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賽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應當開發多品種、多形式的數學普及讀物,使得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能夠有足夠的機會閱讀數學、了解數學、欣賞數學。”韓國兒童文學作家南美英說過:“沒有一種快樂,可以和一本好書所帶來的快樂相提并論。所有快樂中,持續最久的就是從閱讀中獲得的。”作為數學教師,讓數學課堂在數理那稍顯僵硬的夾縫中,迸發出快樂的因子,使得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快樂,是每一個數學教師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
我們把數學快樂閱讀定義為:根據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發展規律,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指導學生進行數學閱讀,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他們在閱讀中感受數學的意趣,體察思維的奧秘,享受求知的快樂,最終達成學生主動、自覺、持續的閱讀,形成良好的閱讀品質。
1. 開展數學快樂閱讀,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新課改以培養學生主動學、自主學為根本訴求,就需要學習“對象”的豐富多彩與趣味盎然,而引導學生快樂閱讀數學課外書,可以彌補數學課堂教學的單一枯燥,讓學生在引人入勝的數學故事中不知不覺地學會知識,讓數學學習變得搖曳多姿,讓數學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
2. 開展數學快樂閱讀,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傳統的數學教育被窄化為做題,導致許多學生對數學厭倦、畏懼,結果是避而遠之。數學課外閱讀書一般由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構成,這些故事充滿童真,有的還配有夸張可愛、色彩鮮艷的漂亮圖畫,數學知識就隱藏其中,淺顯易懂,趣味十足;有的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示了數學發展的歷史、重要數學思想的產生背景和條件。英國教育家斯賓基認為:“如果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即使無人督促也能自學不輟。”?引導學生輕松快樂地閱讀課外書,可以讓學生認識數學的文化價值,探求數學的內在魅力,讓數學以其內在的美吸引學生,從而給孩子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最終升華他們的數學情感。
3. 開展數學快樂閱讀,提升學生數學學習品質。斯托利亞爾說:“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語言的教學是離不開閱讀的。傳統的數學課上,學生讀課本的機會很少,學生對于數學語言的領悟僅限于教師的講授,很難體悟到數學語言的魅力,難以催生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品質。只有配合課外閱讀,讓學生與數學語言進行多層次的交流,數學教學才能規范學生的數學語言,鍛煉他們的理解力和表達力。最重要的是,閱讀課外書對于孩子來說是輕松的,快樂的,而在快樂的閱讀中,那些歷經艱難又柳暗花明的數學研究,那些癡迷數學、傾注心血的數學家故事,那些由引人入勝情節勾起的思維波動,會像細雨一樣滋潤幼小的心田,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他們的學習行為,訓練他們的邏輯思維,提升他們的學習品質。
實現數學快樂閱讀可從三個方面著手:
1.整合閱讀資源,讓學生在書籍中體驗閱讀快樂
現在,大家都意識到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絕不能僅僅寄希望于一本數學教材,數學課外讀物得到了許多專家、學者和教師的關注,許多學校開始向學生推薦數學課外閱讀書目。除了傳統的《數學報》等讀物,網上的數學課外讀物也越來越多,比如:《好玩的數學》、《李毓佩數學學習故事》、《果戈爾數字奇遇記》、《阿錘和阿蛋愉快的一天》等等。
為了有效利用這些課外學習資源,我們可以把數學閱讀課外書與語文、科技等書籍整合在一起,以完善本校的課外閱讀課程。具體做法是依據學生的年齡、興趣愛好、課外讀物類別編制好分級推薦目錄,每一級有多種選讀書目讓學生自由選擇。同時在書目中設置必讀和共讀書目,讓學生和教師、家長共同閱讀。多樣化的書目和多種形式的閱讀實踐,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悟數學的神奇有趣,體驗數學思維的奧妙奇巧,為生命成長奠定扎實的基礎。
