深情美,體會到不同的音樂有不同的情感,從而幫助學生真正的領悟音樂藝術之美。
三、小結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發掘學生音樂樂感,培養與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學會音樂欣賞。在多聽、多唱與多做中體驗音樂美。同時,通過展開想象,把音樂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藝術興趣,培養他們的高尚情操,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曹理.音樂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陳信.音樂教學要加強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小學教學研究,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