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紅瓊
黔南州遵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和“將都勻毛尖品牌打出去”的重要指示精神,把茶產業作為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的支柱產業,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促進都勻毛尖“世博品牌”與世界自然遺產地、大射電望遠鏡等世界級品牌的互動,以茶興業、以茶惠民、以茶養文,將都勻毛尖產業發展進行到底,切實肩負起引領“黔茶出山”的歷史重任。
承歷史美名 激發文化活力
在中國歷史上,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訴說著沿途各地人民友好往來,互利互惠的動人故事。茶葉是黔南歷史的醒目文化標簽。黔南州茶葉墾殖歷史久遠,品種資源豐富多樣,地域分布廣泛,產品消費傳統普及。據史料記載,西漢末期,滇黔川地產茶,唐代陸羽《茶經》有“黔中生產茶密”記述。專家推斷,貴州、云南是茶樹發源地的核心地帶,黔南亦發現地方茶樹化石。
都勻毛尖是茶中翹楚。早在明代,都勻毛尖就已成為貢品,深受崇禎皇帝喜愛,賜名“魚鉤茶”;而都勻的布依族和漢族的民間傳說《都勻毛尖茶》《熙春和貢茶》等也描述了都勻從明洪武年間起每年都要向朝廷貢茶的故事。1915年,“都勻毛尖茶”獲巴拿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1982年獲得中國十大名茶,此后相繼獲得國家級名優茶金獎30余次。“九五”以來,都勻毛尖逐漸形成特色優勢產業;特別是“十二五”都勻毛尖被列為支柱產業、龍頭產業后,得到了迅速發展,品牌優勢進一步顯現。
歷史上,茶葉是“南方絲綢之路”重要流通商品,通過南來北往的茶馬古道,黔南優質茶葉走出深山,大山之外的先進文化和生產力也紛至沓來。而今,黔南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節點,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運輸為一體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日趨完善,黔南成為西南地區交通區位最好的地區之一。這為黔南茶葉產業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茶產業在黔南州產業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特殊地位。為了讓這一百年世博品牌煥發生機,我們以茶產業為抓手,把文化旅游作為享受高鐵經濟紅利的先導產業和堅守生態、發展“兩條底線”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助力全州脫貧攻堅、同步小康。
依托生態、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大力發展茶產業,著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休閑觀光農業、有機生態農業,打造面向泛珠經濟區、直供粵港澳的綠色高端農產品“菜籃子”,讓都勻毛尖“香滿人間”。
依托宜居的生態環境、宜人的氣候和良好的民族醫藥優勢,打造體現黔南“山水靈氣、文化魅力、民族特色、現代氣息”的大健康等特色產業,挖掘、培育茶文化,打造心靈得以善待的棲息之地。
依托底蘊厚重的茶文化,在抓好茶產業發展的同時,注重品牌提升,做足茶文章,大力挖掘毛尖茶文化與民族文化內涵,推出《茶尖上的芭蕾》《星火云霧街》等一批文藝精品,使茶文化成為都勻毛尖“走出去”的載體,成為黔南新優勢。
我們將繼續聚全州之力、集全州之智大力發展都勻毛尖茶產業,努力走出一條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發展新路,讓茶產業造福黔南這片神奇山水和這片土地上愛茶樂茶的人民。
走融合新路 培育支柱產業
茶業是綠色產業、健康產業和朝陽產業,是21世紀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對黔南州而言,“都勻毛尖”承載著國人引以為傲的世博記憶,承載著振興黔茶的歷史使命,更承載著黔南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重要使命。大力發展茶產業,是黔南“十三五”必須寫好的大文章。
剛剛勝利閉幕的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強調,建設生態文明試驗區,把“綠色+”理念貫穿各個方面、融入所有發展,注重大生態與大扶貧、大數據、大旅游、大健康、大開放相結合。當前,黔南州大力發展茶產業,正是踐行“綠色+”理念的重大舉措,“綠色+”的新理念必將讓“都勻毛尖”這一百年品牌煥發出無窮的生命力、創造力。
下一步,黔南州將以“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為總綱,以“強創新、占高地、作示范”為主題,按照陳敏爾書記對都勻毛尖茶產業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推進“四個融合”, 做深做透做足茶文章,使茶文化成為黔南新優勢。
促進茶與文化旅游融合。依托優越的茶產業和旅游業資源,統籌安排村莊、產業、文化、景點、基地等建設,整合資源積極打造都勻毛尖“茶鄉之旅”品牌;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動,推出一批高水平涉茶文藝精品,增強品牌活力,創新茶旅發展新業態,增強游客的體驗性、參與性,讓大家感知茶、認識茶、喜愛茶,讓都勻毛尖品牌蜚聲中外、香滿人間。
做足茶與電子商務融合文章。加快電子商務應用的步伐,將電子商務與茶產業結合起來,加快推進網上茶城建設,引導茶農茶商“觸網” ,不斷拓寬“黔茶出山”銷售渠道,帶動線上線下交易量穩步增長,讓黔南好茶在網上叫得響、賣得火,更好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做透茶與創意產業融合文章。廣泛搭建創客空間平臺,讓更多年輕人、有想法的人投身茶產業發展,大力開發茶書畫、茶工藝品及茶套餐等茶文化旅游商品,持續推進涉茶產業創新,說好都勻毛尖故事,做更有故事、更有溫度、更有內涵、更有文化的好茶。
做好茶與專業力量融合文章。更加注重借智借力,推動茶葉研究機構、教育機構、茶文化名人與茶產業發展緊密結合,依托職業教育、高等院校培養一批本土涉茶專業人才,盡快補齊專業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短板,不斷夯實黔南茶產業發展基礎,“牽手茶人·擁抱世界”。
好山好水出好茶。在我省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際,我們將依托良好的生態優勢、區位優勢、品牌優勢將茶產業發展進行到底,讓都勻毛尖釋放出的發展紅利更多的惠及懂綠、愛綠、護綠的黔南人民。(作者系黔南州委副書記、州長 責任編輯/岳 振)