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久省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大領域,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核心素養的落實需要專業化的教師隊伍,青年教師作為學??沙掷m發展的基礎,不僅肩負著學校發展的希望,更承載著民族與國家發展的重任。因此,培養一支具有完備的專業知識結構、過硬的教學基本功、全面而嫻熟的教學實踐技能、具有現代教科研意識與能力的青年教師隊伍顯得尤為重要。
高學歷青年教師的加入,增加了教師隊伍的活力和戰斗力。以我校高中數學教研室為例,“85后”的年輕教師已經超過半數。這些年輕人有思想、有熱情、精力充沛,但是缺乏對教材、教法的準確理解與把握,缺乏教學實踐經驗。因此,培養青年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促進青年教師成長和專業化可持續性發展成為了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2016年9月,我校高中數學教研室被北京市海淀區教委認定為“海淀區首批高中數學學科教研基地”,為了在教育教學、教科研、團隊建設,特別是青年教師培養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我們以學科教研基地為依托,通過學科基地建設促進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助力青年教師的成長與發展。
一、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出發點引領青年教師成長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在科學精神素養方面特別提出:要求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應具有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的行為表現;在自主發展方面綜合表現為學會學習和健康生活兩大素養;在學會學習方面要求學生樂學善學、勤于反思、具有信息意識,強調學生能自覺、有效地獲取、評估、鑒別、使用信息;在社會參與方面包括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兩大素養。數學學科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六大核心素養: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和數據分析。
要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就要更有針對性地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學情,指導學法,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引導學生發現和觀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是課程設計的核心,是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更是教師必須掌握的原則和方向。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課程設計的依據和出發點,開展課堂教學,不僅符合學情,更能夠積極有效地引領青年教師
成長。
成為學科基地校后,教師們更加認真地對待每一節課,更注重對數學核心知識的教學和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青年教師楊柳在第一次開設校級公開課《指數函數》時,通過與備課組教師的多次磨課認識到:對“指數函數的概念和意義、單調性和特殊點”這一核心知識的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核心素養。
二、以課題為依托提升青年教師的教科研能力
“科教興國”“科研興?!币殉蔀榻逃ぷ髡叩墓沧R,教育的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青年教師思想活躍、眼界開闊、學科基礎扎實、科研能力較強,鼓勵青年教師參與課題研究是促進其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我校高中數學教研室以課題研究為依托,帶領青年教師開展科研課題研究,提升青年教師的教科研
能力。
大數據的時代背景和教育信息技術的支持為高中數學教學研究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平臺,我校青年教師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開展了不同層次和類別的教學研究。北京市骨干教師王曉青率先開展“翻轉課堂”課改實驗,在數學課堂上進行實踐探索;海淀區骨干教師王瑞群的校本課題《TI手持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探索》獲得校級一等獎;青年教師李曉龍、羅艷對幾何畫板教學進行探究,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青年教師張程艷的校本課題《基于課堂信息技術與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究實踐》獲得校級一等獎……各項教學課題研究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作為學科基地校,我們在保證常規教學正常開展的前提下,利用數字化校園的軟、硬件設備,開展《信息技術下,基于課堂實踐教學的高中數學自主性學習方式的實驗研究》市級重點課題研究,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且調動和激發了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興趣和熱情。
