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嬋
六枝特區第四小學 貴州 六盤水 553400
摘 要:在我國素質教育與新課改的背景下,把小學語文教育的人文精神培養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和內容。小學語文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能夠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的人文精神。而當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不僅僅要有高技能、高學歷、高品德等,還要具有良好的素質,要想培養學生的素質,就要提高小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全能型人才。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策略探究
一、對小學生的人文精神概述
通常人們所說的人文,都是由后天的活動(包括知識、能力、習慣和修養等)所形成的一種素養,大體上包括個人能力與個人精神兩大部分。而人文精神,不僅把人作為中心,而且從人文科學(包括文學、道德政治和經濟學等)的角度進行研究,從中體現出來的研究能力和知識水平,以人為中心的一種精神。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把人作為中心和重心的精神,對人類的生存意義與價值進行關懷。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實施人文精神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精神素養,讓學生能夠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并不是直接將教育轉化成實際的效益,而是在特定的教學環境中,達到一定的成效。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人文精神教育,能夠讓學生均衡而健康的發展。
小學生的人文精神主要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讓學生無論在身體健康方面,還是在智力發展方面,都能夠得到均衡的發展,這也說明人文精神對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還要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自身的人文精神,才能夠促進人文教育的實施與發展。
二、小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1.來源于學校方面,因為學校的教學宗旨就是為了培養更多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因而出現了許多與學校辦學宗旨出現偏差的現象,比如說以傳統教學模式中應試教育為主的教學思想。這就使得整個教學都以考試為教學中心和重心,而人文精神的培養卻被嚴重的忽略了。長此已久,這種偏重于成績的教學模式,就會使得學生的人文精神降低,學習效果降低,而且不能夠達到素質教育的標準。
2.來源于老師方面,因為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很多的老師依舊以灌輸式教育和應試教育為主,這就使得傳授的專業技能知識有所限制,不能夠拓寬知識內容,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這也會使得老師的綜合素養降低。因為老師自身沒有淵博的知識,從一定程度上就影響了老師自身的人文精神。尤其是在小學語文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不能夠將人文精神和語文知識相互融合,在教學中體現不出人文精神的教學,使得教學中缺乏誠信、敬業等方面的教育,不能夠與人文精神的培養相符合。
3.來源于學生方面,學生自身的人文知識與人生經驗都比較薄弱,基礎不夠多,很多學生還存在語言表達能力不流暢的問題,嚴重損傷了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出現自卑的心理,制約和阻礙了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不利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除此之外,學生對自身的人文精神要求不夠嚴格、不夠高,自身沒有良好的溝通和交流能力。
三、培養小學生人文精神的策略
1.通過加強教學質量的考核,為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奠定雄厚的基礎。小學語文教育的核心,就是讓學生在知識與人文上有一個協調而穩定的發展,通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培養學生人文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這就對老師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人文精神和教育目標聯系在一起,制定出相關的教學檔案,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為標準,通過相應的活動或者比賽等,從而提高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策略。除此之外,還要給學生樹立良好的責任心與自信心,讓學生從提高自身開始,最后達到人文精神培養的目標與要求。
2.通過強化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只有不斷地加強與提高老師隊伍的教學能力,才能夠保證小學生的人文精神得到顯著的效果,那么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強化老師隊伍建設,通過提高老師隊伍建設的教學能力,從而保證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正常進行。老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其中的教書是指強化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專業技能,而育人是指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自身的道德水平與文化素養。因此,老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精神,才能夠提高學前教育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這就要求老師在學前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深入的去探討和了解人文精神,從而對人文精神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樹立好人文素質教育意識,深化人文素質教育的理念,真正做好人文精神培養的課程。老師在強化自身人文精神的同時,學校也應該加強人文精神培養的意識,通過開展有效的培訓措施,不斷地提高老師的人文精神,還可以專門給學生開設人文精神課程,從而達到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目的。
3.只有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來提高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以人文精神的內容與知識作為標準,通過對教學方式進行改變,而將人文精神體現在課程教學當中。在教學過程當中,豐富的教學內容促進能夠讓學生掌握相應的人文知識,還能夠加強學生人文內涵的培養。通過良好的教學方法和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能夠將人文思想作為教學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深入人文思想教育。除此之外,在教學目標中也把人文精神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從而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與提高。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老師一定要強化教學的方法與方式,通過多樣化教學,將語文教學與人文精神結合在一起,從而培養學好小學生的人文精神。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精神,一定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通過采取相關的措施,給學生設置科學而合理的相關課程,不斷地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在學習中不斷地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具有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從而推動素質教育全面而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曦.中小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途徑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10):43-44.
[2]黃曉霞.小學語文教育——注重人文精神[J].南北橋,2014,(1):82.
[3]于瀅慧.讓人文之花在兒童文學中綻放——談小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J].語文學刊,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