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應平
湖北省咸豐縣朝陽寺鎮衛生院
摘 要:人參為常用中藥,既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為拯危就脫要藥;又能補肺脾心腎氣虛證,為補氣要藥,但市場上的偽品、劣品也隨處可見。目前,常采用性狀鑒別,顯微鑒別等方法鑒別其真偽,為人參質量控制提供參考,及時有效地把住質量關。
關鍵詞:人參;真偽;鑒定;研究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重視自身的身體健康,由強烈的健康投資和防病強身的愿望,受傳統和回歸自然的影響,人們更看重來源于自然的中醫中藥,如用人參等泡茶已成平常事。人參等名貴中藥在中藥店的銷售中占有重要分量,然而,某些經營者受利益驅使,市場上制假販假的現象仍然不斷,偽品、劣品層出不窮,手法也愈加隱蔽,因此,對人參真偽的鑒別就愈發重要。
一、藥品來源
人參的來源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干燥根。栽培者,習稱“園參”。野生品產量很少,習稱“野山參”。園參,由于加工方法不同,主要有三種:生曬參、紅參、白參。(白參現以少產)。偽品人參的來源:商陸科植物商陸或垂序商陸的干燥根、茄科植物華山參的干燥根、豆科植物野豇豆的干燥根、馬齒莧科植物錐花土人參的干燥根、菊科植物山窩苣的干燥根。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的根。
二、藥品鑒定
參體:人參的主根,一般呈紡錘形或圓柱形。蘆頭:上部的根莖,多拘攣而彎曲。蘆碗:人參的根莖上有凹陷的莖痕,一年生一個。艼:蘆頭上具不定根。參腿:人參下部有支根2~3條,習稱參腿。珍珠疙瘩:參腿上著生多數細長的須根,須根上常有不明顯的細長疣狀突出,習稱“珍珠疙瘩”。
(一)形狀鑒別
1.正品人參。
(1)園參:蘆頭短,蘆碗少,參體呈圓柱形,較長;參體上的橫紋稀疏,且不連續;皮粗而脆;須根較多而密,珍珠疙瘩不明顯。
(2)生曬參:參體呈網柱形或紡錘形,粗壯如胡蘿卜形。肉質根,根狀莖短,常分枝。有俗稱的“參體”“蘆頭”“蘆碗”“參腿”“珍珠疙瘩”特征。折斷面淡黃白色。粉性,可見棕黃色環紋,味微苦、甘,氣特異而微香。
(3)野山參:老藥工們經驗鑒別術語,“蘆長碗密棗核芋,緊皮細紋珍珠須”。蘆頭長而彎曲,參體短粗,參腿成八字分開,橫紋細密而深,緊皮細紋而有光澤,須根上有明顯的珍珠疙瘩。
(4)紅參:參體呈紡錘形、長網柱形,不規則方柱形,長6~17cm,主根長3~10cm,直徑1~2cm;表面紅棕色,半透明,具縱溝、皺紋及細根痕;上部有斷續的不明顯環紋;下部有2~3條扭曲交叉的支根,并帶彎曲的須根。折斷面平坦,角質樣。氣微香而特異,味甘、微苦。
2.偽品人參。
(1)高陸或垂序商陸的根:本品呈網柱形或網錐形,外皮淡棕色或淡白色。折斷面可見多數點狀維管束排成數圈同心環,俗稱“羅盤紋”。質堅硬,不易折斷。味稍甜后微苦,久爵麻舌。
(2)華山參的根:本品呈網錐形、圓柱形,頂端常有短根莖。根頭有細橫環紋,表面棕色或棕褐色,栓皮脫落處呈黃色,折斷面不平坦。味微苦,稍麻舌。加工成偽品紅參的形狀鑒別:將根除去粗皮,與甘草、冰糖等共煮后,曬干,呈棕褐色或棕色,有明顯皺紋,上部有密集的環紋,其上有類圓形的莖痕及疣狀突起。折斷面較平坦,有細密的放射狀紋理。味甘、微苦,稍麻舌。
(3)野豇豆的根:本品呈圓柱形、長紡錘形,表面黃棕色,有縱皺紋,根頭部無蘆頭及蘆碗,上部無橫紋。根除去栓皮,經蒸煮加工后呈灰棕色,微透明有明顯的縱形皺紋,根頭殘留木質莖,無蘆碗,質堅實,難折斷,斷面可見數輪同心環紋,氣微,味淡,微有豆腥味。
