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林
甘肅省臨潭縣治力關鎮中心小學 747500
英語的學習是一種語言的學習,需要學生不斷地自我體會和感悟,單靠教師的耳提面命,學生即使學得再努力,花費的精力再大,效果也不理想。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學生沒有主動性,是被動接受。新《英語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改變傳統單純機械記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自我發展。新課程理念指出,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讓學生掌握多少英語單詞或句型,而是通過英語的學習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能力。特別是小學英語的教學,更要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做為教學的基本目標。因此,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感悟到學習的方法,經歷知識產生和吸收的過程,在體驗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學習知識的方法,讓學生又學好變成會學。同時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決定了他們對周圍的世界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師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給學生創造出自主探究的空間,鼓勵學生自己去嘗試,去發現。教師對學生每一點發現都要給予珍視和鼓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滿足他們的成功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一、創設積極的英語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程英語教材的內容編排非常適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但是針對缺乏英語語言環境,在課外學生也沒有聽、說的機會,教師就要多給學生提供“習得”的機會,并非讓他們有意識地學習,而是一種“無意識、無壓力、無包袱”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益,這就需要打破課堂常規,不限于傳統課堂上的知識傳授,在課堂上創造真實情景,讓學生在真實環境中習得語言。如在教“Sorry.Thats OK.”“Are you ready?Yes.”這組對話時,充分利用小學生喜歡玩的特點,上課拿出幾個彩色塑料球,告訴大家這節課老師想帶你們一起玩球,學生非常高興。然后請一位學生到前面,教師問:“Are you ready?”而且從表情、神態中盡量流露出含義,但不講出來。提示學生可以回答:“Yes or No.”然后把球拋給他,故意拋得太高,讓他接不到,教師說:“Sorry.”引導他說:“Thats OK.”隨著活動繼續開展,同樣的語言用在不同的學生身上,學生在反復感受語言的過程中,已不經意地領悟出這段對話的具體含義。再請一位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代替老師的角色,然后不斷換人,這樣全班就在玩球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了這組對話。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親近英語。例如利用投影儀、投影片來教音標,清楚易懂;利用錄音機、錄音磁帶聽純正的英文,培養學生的聽力、語感;利用VCD、電視機來觀看英文動畫片,教學直觀明了,學生也很感興趣。在教學現在進行時態時,教師運用課件出示一些正在運動的圖片,如:坐在月亮上的女孩;正在喝水的馬;正在跳舞的牙刷。然后再問學生:Whats the girl/the horse/the brush doing?有趣的畫面和正在運動的事物,使學生立刻明白了現在進行時態的意義,并紛紛做出了正確的回答。
二、加強英語表達訓練,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語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和表達,英語相對于母語來說,缺乏應用環境和氛圍,因此,教師要特別加強英語表達訓練,讓學生在不斷的應用表達訓練中逐漸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訓練學生表達的方法很多,可要求學生操練句型,自編對話,表演故事,完成課堂中特別設計的任務并報告任務完成情況等。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表達的積極性和思維的創造性。每堂課前,可抽出3、5分鐘讓學生作對話練習,也可以談論天氣,學習,日常生活情況等。讓學生在同學們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talk show”。這樣不僅有利于組織教學,同時又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還給學生以成功的體驗和快樂,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在學生說時,不要有錯必糾,要不斷鼓勵學生,充分肯定他們進步,使學生敢于說,樂于說。《英語課程標準》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它其實是主張把對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落實在教學過程中。“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因此,在教學時,應該大膽采用這一基于合作,探究基礎之上的新型的任務型教學模式,努力創設真實的交際情景,為學生提供開口說和表達交流的機會,真正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任務的形式多種多樣。通常把學生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組進行學習。在教學中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每學完一個單元,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將本單元的內容表演出來。也可根據教學內容自編自演小故事,老師作好記錄并予以評價。設立“英語日”、“英語周”,多讓學生參加英語節目表演,提供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
三、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意識,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語言是一個逐漸習得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要要求學生主動應用英語,在實際應用中自主探索英語語言規律,掌握基本知識,形成自己的學習策略。體現出《英語課程標準》提出的“在用中學,在學中用”的教學理念。語言學家克魯姆說過:“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該是創造更多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用自己已學過的語言材料”。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打招呼及交流都要用英語,即使不太熟練或不十分準確,也要努力應用。可以讓學生收集用英語表達的名人名言,在校園內、教室里張貼,如There is no end learn(學無止境),Every 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ortune(自己的命運自己掌握),Well begun is half done(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Doubt is the key of knowledge(學貴有疑),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歲月不待人)等,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接受良好思想品德的熏陶。讓學生在濃厚的應用氛圍中自我感悟英語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