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土地是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基礎,可直接影響國家及各地區的糧食安全。隨著社會經濟以及城鎮化的發展,城市周邊土地成為新的利用目標,大量的農村土地被征用。對于城市和農村而言,土地科學利用與合理開發,能夠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但在追求經濟利益的過程中存在對土地利用的浪費。本文主要對農村土地開發利用的現狀進行闡述,并根據自身工作經驗,結合相關資料提出了管理意見。
關鍵詞:農村土地;管理現狀;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0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8.020
1 農村土地管理存在的問題
1.1農村土地建設無規劃性
從農村土地的使用調查發現,目前,很多地區仍然存在土地使用的無序化、無規劃性。尤其對住宅的建設更是隨意性。很多農民對土地的利用沒有法律意識,也沒有完全按照國家的相關法律和程序進行。
1.2土地執法監察力度不夠
農村土地的濫占濫用現象比較嚴重,尤其是占用耕地建房、建廠屢見不鮮。
農村土地的使用問題具有歷史性,尤其是北方地區,土地使用自我意識強。這就給執法部門增添了執法難度,監察效果不佳。加之一些地區的執法能力不足,使得難上加難。另外,一些地區的執法人員工作態度不端正、執法紀律不夠嚴明,缺乏法律尊嚴和法律力度。
2加強農村土地管理措施
2.1加大對農村土地保護的宣傳力度
一切土地開發利用要始終堅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相關條例,一切違法行為要堅決予以打擊。但是所謂的違法行為有些只是停留在管理部門,也就是說有些“土地管理”條例很多人并不了解,尤其是一些較為封閉的農村地區,何為違法行為,哪些屬違法行為,當地農民并沒有概念。所以要加強宣傳力度,讓農民首先了解哪些為違法行為,違法行為會帶來的法律后果。采用何種渠道進行宣傳是宣傳的要點。宣傳要上級部門起到主導作用采取不同渠道進行宣傳工作,包括紙媒、電視、廣播等方式。宣傳工作要落到實處,定期進行集體宣講工作,并印發資料。注重宣傳的實效性,不要流于表面。
2.2實行土地用途管制
所謂的土地用途管制主要是通過對土地進行總體規劃,科學合理地進行用途區域劃分,規定土地的使用用途,限定其使用條件,規范土地利用行為,在土地用途上實行嚴格把控,并且通過行政或法律手段強制實施的措施。實行土地管制是從法律的層面下至農用土地的非農轉化,特別是對基本農田的保護。要切實履行和執行土地管制制度,要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2.2.1 執行耕地的等級劃分以及評估工作 我國土地利用規劃以及年度土地計劃是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據,因此,土地相關部門比如農業行政管理部門、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等,必須嚴格按照我國頒發的《農用土地分等定級規程》對農用土地進行評定劃分,因地制宜,制定土地利用分區,引導使用者合理開發利用,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2.2.2 加強土地執法力度 土地的規劃與利用需要有關部門監督執行,其中就要加強執法部門人員的執法力度。對土地執法監察工作人員進行垂直領導,并堅持精干高效的原則,將其納入行政編制當中。另外,要加強執法監察人員的執法能力,提高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提高綜合能力,加強責任心,具備主動、積極的工作熱情,有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廉潔奉公的執法精神。從體制及個人綜合素質等多個方面加強土地執法力量。
2.2.3 執行農用土地登記制度 要對現有農用土地進行登記,只有做好登記,才能受法律保護,形成穩定的責權,從真正意義上保護農民的利益,增強他們投資的積極性,提高土地的使用率,保護農用地的質量,減少農用地轉非農用地的可能。
2.3執行土地動態監測
我國要更準確和及時地掌握土地資源的數量、使用范圍、利用情況的變化趨勢,地方每年都要進行土地的變更登記,并且向國土資源上報變更后的最新數據。讓人們能準確而且快速的了解土地利用的變化情況,提供準確信息,因此,土地動態監測十分必要。現在比較常用的動態監測技術主要有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A)和3S技術即遙感(RS)。其中RS技術主要負責發現土地的變化區域;采用GPS技術進行動態測量;GIS技術進行空間數據的管理、組織、分析和可視化處理。
作者簡介:徐久業,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土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