(4)錐花土人參的根:本品呈網柱形或長紡錘形,除去外面黑色粗皮后,經蒸熟后干燥而成。但根頂有殘莖而無蘆頭及蘆碗,味淡而有黏滑感。
(5)山萵苣的根:無蘆頭、蘆碗,根表面無橫紋。氣微,味微甜而后苦。經加工蒸煮后呈黃棕色或紅棕色,半透明,有細小的縱皺紋,無蘆頭及蘆碗,質堅實,易折斷。
(6)桔梗的干燥根:呈長紡錘形或圓錐形,略扭曲,偶有分枝,蘆頭較短,有半月形的莖痕。折斷面略不平坦,可見放射狀裂隙,皮部類白色,形成層環明顯,木質部淡黃色。氣微甜后稍苦。桔梗冒充生曬參其外觀特征是比人參細長,表面色較白,呈淡黃白色,溝紋明顯,質堅脆,味微甜后苦。
(二)顯微鑒別
1.正品人參。橫切面顯微鑒別的關鍵點,韌皮部外側散有樹脂道,內含黃色分泌物,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粉末的顯微鑒別的關鍵點,黃色、管狀的樹脂道碎片,棱角銳尖的草酸鈣簇晶,導管多網紋或梯紋。木栓細胞類方形或多角形,壁薄。
2.偽品人參。
(1)商陸或垂序商陸的根:根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棕黃色細胞,異常維管束斷續排列成3輪;維管束外韌型,形成層成環,木質部有導管,木纖維和木薄壁細胞,中央有正常維管束,木質部細胞呈放射狀排列。木質組織中無樹脂道,無族晶,薄壁細胞含草酸鈣針晶束。
(2)華山參的根有砂晶,有木間韌皮部。無草酸鈣簇晶、無樹脂道。
(3)野豇豆的根無草酸鈣族晶,有纖維。
(4)錐花土人參的根無樹脂道。
(5)山萵苣的根組織中有后生皮層,有乳汁管,有菊糖而無木栓層,無樹脂道,無草酸鈣簇晶,無淀粉粒。
(6)桔梗的干燥根,根的橫切面顯微鑒別:皮層窄,韌皮部寬廣,篩管細胞常與乳管群伴生。形成層成環,薄壁細胞含菊糖。
三、結語
人參與偽品的來源不同,人參的來源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根。而偽品分別來源于商陸科、茄科、豆科、馬齒莧科、菊科、桔梗科。人參與偽品的形狀鑒別不同,人參:俗語有參體、蘆頭、蘆碗、芋、參腿、珍珠疙瘩等。味甘、微苦。而商陸的最典型的形狀鑒別有“羅盤紋”,久爵麻舌。野豇豆有豆腥味。錐花土人參,味淡而有黏滑感。桔梗最典型的形狀鑒別有“金井玉蘭”。桔梗冒充生曬參其外觀特征比人參細長,表面色較白,呈淡白色,溝紋明顯,味微甜后苦。人參與偽品的顯微不同:人參的顯微有樹脂道、草酸鈣族晶、而商陸、華山參、野豇豆、山萵苣、桔梗均無脂道、無草酸鈣族品,錐花土人參雖有族晶但無樹脂道。人參與偽品功效不同: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外,莖,葉,花,果,須也可供藥用,莖,葉能清肺、生津、止渴,花有興奮功能,人參果:強心補腎、生津止渴、補脾健胃、調經活血。人參須:益氣,生津止渴。而商陸有毒、具有瀉下利水、消腫散結。華山參為化痰止咳平喘藥。野豇豆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臨床上應用風火牙痛,咽喉腫痛等。桔梗具有宣肺利煙、祛痰排膿之功效。因此,作為從事中藥管理工作者,必須掌握人參的鑒別方法,確保人參質量。
參考文獻:
[1]解兆龍.人參及其偽品的鑒別[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11(3):341-342.
[2]藥材真偽是中藥療效的關鍵人參、西洋參、羚羊角的真偽鑒別[J].首都醫藥,2006,13(7):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