高中數學教研室充分發揮學科基地的優勢,以課題為依托,規范教學方法,開展教科研活動,有效提升了青年教師的教科研能力,促進了青年教師的成長。
三、利用學科實驗室激發青年教師的創新意識
《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高中數學課程應提倡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鼓勵學生運用計算機、計算器等進行數學探索和發現。因此,“如何使信息技術與學科有機整合”“如何使數學學習過程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終身學習的意識與能力”成為高中數學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高中數學教研室的教師們利用數學實驗室,借助幾何畫板、TI圖形計算器等數學工具,通過數學實驗、操作體驗等方法,讓不同水平的學生更加充分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數學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水平也在不斷提升,特別是青年教師,在幾何畫板、TI圖形計算器的應用和相關課件的開發上達到了較高水平。高二年級的校本選修課程—《幾何畫板探究課》《TI手持技術實驗課》就是幾位年輕教師開設的,他們依據數學實驗的特點精心設計課程、自編教材,帶領部分學生利用TI和幾何畫板進行研究性學習,自主探究數學問題,師生共同撰寫研究報告和心得體會,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更促進了青年教師自身的成長與發展。
高中實驗探究課的開設,是我校數學實驗室教研活動的創新,是數學學科教研基地校教研和教學活動的精彩展示。2016年12月,兩位青年教師在數學實驗室進行了“同課異構”數學實驗探究公開課—《定長線段滑動問題》的教學。針對同一問題,一位教師借助TI圖形計算器,另一位教師利用幾何畫板,分別帶領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展現了TI圖形計算器和幾何畫板在高中數學中的應用。課堂問題的設計層層遞進,從數學問題的探究到生活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自主探究的氛圍濃厚,收獲很大。這兩節公開課是信息技術融入校本課程的一個成功范例,不僅提高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激發了青年教師的創新意識和教研熱情,促進了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
作為北京市海淀區學科教研基地,我們利用數學實驗室,定期組織教師開展技術探究、交流與分享等活動,促進了教研組內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活動,提升了青年教師的自主探究能力和鉆研精神,加速了青年教師的成長和發展。
四、搭建平臺引導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成為北京市海淀區首批高中數學學科教研基地后,我校數學教研室又承擔了海淀區高中數學2016年入職新任教師的區級培訓工作。我校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各項培訓活動,聆聽專家講座、擔任海淀區見習教研員、參與海淀區高中各年級的考試命題工作……專家的引領為青年教師搭建了更高、更廣闊的平臺,幫助他們迅速掌握教學技能和方法,提升了教育教學能力,促進了專業成長與發展,同時也體驗到教師這份職業的成就感。
除了每學期開設的校級公開課以外,數學教研室還積極為青年教師搭建成長平臺,提供各種鍛煉機會,鼓勵并引導青年教師參與各類區、市級公開課、研究課,在參與中成長,在競技中提升。2016年12月,北京市海淀區高一、高二數學進修活動在我校開展。我校高一年級的兩位青年教師分別執教《向量的數量積》的新授課和習題課。開放式問題的設置,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對向量數量積的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高二年級的兩位青年教師分別執教《拋物線的標準方程》和《拋物線的幾何性質》,兩位教師利用幾何畫板直觀而形象地展示了動點運動的形成軌跡,從而引導學生得出拋物線的定義、確定標準方程,進而類比橢圓和雙曲線,探討拋物線的幾何性質、開口大小程度與參數p的關系以及拋物線是否存在漸近線等問題,在幫助學生掌握圓錐曲線核心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生分析歸納、推理論證、抽象概括等核心素養。區級研究課的成功開設,不僅使青年教師得到了鍛煉和提高,更發揮了數學教研基地校的輻射作用。
在幫助青年教師成長的過程中,老教師和青年教師不僅通過教學研究得到了共同提高,更增強了“師徒”間的感情?!扒喑鲇谒{而勝于藍”是我校數學教研室老教師們的共同愿望,他們以博大的胸懷扶持和培養青年教師,讓青年教師在教研組、備課組中承擔重任,有效地推動了青年教師的個人成長和專業發展。如今,我校高中三個年級的數學備課組長都是“80后”的年輕人,他們以蓬勃的朝氣與干勁、勇于探索與研究的精神,帶動著學科基地校的教研活動“更上一層樓”。
作為北京市海淀區首批數學學科教研基地,我校數學教研室堅持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出發點,以校本課程、科研課題為依托,利用數學實驗室進行課堂教學探究,積極扶持和培養青年教師,幫助青年教師在實踐中鍛煉與提高、成長與發展。學科教研基地的建設,有效促進了青年教師的成長,也必將引領青年教師不斷追求崗位的幸福感、獲得事業的成就感。
(作者系北京市數學特級教師、海淀區首批高中數學學科教研基地首席教師、海淀區高中數學總督學、北京市第二十中學數學教研室主任)
責任編輯:江麗莉
jiangll@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