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在中學生中廣泛開展古體詩詞寫作活動,聽起來有些難度,但我們確實做
到了。
人教版語文教材有一個選修模塊“中國古代詩歌與散文欣賞”,需要集中學習三個單元的古代詩歌,共30多首,篇篇精美,真是一頓饕餮盛宴,讓喜愛古體詩詞的師生直呼過癮。但正如再美味的佳肴,一頓盡吃也會倒胃口,這么多的華章麗句集中來襲,也會讓學生消受不了,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審美疲勞。
在第一輪使用這套教材時,我也想了一些辦法,如重新整合單元、學生輪流賞析、舉辦背誦比賽等,效果確實也不錯。但在進行第二輪教學時,又想到可不可讓學生離古體詩詞更近一些?譬如,試著寫寫。這個想法讓我很興奮,并進行了論證。所謂“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學生學習過五個必修模塊的四個詩詞單元,會有一定的詩詞積累和詩詞感覺。我自己不擅長寫,怎么辦?但我班有學生擅長,可以讓她做引領。我們倆共同給學生講解有關詩詞格律的知識和寫作要求。于是,學完選修的第一個詩詞單元后,我們就開始動手寫詩了。
古體詩詞寫作課的做法,是邊鑒賞邊寫作:課上仍然繼續學習古詩詞,除了鑒賞外,側重分析、分享寫作的技巧要領,在課下進行寫作;采取每周一題、全員參與、互相點評、定期展出的方式;由我和學生共同擬題,如第一周的“詠月”,因為學生對月的意象非常熟悉,古體詩中有很多,真的寫不出來的話還可以“借鑒”,學生容易上手;形式上,五言、七言均可,律、絕不限,只要有大致主旨、符合律絕基本字數句數要求、押韻即可;詩題不拘,常應景而出,如詠雪、詠李白、詠懷、詠諸葛亮、詠劉關張。學生也會有意學著詩詞大家寫寫“無
題詩”。
當然,也會詠嘆當代生活。我特別鼓勵學生借古韻抒今聲,如詠手機、詠霧霾。這些詩題切近學生生活,常能激發出許多的好詩好句。填詞是從字少的開始的,如十六字令、長相思、卜算子等。這樣,伴隨選修第二、第三單元的詩詞學習,一路寫下來,發現我們已經寫了五六個詩題,填了三四個詞牌。每到高二年級這個學段,我們就會掀起一波寫詩的熱潮,班中也會涌現出一批“著名”詩人,根據寫詩風格,可將其分為經典派、文采派、寫實派、詼諧派。
于是,看起來陽春白雪、高不可攀的古體詩詞寫作,就這樣被十七八歲的學生玩轉了,每日沉浸其中,樂此不疲。事實證明,每個學生都有詩的情懷,摘金奪銀的數理生也有成為詩人的潛質。他們從寫作角度在遣詞造語中感受古體詩詞的語言魅力,積累典故,提升鑒賞審美能力,體會運用雅言的快樂,學會文雅凝練的表達方式。
在此分享2010級兩位學生的習作,一詩一詞,一莊一諧,一詠古一嘆今,一追風少年,一窈窕淑女。
詠諸葛亮
李承璋
沖空殺氣鼓金鳴,五丈原前列甲兵。
深谷日中飛驟雨,長天夜半落妖星。
東風颯颯西川廟,南曲悠悠北魏亭。
帝相泉臺懷舊事,應嗟當日論桓靈。
長相思·期末將至
陸曉雨
你也餓,我也餓,身在課堂心飯桌,老師不下課。
左一摞,右一摞,待到作業完成時,東方見曙色。
在帶領學生寫作古體詩詞的過程中,語文組的許多才子教師受到感染,自覺參與進來。他們的試水,引領了學生古體詩詞寫作的新高度。后來,我們在語文組和槐雪詩社的共同倡導下,開展了全校“古韻今聲古典詩詞創作大賽”。學生的熱情,教師的參與和引領,使我萌生出開設一門古體詩詞寫作選修課的想法。
語文組教師中,不乏古體詩詞的寫作高手,時機成熟后,就產生了一門深受學生歡迎的國家級選修課—古體詩詞寫作,由語文組的三位才子—王強、解村、昌盛擔綱,分別教授古風、律詩、填詞。我相信,學生在比較專業的教師的指導下,詩詞寫作能力會有更大的提升。事實證明,確實如此。目前,這門選修課已開數期,期期爆滿,頗受歡迎,如今已被學校列為國選錄像課,放在網上共享,接受人大附中教育聯盟校學生網上選課,并刊印學員詩集《南窗酬唱集》,供內部交流分享。
古體詩詞以這樣一種方式走進學生心中,相信也真的會在他們的心中生根發芽。這難道不是我們一直倡導的傳統文化教育的落地嗎?作為語文教師,我們總是希望所培養的學生能有一點兒中國人的特質,那應該是炎黃的血脈和詩的氣質,或剛健質樸,或沉靜優雅。總之,他們一定是有文化的中國人。
擱筆忽憶起網上關于“一壺酒”的續詩熱潮,在2016年的春天終釀成一場浩蕩的詩詞盛宴。而今春,央視連日推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節目,更喚醒國人對中華詩詞的喜愛熱度,續寫著關于詩的美麗傳奇。誰說“國人詩性已死”,那一種古老的美麗始終在傳承……
責任編輯:孫建輝
sunjh@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