2.豐富閱讀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享受閱讀快樂
新教育營造書香校園的活動,已經積累了一套成熟做法。數學閱讀如果能夠結合學校的新教育實驗,把快樂閱讀融入到學生的晨誦、午讀、暮省等樸素的生活中,就會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推行數學快樂閱讀,還能有效改變孩子們閱讀的“偏食”現象。
晨誦:與黎明共舞,開啟幸福生活每一天。我們可以在校本晨誦課程中設置數學誦讀內容,作為晨誦讀本,利用早上到校時間,上好晨誦課。
午讀:用經典點燃生命智慧。可以通過整合課程以及調整課時的時長,調整出每天中午半小時的午讀時間,讓學生每天中午和老師一起靜靜地閱讀。晚上和父母一起讀書半小時,通過師生共讀和親子共讀,引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每周二作為數學共讀時間,讓數學閱讀有了時間保證。
暮省:讓反思成為學生的日常生活方式。暮省,指的是學生每天在完成學業以后,思考與反省自己一天的生活,并且用隨筆和日記等形式記錄下來。引導學生暮省時思考、記錄數學閱讀體驗,就可以反過來促進學生的快樂閱讀。
數學閱讀有其獨特性,要想讓學生在數學閱讀中享受到快樂,還需要教師專業性的閱讀指導。我們可以利用數學課和課外閱讀指導課,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按照低中高年級,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和訓練重點,各有側重地指導學生進行數學閱讀,逐步引導孩子養成閱讀習慣。
低年級閱讀重在激趣。低年級的數學閱讀要從繪本開始,可以通過精選繪本,把繪本與現行的教材進行有效的整合,引導學生看繪本、讀繪本、玩繪本、寫繪本、畫繪本。如果能引領學生在繪本閱讀中發現并解決數學問題,理解和鞏固新學的知識,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與習慣,效果會更好。
中年級閱讀重在理解。平常的數學課,數學語言是嚴謹、抽象的,因此,我們有必要利用數學課堂強化審題的訓練,引導孩子大聲朗讀文本信息,朗讀數學概念和定理,朗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朗讀解題的方法等,逐步提升孩子們的數學語感。課外閱讀指導課上要求學生能默讀文本,掌握讀書方法,強化數學閱讀的四個步驟:通讀全文;畫出思維導圖或勾畫出重難點;找準重點,認清聯系;再次閱讀,深入理解。
高年級閱讀重在解題。高年級學生閱讀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可以把數學閱讀和自學能力培養結合起來,閱讀的重點放在學生提出問題、交流討論、合作探究上。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強化學生“說數學”,即用自己的話把所理解的數學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表達出來,通過與標準的數學語言進行比較,逐步規范自己的數學語言,增強數學語言的理解能力,從而建立良好的數學語言系統,提高數學語言的表達和交流能力。
3. 詩意閱讀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收獲閱讀快樂
數學閱讀評價是對學生數學閱讀的效果作出判斷并尋求其改進途徑的一種活動,實施富含詩意的閱讀評價,可以使學生在數學閱讀中得到方法指導并獲得成功體驗,從而提高他們閱讀興趣,指明閱讀方向,提升閱讀效果。
詩意的數學閱讀評價要遵循八重原則:重結果更要重過程、重評定更要重激勵、重數量更要重質量、重效果更要重態度。這樣,才能保證評價的科學性和激勵性。評價要力求多層主體的參與,即學生自評、互評、小組評、家長評和教師評相結合。數學課外閱讀一般是學生獨立自主完成的,讀后的交流常常發生在教師、父母和同伴的互動中,教師和家長的激勵性評價,可以讓孩子體會到閱讀后的快樂。
詩意的數學閱讀評價要關注評價內容的整體性,既要關注學生閱讀的態度和習慣,以激勵和引導學生的閱讀感受,也要關注學生閱讀積累和吸收遷移,以考察學生的閱讀效果。要追求閱讀方式的靈活多樣,比如:讀書存折卡和冠軍成長卡的使用,課外閱讀課中的即時評價,書香班級、優秀讀書筆記、讀書冠軍、書香家族的評選,模仿星光大道的讀書冠軍五級評選制度等,都可以用來激勵學生快樂地去閱讀數學。
數學閱讀是培育學生數學素養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如何落實數學閱讀是一個值得大家深入研究的課題。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指出:“生命的本質在于追求快樂”,我們只有把激發數學閱讀興趣放在首位,才能引導學生真正的投身于數學閱讀,才能在學生在頭腦中樹立了強烈的數學閱讀意識,才能漸次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新沂市阿湖鎮黑埠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